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態體系建設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9 03:34:00

導語:森林生態體系建設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森林生態體系建設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根據溫州市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將全市森林生態體系建設分為東部平原海島生態林整治區、中部低山丘陵生態建設區和西、北部山地生態林保護區,并提出了生態體系建設措施。

關鍵詞森林生態體系;建設措施;浙江溫州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加上優越的氣候條件,使溫州市的森林植被資源、生態環境具多樣性、區域性和過渡性等特征。溫州市平原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占陸地面積的18.3%,丘陵山地主要在西部。沿海平原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比較發達,生態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而西部丘陵山區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局部氣候差異明顯,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海島淡水資源缺乏,多受風暴潮等災害危害,但森林質量較好。

1森林生態體系建設分區

1.1東部平原海島生態林整治區

本區位于溫州市東部沿海島嶼及平原水網地區,包括洞頭縣,鹿城、龍灣2區全部,甌海、永嘉、樂清、瑞安、平陽、蒼南等6縣(市、區)部分鄉鎮的濱海平原或水網平原。

1.1.1東部海島、濱海生態林整治亞區。本區位于東部沿海,包括沿海鄉鎮及洞頭縣島嶼,樂清市沙門,瑞安市北麋、北龍,平陽縣南麋、甌北區靈昆,鹿城區七都,蒼南縣北關等島嶼。本區島嶼港灣眾多,淺海灘涂面積大,土地后備資源充足。本區山地以丘陵為主,海拔大多數在200m以下,山地的土層薄,肥力低,土壤質地較差,常受臺風登陸影響。本區主攻方向是:完成沿海防護林體系與高標準平原綠化工程,提高抗臺風防洪能力。

1.1.2平原水網生態林整治亞區。本區位于溫州市東部的平原水網地區,包括樂清、瑞安、鹿城、甌海、龍灣、平陽、蒼南等縣(市、區)的68個鄉鎮。該區域內耕地集中,河網密布,水域面積大,交通便利,人口稠密,鄉鎮企業發達,是我市經濟活動最集中地區。本區主攻方向:完成高標準平原綠化工程建設,重點抓好農田林網,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標準化綠化及墳山綠化,提高環境質量。

1.2中部低山丘陵生態林建設區

本區位于溫州市中部,主要分布在平原的內側和西北山地的外側,包括樂清、瑞安、永嘉、甌海、平陽、蒼南等縣(市、區)的87個鄉鎮。區域內森林質量差,陡坡耕地多,山溪性河流落差大,蓄水能力差,水土流失嚴重,是生態林重點建設區。本區主攻方向: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措施,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切實提高森林的質量。

1.3西、北部山地生態林保護區

本區地處我市的西部,包括文成、泰順兩縣全部山區,永嘉、甌海、樂清、瑞安、平陽等縣(市、區)的128個鄉鎮。本區以山地為主,群山連綿、峰巒起伏、地勢險峻,是楠溪江、敖江、飛云江等水系發源地,森林植被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國家級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及珊溪水利樞紐工程均在其中。本區主攻方向:抓好生態公益林建設;加強水系源頭保護,禁止濫墾亂伐、陡坡開茺,保護天然林資源,加快生態恢復進程。

2森林生態體系建設重點工程

2.1沿海防護林建設工程

全市列為國家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有48個鄉鎮。重點建設以木麻黃為主的123km泥質海岸宜林地段;在此基礎上,沿海防護林體系建成總面積達到1.77萬公頃。

2.2平原林網建設工程

樂清、瑞安、鹿城、甌海、龍灣、平陽、蒼南等縣(市、區)平原水網地區86個鄉鎮,按照省林業局“高標準平面綠化建設工程”要求,使農田林網控制率達80%以上,道路綠化率達95%以上,村莊綠化率達到25%以上。

2.3通道綠化建設工程

本工程涉及全市114個鄉鎮。重點建設金麗溫、諸永、同三線溫州段高速公路隔離柵兩邊綠帶50m,以及沿路通道兩側山地的生態公益林,建成后總規模達到4.57萬公頃。

2.4城鎮綠化建設工程

全市重點建設是人工造林1323hm2、林相改造1444hm2、林地管護5510hm2,使公共綠地達到1432hm2,城鎮公園達到850hm2,環境保護林達到4475hm2,街道綠化達到650hm2,庭院廠區綠化達到930hm2。2.5重點生態保護區建設工程

我市現有2個國家級風景區、7個省級風景區、20多個縣級風景點線,有國家自然保護區2個,森林公園13個,國有生態林場14個,總面積達3.55萬公頃,是我市旅游風景與生態保護重點區域,必須花力氣建設好、綠化好、保護好。

2.6生態防火阻隔帶建設工程

采用生物防火阻隔森林火災蔓延,應列為長遠防火體系建設項目。重點建設省界線248.8km,地區界344.4km,縣界885.2km,鄉鎮場交界與重點防火范圍內8008.5km。要經過15~20年努力,使全市形成以生物防火林帶為主體的森林防火阻隔網絡體系,提高森林自身的綜合防火能力。

2.7庫區生態林建設工程

我市現有大中小型水庫7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庫9座。按庫區周圍500m范圍,或第1層山脊、小支流300m內范圍,森林按水源涵養、護岸林、水土保持林的要求,全市需建設庫區水源涵養林2.83萬公頃,封護灌木林500hm2。

2.8水系源頭生態林建設工程

溫州市轄區有甌江、飛云江、敖江、楠溪江、大荊溪、清江、浦門溪、甘溪、交溪、沙程港水系。全市需在上述水系河流源頭封山育林1.35萬公頃,封山護林13.69萬公頃,營造水源涵養林1.73萬公頃,封護灌木林0.72萬公頃。其中,飛云江流域生態林4.92萬公頃,敖江生態林2.99萬公頃,楠溪江生態林4.67萬公頃。建成后的生態林將發揮森林“海綿作用”,減少雨水徑流的沖擊動能,增強保土防沖、涵養水源的功能,減少、減輕中下游洪澇災害,進一步提高生活用水質量。

3森林生態體系建設措施

3.1建設管理體系

為如期實現森林生態體系建設目標,必須在現行建設管理體系外開拓新管理模式。但是,森林生態體系建設不論管理體系如何,其最終要落實縣鄉級政府建設責任制,充分發揮政府對建設生態環境、為民辦實事的職能。

3.2營林技術措施

3.2.1“封、飛、造”結合。對具有萌芽更新、母樹飛籽更新條件的宜林地塊采取封山育林,培育混交異齡復層林;對連片面積較大的跡地,采取飛機播種造林辦法,加快綠化進程;在立地條件較好的地方采取人工造林,種植速生常綠樹種,加大混交林的比重,以達到生物多樣性,提高森林資源的抗逆性、穩定性。

3.2.2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全市25°以上的陡坡耕地約有1.40萬公頃,交通沿線急待退耕還林的有0.12萬公頃。對于退耕地要發展一批生態效益較好的溫州地方名特優經濟林或其他商品林,以提高保持水土能力和土地生產力。

3.2.3注重林相改造,逐步提高混交林比例。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廣木荷、山杜英、深山含笑、南酸棗、浙江楠、櫧栲櫟類等鄉土樹種及馴化適宜低山種植的桉樹、木麻黃、臺灣相思、米老排、濕地松等常綠速生樹種的造林。通過栽闊保針,使現有林分逐步向松闊混交、杉闊混交、喬灌混合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