探索滁菊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論文
時間:2022-01-20 03:02:00
導語:探索滁菊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滁菊主要蟲害的種類、發生特點,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為滁菊蟲害的防治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滁菊蟲害;發生特點;防治措施
滁菊以名貴特產在清初進貢朝庭而得“貢菊”之稱,其花蕊碩大金黃,藥瓣晶瑩玉白,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譽。滁菊以其特有的藥用保健價值,名列全國四大名菊之首。
全椒縣是滁菊主產區,民間栽培史已有600余年,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實現農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近年來,全椒縣把加快滁菊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地方經濟發展規劃,積極組織滁菊生產。隨著菊花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因重茬、防治措施單一,而使主要蟲害越來越重。為此,筆者于2006—2009年對滁菊重大蟲害的發生防治開展調查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主要蟲害種類及發生特點
1.1菊蚜
菊蚜以卵越冬,翌年春季孵化為干母,孤雌生殖1~2代,然后產生有翅胎生雌蚜,5月遷入剛栽插的菊田,即在菊花上繁殖、危害,5、6月是危害主要時期,以成若蚜密集于植株嫩梢、花蕾或葉背上取食汁液,使葉片發黃、皺縮、枯萎,嚴重影響菊花產量。6月下旬以后氣溫高,多暴雨,蚜量下降,8月以后蟲量再次增加,11月中下旬產生有翅的性母,遷回越冬寄主,產生無翅有性雄蚜和有性雌蚜,雌雄蚜交配后在越冬寄主枝條隙縫和芽腋處產卵越冬。
全椒縣菊花蚜蟲因發生期不同可分為苗蚜和伏后蚜。苗蚜一般自4月下旬零星發生,在5月上中旬成長較快。6月上中旬達高峰期,干旱少雨有利于苗蚜繁殖危害,6月下旬以后逐漸消亡。7月上旬到8月中旬,高溫(3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干旱(相對濕度50%以下)、暴雨沖刷對伏蚜有抑制作用。菊蚜10月上旬零星發生,10月中下旬進入危害高峰期,直至11月中下旬采收結束。蚜蟲還是病毒病傳毒的媒介,蚜蟲發生重的年份病毒病發生也重。
1.2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以幼蟲食害菊花幼苗,并食害葉片,1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或蛹越冬。第1代成蟲在3月下旬出現,4—10月均有成蟲發生,成蟲有趨光和趨食糖醋的習性。卵產在落葉、土縫、雜草或接近地面的枝葉上。第1代幼蟲危害期在5月,6月中旬、8月上旬,為第2代與第3代幼蟲發生期,以1生為重。幼蟲有假死性,3齡以前主要在嫩頭、嫩葉上取食,食成凹斑、缺刻或孔洞;3齡后則潛入土中,夜間出土危害,常把菊花嫩苗齊地面咬斷作為食料,咬食地下嫩莖及根,并可繼續轉移危害其他菊苗,嚴重者可造成缺苗斷壟。
1.3菊天牛
全椒縣1年發生1代,主要以幼蟲和成蟲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少數以蛹越冬。成蟲背部黑褐色,胸部背面有大塊,腹部黃色,尾部末端有鉗狀的構造,體長1cm左右。據2006—2009年4年調查平均幼蟲越冬占56.6%,成蟲越冬占27.8%,蛹越冬僅占15.6%,翌年5月上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進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進入羽化始盛期,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成蟲具有假死性,晴天白天9∶00—10∶00、15∶00—17∶00活動最盛。雌雄成蟲白天在菊花等寄主葉背活動交配,成蟲產卵時將莖梢咬成小孔,將卵產于其中,每處產卵1粒,并在頂芽下10~20mm處的幼嫩部位用口器啃食皮層,咬成左右2個相近的半圓形傷口,相距1cm,傷口不久變黑,上部莖梢逐漸萎蔫,易從傷口處折斷,造成植株不能正常開花,嚴重時整株枯死。幼蟲孵化后即蛀入莖內,沿莖桿蛀食直到根部;9月幼蟲老熟,在蛀道內化蛹,10月成蟲羽化,并以成蟲、幼蟲或蛹在菊花根際越冬,少數以老熟幼蟲或蛹在蛀道內越冬。
1.4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以初孵幼蟲群聚菊花葉背取食葉肉,2齡以后分散為害,3齡以后進入暴食期,葉片、菊花的花蕾都可取食。1年發生4~5代。11月以老熟幼蟲在1~3cm表土內做土室化蛹。每年為害時期皆在7—10月。
1.5葉蟬
為害滁菊主要是大青葉蟬,以成蟲、若蟲為害葉片,被害葉片呈現小黑點。1年發生3~5代,世代重疊,以卵在嫩枝條的皮層內越冬。翌年4月越冬卵孵化,初孵若蟲群集危害,稍大后,漸遷至禾本科植物上繁殖危害。10月成蟲開始遷至花木上產卵越冬。成蟲趨光性強,需取食。卵塊產于嫩枝或葉片主脈及莖桿組織內。成、若蟲群集嫩葉背面危害。初期出現白色小點,嚴重時枯死脫落。枝干被害形成傷疤,導致失水枯死,并傳播病毒病。
1.6菊花潛葉蠅
菊花潛葉蠅1年發生5代,以蛹越冬。成蟲早春出現,成蟲體長2mm左右,暗灰白色,在嫩葉背面產卵。卵多產于葉邊緣的葉肉內,幼蟲孵化后即取食為害。幼蟲黃白色,筒狀。老熟幼蟲在葉內潛道的末端化蛹越冬。蛹初為黃色,后黑褐色。春夏間發生較多,危害較重。主要以幼蟲從葉緣潛入葉片及嫩梢表皮下取食葉肉,形成彎曲的白色隧道,有時葉肉被吃光,造成葉片枯萎。成蟲也能為害,主要是雌成蟲以產卵器刺破葉組織產卵為害,雌雄成蟲從刺破口吸食汁液,在葉上形成白色小斑點。
1.7菊花鉆心蟲
菊花鉆心蟲老熟幼蟲體長20~30mm,體背面淡紅褐色,具有暗色條紋3條。1年發生2~3代,以幼蟲在植物秸稈中越冬,成蟲于5月底羽化,在菊芽及葉基部產卵,6月上旬幼蟲孵化。幼蟲從菊芽和葉柄基部鉆入莖內危害,蛀入孔附近皮色變黑,孔外有蟲糞。受害株常萎蔫而死。7月下旬2代成蟲羽化,8月中旬幼蟲危害,以6、7月危害嚴重,并能鉆入花蕾危害,11月蟲越冬。
1.8蝸牛
蝸牛又名蜒蚰螺、水牛,是菊田較常見的有害軟體動物,年度間發生有差異,雨水較多的年份產區發生普遍而且嚴重。全椒縣為害菊花的蝸牛種類主要是同型巴蝸牛,成蟲貝體軟黃褐色,頭上有觸角兩對,背上有黃褐色的螺殼;卵球形,白色光亮;成貝一次產卵20~30粒,孵化的幼貝與成貝體形相似。1年只發生1代。以成貝或幼貝在田埂土縫、殘株落葉、田邊雜草或亂石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開始活動,4月中旬后開始活動舔食菊花葉片、嫩莖,10—11月也為害花蕾、花朵。一般白天潛伏于隱蔽、低洼潮濕處,傍晚或清晨取食,陰天則全天為害。5—6月成貝交配產卵,卵成堆產于作物根部土壤中、草根附近或石塊下。1年中有2個活動為害盛期,6—7月為第1個為害盛期。8月高溫,蝸牛活動減弱。9月氣溫涼爽,再次進入活動為害盛期,遇溫暖的陰雨天氣,作物受害則更嚴重。11月開始越冬。當年6—7月降水量偏多,且持續時間長,地面濕度大,氣候溫暖,利于成貝取食、產卵,蝸牛發生重。
2防治技術
防治滁菊蟲害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充分利用農業、物理和生物等措施,增強滁菊抗逆和抗蟲能力。注重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以控制害蟲數量,建立健全縣、鎮兩級病蟲測報站,根據當地過去(特別是上年)蟲害發生情況,結合天氣、滁菊生長季節和苗情,做出蟲害發生、為害的準確測報。掌握滁菊敏感生育期,在發生初期選用高效、低毒、專化性農藥科學施藥防治。
2.1植物檢疫
規范植物檢疫程序,加強菊花種苗檢疫,防治檢疫對象和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傳入[1]。
2.2農業、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措施
(1)選用肥力強,向陽瀝水的沙質土高床栽培,控制栽插密度,生長期清理排水溝,確保雨后排水暢通,避免澇漬;種植前徹底清除田間雜草,耕翻曬地,消滅越冬蛹和幼蟲。
(2)增加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施足基肥,配施磷、鉀肥,使植株生長旺盛;早施追肥,中期適當控氮制苗,增加抗逆性。
(3)菊花生長期間及時整枝,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結合滁菊剪苗、摘頂心,隨手摘除下部病葉,將枯株和落葉深理或燒掉。當嫩梢萎蔫或折斷時,摘除頂梢,集中帶出田外燒毀,有效減少菊蚜、菊天牛、斜紋夜蛾、菊花潛葉蠅、菊花鉆心蟲、葉蟬、蝸牛等初始蟲源[2]。
(4)使用植物性殺蟲劑和洗衣粉滅蚜、安置黃板粘殺有翅蚜,利用銀灰色塑料薄膜避蚜。每年發生盛期可人工捕殺地老虎幼蟲、菊天牛成蟲及高齡斜紋夜蛾幼蟲,可在雨后捕捉蝸牛。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昆蟲,如蜘蛛、瓢蟲、草蛉、寄生蜂等防治害蟲[3]。
2.3化學防治措施
蚜蟲發生期可選用吡蟲啉或啶蟲脒對水噴霧。防治菊天牛,每年6月中旬,可選用2%甲維鹽1500倍液,噴2次,既可減少成蟲產卵,又可殺死初孵幼蟲,兼治菊花潛葉蠅、葉蟬[4]。葉蟬防治以低齡若蟲期最佳。采用注射注殺莖內玉米螟、菊天牛幼蟲。利用毒餌誘殺地老虎。防治斜紋夜蛾在幼蟲3齡前用藥,防治指標為百株卵塊2塊,或百株幼蟲20頭,用藥時間應在18∶00以后進行。防治蝸牛,于發生始盛期選用2%滅旱螺毒餌6.0~7.5kg/hm2,或6%密達殺螺顆粒劑7.5~9.0kg/hm2,或8%滅蝸靈顆粒劑12~15kg/hm2均勻撒施到菊田畦內。若遇大雨,藥粒易被沖散至土壤中,致使藥效降低,需補施。
3參考文獻
[1]方春華,劉軒武.滁菊菊天牛的發生及防治[J].安徽農業,2003(3):25.
[2]袁先陽.滁菊的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06(4):61.
[3]袁先陽.滁菊的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5(6):10.
[4]黃元寧,鄭冬梅.無公害滁菊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6(9):53-54.
- 上一篇:教師教學研究對象辨析論文
- 下一篇:探索美國白蛾危害及防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