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栽培技術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8 11:53:00

導語:香瓜栽培技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香瓜栽培技術分析論文

1品種選擇

選擇耐低溫、抗病性、商品性等綜合條件好的品種,如河南的中甜一號。香瓜喜充足的光照,生育期每天需要10~12h的日照時數。香瓜比較耐旱,不耐澇,適宜的土壤濕度為60%。但坐瓜后,土壤水分不足,會影響瓜的產量和品質。香瓜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以土層深厚、通透性好的沖積砂土或壤土為宜。香瓜屬高溫短日照作物,忌重茬,忌土熱時澆水,忌含氯肥料,忌花期除草,忌施氮肥。

2育苗

大棚提早栽培應采用育苗移栽,可以采用54孔穴盤育苗,也可以進行常規自制營養土進行育苗,營養土配制用腐熟禽畜糞按糞土比例為2∶3混拌,搗碎用篩子篩一下,然后用多菌靈和甲霜靈錳鋅等殺菌劑進行營養土消毒,可以預防香瓜的猝倒病和霜霉病。提前用水洗種,溫水淘洗,用紗布包裹放入55℃熱水中慢慢攪動20min,冷卻后用2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min,然后把種子上殘留液清洗干凈,早晚各淘洗1次直至露白,放入穴盤里或者苗床上,穴盤每孔放1粒種。播種前苗床要澆透底水,可以用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覆土1.5cm厚,擺放到育苗床上,覆蓋地膜,然后再拱大棚,大棚四周注意用毒餌進行預防鼠害。播種后5d左右出苗,在有70%的幼苗出土后,應及時揭開地膜降濕,并讓幼苗見光以使幼苗粗壯。在齊苗后4~5d內,保持白天溫度20~25℃,夜間降到8~10℃煉苗4~5d,以后白天23~28℃,夜間為13~18℃,一般不低于8℃。早揭晚蓋并清掃薄膜上的草屑和塵土,盡量延長光照時間和提高光照強度。定植前的7~10d,對幼苗進行由小到大的通風。苗期防治立枯病、猝倒病,在發現病苗及時拔除后,及時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播種后至出苗前高溫管理,促使早出苗。白天22~26℃,溫度逐漸降到20℃,3~5d內不澆水,防止徒長。第1片真葉展開后,恢復出苗前的溫度,利于花芽分化。定植前7d進行低溫煉苗,以適應露地氣候環境。

3定植

定植前施足有機肥,施過磷酸鈣700kg/hm2,尿素400kg/hm2,硫酸鉀250kg/hm2,施后深翻耙細整平。在香瓜苗定植前15d左右把大棚薄膜扣蓋好,并封閉大棚提溫,在棚內溫度穩定后定植。在定植前2~3d先把定植溝澆足水,定植時只需澆少量的水把苗根周圍的土濕潤即可。選晴天上午進行定植,大棚雙膜覆蓋可提早到2月定植,即在立春后地溫上升到12℃,定植時看天看地保證溫度,不要在冷空氣時定植,定植后大棚要澆地下水,定植深度以蓋住營養土塊為宜,定植后要進行土壤消毒。定植后及時扣小拱棚膜蓋上草簾,而后4~5d不通風,使溫度維持在30℃左右,中耕松土,提高地溫。掌握好溫度時要按時揭開草簾,即使在陰天也要揭開草簾2h左右讓香瓜得到充分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4田間管理

4.1澆水追肥

原則是輕追苗期肥,重追結瓜肥。當瓜長到雞蛋大時,要追結瓜肥,用二銨120kg/hm2,鉀肥180kg/hm2,注意鉀肥一定用硫酸鉀,不用氯化鉀,以防瓜苦。在瓜膨大期灌水,適當灌水可以提高產量,改善品質,早春棚室內栽培香瓜,在定植時氣溫低,水分蒸發少,在澆過消毒水定植后應注意保溫,控制澆水。緩苗后分次中耕劃鋤,并噴葉面肥,促進幼苗健壯生長。香瓜為忌氯作物,不應大量施用含氯尤其是含雙氯的復合肥料。

4.2整枝摘心吊蔓

香瓜的分枝性很強,大多品種以子蔓和孫蔓結瓜為主,因此一般在瓜苗長到4~5片真葉時進行摘心,促進側枝生長。幼瓜坐住后,再對子蔓摘心。一般棚室栽培的厚皮香瓜多用單蔓或雙蔓整枝。單蔓整枝是在主蔓4~5片真葉時摘心,在基部留一健壯子蔓,其余子蔓全部摘除。留子蔓第7~11節上長出的孫蔓結瓜后,瓜前留1~2片葉摘心。

4.3病蟲害防治

香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葉枯病、疫病、葉斑病、霜霉病、疫病等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對于真菌病害,除進行綜合管理、培育壯苗、減輕病害發生以外,在發病初期對白粉病可使用粉銹寧等藥劑交替防治;枯萎病和葉枯病可用惡霉靈、70%代森錳鋅等防治;霜霉病可用百菌清等防治;細菌性病害可選用新植霉素等藥劑7~8d噴1次,連續噴3次,可得到有效防治。香瓜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黃守瓜、潛葉蠅和地蛆等。對蚜蟲、白粉虱可用3%啶蟲脒乳油、25%敵殺死乳油、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阿克泰水分散劑防治;對美洲斑潛蠅和黃守瓜可選用48%毒死蜱1500倍液等防治;對于地蛆等地下害蟲,可選用50%辛硫磷、48%樂斯本、48%天達毒死蜱、48%地蛆靈等灌根防治。論文關鍵詞大棚香瓜;高產栽培;品種選擇;育苗;定植;田間管理

論文摘要根據實際和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從香瓜的品種選擇、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等方面介紹了其高產栽培技術,力爭做好技術推廣,可促進香瓜產業化和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