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高溫逼熟危害防御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27 06:28:00

導語:小麥高溫逼熟危害防御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麥高溫逼熟危害防御措施論文

摘要:在我國干旱地區,當小麥灌漿至成熟期,若溫度濕度及風力風速等條件適宜即產生干熱風;高溫高濕或高溫低濕引起小麥植株水分入不敷出,光合作用受抑制時即產生小麥高溫逼熟。闡述了干熱風、高溫逼熟的形成條件、危害癥狀,并提出了防御措施。

關鍵詞:小麥;干熱風;高溫逼熟;發生條件;危害癥狀;防御措施

一、小麥干熱風

在我國干旱地區,小麥灌漿至成熟階段,當日最高氣溫大于30℃,相對濕度低于30%,風力3級以上,風速大于3m/s時,使小麥灌漿過程受阻,青枯逼熟,粒重降低,造成減產的現象稱小麥干熱風。

1.1發生條件與危害程度

發生小麥干熱風的必要條件是高溫、干旱低濕、大風。干旱麥區灌漿期間常遇高溫、低濕并伴隨強烈的西南風,從而形成大氣干旱,如果此時土壤水分不足,就會使小麥植株內水分供求失調,導致籽粒灌漿不足,灌漿時間縮短,千粒重下降,造成小麥減產。干熱風越強、持續時間越長,危害程度越重。同一次干熱風的危害又因品種、生育期、土壤特性和管理技術措施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早熟品種發生輕,晚熟品種重;蠟熟后期受害輕,乳熟期至蠟熟期受害重;壤土受害輕,黏土次之,鹽堿地(沙崗薄地)重;適期播種、適期成熟受害輕,晚播晚熟受害重;增施磷鉀肥,早施氮肥受害輕,施氮過晚、貪青晚熟受害重。

1.2危害癥狀

受干熱風危害的小麥,初始階段旗葉凋萎,1~2d后逐漸青枯變脆。根據小麥受害程度的不同,可出現3種類型癥狀。

1.2.1輕度干熱風。一般從12~14時,穗部氣溫達31℃,葉面溫度超過32℃,飽和差超過3200Pa,相對濕度低于30%,此時小麥植株葉片開始萎蔫,出現炸芒現象。如果干熱風強度不再增加,上述癥狀持續5~6h后,小麥植株可恢復正常,對小麥產量影響較小。

1.2.2重度干熱風。一般從11時出現上述情況,14時株間氣溫比6時高14~16℃,飽和差達2800~3500Pa,相對濕度猛降至27%~30%時,小麥植株葉片卷曲,發生嚴重炸芒現象,芒和頂端小穗干枯,整片麥田變成灰黃色。

1.2.3青枯死亡。在小麥收獲前遇到大于5mm的降水,3d內氣溫在30℃以上,突遭干熱風襲擊,使小麥植株青枯而死。

1.3預防措施

1.3.1農業綜合防御措施。首先建立農田防護林網,達到減弱風速,降低溫度,提高相對濕度,減少地面水分蒸發,提高土壤含水量,顯著減少干熱風的危害;其次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麥田保水和供水能力。

1.3.2栽培防御措施。選用早熟、豐產、耐干熱風、抗逆性強的品種;調整作物布局,適時播種,盡量減少晚茬麥,使小麥盡早進入蠟熟期,躲避或減輕干熱風危害;合理密植,培育壯苗,提高小麥抗性;因地制宜澆好小麥拔節孕穗肥,防止灌漿期干旱。

1.3.3化學防御措施。試驗證明,在小麥生育中后期葉面噴施化學制劑,是防御干熱風最經濟、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可單噴0.2%~0.4%磷酸二氫鉀,隔7d噴1次,連續噴2~3次;或藥肥混噴,一噴多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kg/hm2+50%多菌靈750g/hm2+磷酸二氫鉀750g/hm2+活力素15袋/hm2對水750kg均勻噴霧,隔7d再噴1次,可防治小麥蚜蟲、粘蟲、白粉病、赤霉病及預防小麥干熱風等。

二、小麥高溫逼熟

在小麥灌漿成熟階段,遇到高溫低濕或高溫高濕天氣,特別是大雨驟晴后高溫,使小麥植株提早死亡,籽粒提前成熟,粒重下降,產量降低,稱高溫逼熟。公務員之家:

2.1發生條件與危害程度

小麥灌漿的適宜溫度為20~23℃,高于23℃即不利于灌漿,超過28℃則基本停止灌漿,如果灌漿時遇到27℃以上高溫,再受到濕害就會形成高溫逼熟。導致小麥葉片氣孔關閉、能力喪失,加快葉片干枯,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同時根系發生早衰,吸水吸肥能力減弱,造成小麥千粒重下降而減產。特別是在小麥乳熟期以后,連續降水后出現30℃以上高溫天氣時,將導致小麥突然死亡,損失嚴重。

2.2危害癥狀

2.2.1高溫低濕型。小麥灌漿成熟階段,如連續遇到27℃以上高溫,3~4級以上偏南或西南風,下午相對濕度在40%以下時,小麥葉片即出現萎蔫或卷曲,莖稈變成灰綠色或灰白色,灌漿受阻,千粒重下降,麥穗失水變成灰白色。

2.2.2高溫高濕型。小麥灌漿成熟階段如連續降水后使土壤水分過多,透氣性差,氧氣不足,造成小麥根系發生早衰,吸收能力下降,如再遇高溫曝曬,葉面蒸騰強烈,水分供應不足,體內水分收支不平衡,很容易造成脫水死亡。麥株受害后莖葉出現青灰色,麥芒灰白干枯,千粒重下降,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

2.3防御措施

高溫逼熟的防御措施同于熱風。

參考文獻

[1]尹鈞.小麥標準化生產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賈敬習.新鄉市小麥干熱風的發生及防御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8(21):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