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發展規劃設計研討論文
時間:2022-10-19 03:36:00
導語:園林發展規劃設計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通過對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我國園林景觀狀態的回憶,來介紹當前風景園林的現狀。園林景觀是一個具備社會、自然、藝術多元功能的綜合體,既要滿足生態、環保、休閑和裝點城市的社會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學特性的自然規律。
[關鍵詞]:現狀;景物;規劃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受傳統園林和前蘇聯城市與居民區綠化以及文化休息公園理論的影響,國力有限,加上我國園林規劃設計業內人士少,僅有個別優秀作品,總體上處于比較初級的水平。而軸線、景區,山水綠地加上傳統的或革新式的園林建筑符號,也成了園林設計的普遍模式。隨著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城市化的進程帶動了全國城市園林設計的繁榮,以公園、綠化廣場為代表的公共綠地逐漸成為城市的現代標志,成為城市環境、生活品質和文化追求的必然要求。城市園林生態、景觀、文化、休憩和減災避險的功能定位,也逐步被業內認同。從傳統園林到城市綠化再到城郊一體化的大地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觀念經過逐步深化與完善,領域也在拓寬。實踐中,設計人員結合國內情況,在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的基礎上吸納國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以順應現代生活的需求,創造了一批好的作品。然而總體上講,要找到既能為群眾喜聞樂見和專家認同,又能成為城市傳世經典之作的還不多。我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有很多值得挖掘。由于景觀形式與地域特征密切相關,所以照搬國外作品是不明智的,既不能讓國人產生共鳴,文化價值也不高。如英國的地域特征是起伏的地形和大片的綠草,因此其園林多為自然式緩坡和疏林草地。英國人在這種景觀中可以找到歸屬感,中國人則不能。文化從傳統中來,是一種精神的延續,簡單用符號來表現遠遠不夠。因此,只有把文化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才能永遠保留其價值。
一、風景園林規劃建設現狀
近年來,在風景園林設計及建設中出現了兩種現象,一是過份追求景觀的新、奇,許多地方曾一哄而上各種微縮景觀、西游記宮、蠟像館等。事實證明,這些為獲得暫時經濟效益而不顧實際,不能使游人產生積極的美感,反而為社會帶來了許多不良的負面效應。另一種傾向是過分追求所謂開放式的時代要求,不惜破壞原有的風景資源,還一味地營造大草坪和低矮植物配置。雖然向西方學習設計富有時代氣息的園林環境是對我國風景園林的有益補充和積極發展,但卻僵化成為一種千篇一律的模式。為了營造這種所謂的大環境,很多地方不惜破壞歷史遺跡,或者把本來別具特色的龍墻、亭臺拆掉,這種重復建設的效果并不一定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還喪失了自己獨特的個性。
二、風景園林設計存在的不足
1.簡單設計復雜化
樸素是種理念,簡約有時更能體現身份。不少行道綠化和城市空地實際上只需要簡單設計就可以了,如五十年代英雄紀念碑周邊的油松,八十年代機場路的楊林大道就是簡單設計的典范。雖然簡單卻收到大氣、恢弘的效果。一些設計者暝思苦想追逐所謂的亮點,表面文章作的多,卻顯得浮躁和好大喜功。
2.廣場設計的八股化
低頭是鋪裝,平視見噴泉,仰臉看城雕,臺階加旗桿,中軸對稱式,終點是政府。草多樹少,大而不當,堂皇有余、樸素不足,千孔一面、大同小異。忽視了廣場休閑、納涼、交際等社會功能。
3.居住綠地山水化
人居環境有別于公園,過分疊石理水,危及老幼安全。而深淺高差過繁,也影響了居民的出行。所以住區應多為居住者設置綠蔭和活動場地,而不是山水風光。
4.集中綠地的架空化
隨著小區功能的疊加,一些設施進入地下,有些是適當的,有些是無奈的。但是,把集中綠地全部架空,建車庫、商場、俱樂部、游泳池,連同周邊樓座也下挖幾層,綠地變成了不接地氣的大盆景,從長遠看無法保證生態健全。
5.植物配置與景區劃分的程式化
千篇一律的三季有花、四季長青。常綠與落葉相結合、喬灌果籬草相結合云云。不管條件是否具備,需不需要,都設置水景、水法等等,使植物配置與景區劃分顯得程式化。
三、確定規劃路線,加強園林建設
對于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在現有公眾審美潛意識水平下,一些優秀的創意和構思不被理解,其價值則難以實現。審美主體是審美活動的核心,審美潛意識水平是美感質量的基礎。既然風景園林是為公眾服務的,那么就有必要從風景園林設計方法入手,尋找一種更適合于當前公眾審美潛意識水平下實現其美學價值的設計思路。1.安全感是公眾審美的基本要求。這種要求反映在游人對整個審美過程所經歷環境的總體了解以及在不同視點位置上、空間平立面可視性狀況和變化頻率等各個方面。例如一個在森林中迷路的人就很難再有心情去欣賞四周美麗的風景;路途崎嶇、溝壑難料的環境會使游人望而生畏。因此,起碼的安全感對公眾來說是必要的。當然,有時適當的冒險也會刺激游人的審美欲望,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興奮點的作用。但對于工作生活節奏快、社會壓力大的現代人來說,環境中過多的冒險是不適合的。安全感是一個基本要素,這往往是產生美感的必要前提。
2.自然風景能夠使人心曠神怡,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適應人的審美要求,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欲望,這在層次上表現為一系列的美感平臺,即各種相互融合的風景信息可以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給人以持久的舒適感。隨著風景場的轉換,不斷有新的風景信息來強化對游人的刺激,使美感平臺緩慢波動。但總的來看,在一定時間內,平臺高度會逐漸上升,達到一個最高點后再緩慢下降。這時,若沒有新的較強烈的風景信息進一步強化刺激,游人的美感高度將繼續下降,直到恢復原來的狀態。只有在安全感基礎上,平臺區與激變區不斷反復促進才能使審美主體的審美感受一層層遞進,獲得較好的審美效應。
3.把握鮮明、準確的立意,確定規劃設計框架,把項目放到整個城市或區域環境中,結合現狀對其性質、功能和形式定位,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解題辦法和手段,找到一條綜合性的創作路徑。第一,要有足夠的綠量、講究的構圖、精良的施工和適度的文化品位,利用獨特的創新視角和與時俱進的新思維,體現出人文關懷。方案確定之后,要透過細部進行傳達,要經得住推敲。第二,要善待、慎待園林建筑。由于建筑構筑物、雕塑等硬件往往是公園綠地的要素,這些建筑在公園綠地中有時處于主景、點景和主題地位,因此在園林建筑設計中,要十分重視園林建筑構筑物的形象、體量和尺度,以及由此傳達的思想文化,利用有深度、有品位、獨特的形象來加強文化與生活的積累與溝通。第三,要重視原有綠地的減法設計,突出園林中的大樹景觀,尤其是對植物和過繁建筑物的刪減,保證植被景觀和植株的形態美、個體美,在提高綠地藝術質量的同時做到植物群落科學合理。
四、總結
隨著國際交往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的深入,園林同城市規劃、建筑各學科一樣,在盡量保留傳統文化個性的前提下順應城市發展的大潮,其成果應該具有社會思潮和現代生活反哺的印記,因此,一個多元化園林創作的趨勢將不可避免,城市園林在繼承文脈和走向國際化兩方面將并存。園林景觀是一個具備社會、自然、藝術多元功能的綜合體,既要滿足生態、環保、休閑和裝點城市的社會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學特性的自然規律,同時,在藝術上既體現創作哲理,又要突出設計者所追求的個性,這就要求設計者應有較全面的修養。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園林學科的理論建設,搭建規劃設計理論爭鳴的平臺,提倡各種學術觀點的公平對話,建立理論隊伍,創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園林城市,用更高的理論水平來支撐和指導專業,重振我國在世界風景園林學科的風采和地位。
園林綠地是城市生態、環保、景觀、文化、休憩和舒緩空間、減災避險的重要保障,是城市要素中不可或缺的構成。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熱潮使越來越多的城市建設者以城市性質、功能、文化和區域定位為基礎,制定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 上一篇:秋延辣椒白粉虱防治研究論文
- 下一篇:瓜菜多熟復種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