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成因及治理策略

時間:2022-07-16 06:07:59

導語:水稻稻曲病成因及治理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稻稻曲病成因及治理策略

鳳陽縣是沿淮主要產糧大縣,常年水稻種植面積5萬hm2左右。近幾年,由于品種、栽培及氣候等因素影響,水稻稻曲病呈重發趨勢,一般發生面積占種植面積的20%以上。2011年鳳陽縣水稻抽穗揚花期間由于雨水日較多,水稻稻曲病達大發生水平,發生面積占種植面積的60%以上。中早熟稻發病較輕,每穗有1~10粒病谷;晚熟稻發病較重,每穗病粒達25粒以上。受害稻谷不能食用,并污染其他健康的稻谷,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一定影響。

1稻曲病大發生的原因

1.1田間菌源充足

近幾年,稻曲病連年重發,田間菌源積累量較大,加之水稻稻種帶菌,都為病害的發生提供了基礎條件。

1.2主栽品種抗性差

自2000年以來,隨著兩系超級稻的不斷選育推廣,這些優質、高產的水稻品種在鳳陽縣面積不斷擴大,兩系品種多屬大穗型(如兩優0293、兩優6326、揚兩優6號等品種),大穗品種抽穗時間長,增加了侵染機會;另外,粳糯(皖稻68)品種種植面積較大,而粳糯品種感病且生育期偏長,也增加了稻曲病重發的幾率。

1.3直播面積大,生育期推遲

近年來,旱直播面積在鳳陽縣不斷擴大,占水稻種植面積的15%~20%,且面積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旱直播播種期主要在6月15日左右,品種以皖稻68為主。皖稻68生育期長,這種種植模式下大大推遲水稻生育期,增加了稻曲病侵染過程,加重稻曲病的發生。

1.4感病期間雨水雨日偏多

稻曲病菌在水稻全生育期中的主要侵入期為大肚期至破口期。因此,水稻抽穗揚花期間的濕度對稻曲病的發生程度起決定性作用。2011年鳳陽縣水稻抽穗揚花期間雨水偏多,空氣相對濕度高,溫度適宜。8月11日至9月10日,降雨日為21d,降水量為199.7mm,空氣相對濕度平均為81.4%,均高于常年平均水平;平均溫度24.9℃。這種氣候條件也是水稻稻曲病大發生的原因之一[1]。

1.5土壤施肥比例不合理

水稻正常生長發育以土壤肥料營養的均勻供應為基礎,而目前生產中農戶盲目施肥現象普遍發生,致使氮肥施用量過大,磷、鉀肥供給不合理。近年來,農業栽培技術上又提倡氮肥后移,追施穗肥偏遲,往往造成稻株后期長勢嫩綠茂盛,田間郁蔽度大,通風透光性差,稻株抗性減弱,為該病的發生提供了重發的有利因素。

1.6防治不當

稻曲病的藥劑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及破口前7~10d為最佳時期。而在實際防治過程中,大多數農戶因在破口抽穗前沒有發現癥狀而錯過防治時機,防治積極性不高,往往是癥狀顯現時見病用藥,或是在水稻破口期防治穗頸瘟時兼治,錯過了最佳防治適期,而病后補救的防效甚微[2-3]。

2防治對策

2.1選用抗病品種

水稻對稻曲病的抗性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應淘汰易感病品種,選用抗病品種,這是防治稻曲病的最有效措施。雜交種要盡量選擇抽穗整齊、灌漿快的品種;而粳糯稻要盡量選擇生育期適中或生育期短的品種。

2.2進行種子處理,及時翻耕稻田

播種前用強氯精浸種,殺滅種子上的病菌,減少初侵染來源,降低病原基數。冬閑田及時翻耕、灌水,破壞土壤中的菌核。

2.3加強栽培管理

為提高植株根系活力,增強抗病力,在水漿管理上應提倡干干濕濕,及時擱田,并注意改善田間小氣候,適時排放低洼處的積水。發病嚴重地區,應增施磷、鉀肥,減少氮肥施用量,以增強植株的抗逆性[4]。

2.4調整播期與栽插期

稻曲病的發生輕重與水稻抽穗揚花期密切相關,適當調整播期與栽插期,以避開易感病的抽穗揚花期與有利病菌侵染蔓延的天氣相吻合的程度,是減輕該病流行的重要舉措,直播稻田要盡量提前播種[5]。

2.5化學防治

稻曲病的防治關鍵在預防,在水稻破口前7~10d用12.5%井?蠟芽(紋霉清)水劑3000mL/hm2,或30%已唑醇懸浮劑200mL/hm2,對水600kg/hm2均勻噴霧。若抽穗期間遇高濕、適溫、少日照的天氣,要加強防治力度,應在破口期(50%植株破口)進行第2次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