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香型烏龍茶盛產培養技術
時間:2022-01-26 04:33:00
導語:分析高香型烏龍茶盛產培養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茶業新區高香型烏龍茶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主要包括選址建園、茶樹定植、茶園管理、合理施肥、茶樹修剪、合理采摘與適時封園等內容,以促進高香型烏龍茶生產發展。
關鍵詞:高香型烏龍茶;無公害;栽培技術;茶業新區
**是福建省乃至全國最大的烏龍茶主產區。福建省**縣是名茶鐵觀音、黃金桂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烏龍茶之鄉”。近年來,烏龍茶市場得到了客商的極大關注,各地紛紛投資生產烏龍茶,從而帶動了全國烏龍茶消費的熱潮。為此,大力引種高香型烏龍茶品種栽培示范,現將高香型烏龍茶在茶業新區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總結如下。
一、選址建園
一是嚴格選地。按無公害茶葉生產和茶樹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選擇土壤pH值4.5~6.5、有機質>1.5%、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以下、水源充足的紅黃壤土地塊。生產基地選擇周邊生態環境優良、自然植被豐富、空氣清新、水源清潔、土壤未受污染、交通方便的緩坡地帶新建茶園。二是統一規劃。茶園的開墾按規劃要求,合理布局茶行及配置茶園遮蔭樹。把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保護和改善茶園生態環境、機械化耕作為重要目標,嚴把質量關,進行科學劈山,盡量合理多保留一些原有植被,防止砍光燒光,造成大片生產基地陽光曝曬和水土易流失。選擇能與茶樹共生互惠、主干分枝部位較高、病蟲害少、與茶樹無相同的病蟲害、能揚茶樹之長、避茶樹之短、適宜當地種植并有一定經濟效益的優良樹種給予保留,也可零星間隔栽種一些楊梅等經濟林,改善茶園生態環境。三是表土回溝開墾。先開路后建園開山,心土打梗,表土填回定植溝,自下而上開墾。坡度在15~25°的山地,開等高梯層,臺面等高,外高內低,外有土埂內有節節溝。臺面寬2m以上,定植溝寬深均60cm,單行雙株或雙行單株種植,株距20~30cm或40~50cm,行距160~200cm,挖定植溝與表土回溝同時進行,施足底肥。在水溝邊每隔15~20m設1個寬2~3m、深1m的水池,利于蓄水抗旱,減少水土流失。坡度在15°以下的山地,順坡種植。然后在規劃好的茶行上挖種植溝,先將表土10~20cm挖去放在兩種植行間或內壁,再將新土挖去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間或在外埂,再把底土挖松25cm左右,施入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將表土翻入種植溝,揀去石塊、樹根,做成種植條行以備種茶。利用老茶園開墾條溝進行種植的,用五氯硝基苯進行消毒處理。
二、茶樹定植
一是選用壯苗,嚴格檢疫。選用無檢疫病蟲害的苗木,自繁或外地調進的苗木均要嚴格檢疫,防止檢疫病蟲害進入茶園。二是適時栽植。種植時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為宜,春栽以立春至驚蟄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陽春氣候為好。
三、茶園管理
一是茶園消毒與鋪草保水保溫。用0.5~1.0°Bé石硫合劑進行全園噴施以減少越冬病蟲基數;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預防茶園凍害發生。對幼齡茶園進行鋪稻草覆蓋,以保蓄土壤水分,穩定土溫,提高抗寒能力,減少雜草生長,增強土壤生物活性,翌年春后期翻埋入土,增加有機肥來源,提高土壤肥力。二是茶園土壤中耕管理。中耕在春茶前進行,每年1次,深度10~15cm,以有利于春茶萌發和新梢生長;深耕具有較強的熟化改良土壤、增厚活土層、減少翌年茶樹病蟲發生等作用。各種類型的茶園深耕均在秋茶(或冬季)結束后進行,并結合噴灑石硫合劑和全面清園工作。三是客土培園。無公害茶園在每年茶季結束后將客土挑入茶園行間。填土時,要求不同性質茶園客入不同質土的土壤。黏性土茶園客入砂質紅壤土;砂質土茶園客入黏性土,衰老茶園則客入紅壤心土,厚度10cm以上,分批、分期、分步進行。
四、合理施肥
茶園選用的肥料有農家有機肥、化肥、復合肥、葉面肥。其中,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施入,有機氮肥與無機氮肥之比為1∶1為宜;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采茶前30d以內;最后一次葉面肥必須在采茶前20d噴施;全年化肥施用量不能超過總施肥量的20%;復合肥營養較全面且便于運送施用,常選用氮、磷、鉀比例均為15%的國產復合肥,或氮、磷、鉀比例均為16%的俄羅斯三元復合肥,可以選用氮∶鉀為15∶10或氮∶磷為20∶16的二元復合肥,如福隆復元混合肥、肥力高生物固氮有機肥、大統微生物有機肥等;葉面肥,如0.2%硫酸鋅,可提高鮮葉中橙花叔醇的含量,增強烏龍茶香氣,也可施用硫酸鉀、金必來等葉面肥料。一是重視基肥的施用,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早施指基肥施用時間應適當提早。施肥時間以秋(冬)茶采摘后10d內進行為好。深施就是施肥深度要適當加深,提高茶樹的抗逆性,確保安全過冬。成年茶園力求做到基肥溝施,深度達25cm以上;幼齡茶園可根據樹齡由淺逐步加深,一般15cm以上。施足就是基肥數量要多。無公害茶園的基肥提倡以有機肥為主,一般幼齡茶園施農家肥22.5~30.0t/hm2或施商品有機肥4.5t/hm2,配施磷鉀肥各375kg/hm2。二是因地制宜施追肥。春秋茶品質好,產量比例高,是烏龍茶生產的黃金季節,這一時期也是茶樹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期。要使春茶生長多而快,僅依靠基肥的營養是不夠的,必須配合追肥予以補充。施復合肥、化肥共3t/hm2,分4次施下,即春、夏、暑、秋各季節開采前30~40d施用為宜,各種肥料種類占總量的比例因樹齡不同而不同,幼齡茶園氮∶磷∶鉀為2.0∶1.5∶1.0;成年茶園氮∶磷∶鉀為3∶2∶1,并增施含鎂、鋅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增進品質。三是巧施葉面肥。必須合理掌握,量質兼顧。選擇經過農業部登記并附有檢驗登記證書的葉面肥;選用一些既可提前萌發和采摘,又可彌補茶類香氣成分的營養元素;噴施時要將葉面正反兩面都噴濕噴勻,發揮葉子背面吸收能力強的作用,以收到更好的促進效果。
五、茶樹修剪
一是幼齡茶樹定型修剪。幼樹一般要進行3~4次定剪,春、夏、秋季都可進行,以春茶茶芽未萌發前的早春3月為最好。第1次定剪在茶苗高30cm以土時進行,離地15~20cm處水平剪去;第2次在原剪口提高15~20cm左右即離地30~40cm處剪去;第3次在離地55~60cm左右剪去;第4次在離地60~70cm處剪成弧形并培養樹冠。第2~4次定剪都是對在上次定剪基礎上所萌發的莖粗0.4cm以上、展葉數達7~8片葉以上、已達半木質化的枝條進行的修剪。幼齡期間貫徹以養為主、適當打頂的采養方法,即在茶梢生長達到定剪高度以上進行打頂采,堅決防止早采、強采和亂采。二是定型后茶樹輕修剪。生產性茶園樹冠更新秋末茶季結束,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前及時進行輕修剪,水平略帶弧形地剪去樹冠以上3~5cm的茶枝,同時剪去突出枝、病蟲枝、衰老枝等枝條;對由于經多次采摘后樹冠面參差不齊的,在春茶前、春茶后或茶季結束后進行深修剪,水平略帶孤形地剪去樹冠面上10~15cm以雞爪枝為主的茶枝。
六、合理采摘,適時封園
合理采摘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采養結合;二是量質兼顧;三是因地因樹因時制宜。高香型烏龍茶在茶業新區無公害栽培的采摘,以春季當茶蓬上有10%~15%、夏秋季有10%左右的新梢達到采摘標準時即行開采;及時分批采摘,采用“春秋留魚葉、夏留一葉”的采摘方法,尤其要注意夏季采凈該季極易形成的對夾葉。霜降節氣前后,或11月上旬前結束茶季進行封園。
參考文獻:
[1]陳勇.高香型烏龍茶品種特征特性及其在新茶區無公害栽培技術示范[J].現代農業科技,2007(21):141.
[2]林心炯,郭專,姚信恩,等.優質烏龍茶速生豐產栽培技術經驗小結[J].茶葉科學簡報,1988(4):10-13,6.
[3]廖瓊滿.烏龍茶無公害栽培的技術特點[J].福建茶葉,2005(4):33-34.
[4]廖瓊滿.烏龍茶無公害栽培技術[J].茶業通報,2004(4):165-166.
[5]李家賢,何玉媚,黃華林.高花香烏龍茶品種金萱性狀鑒定及生產栽培技術研究報告[J].廣東茶業,2006(6):8-12.
[6]孫威江,葉乃興,金心怡,等.清香型烏龍茶生產加工新技術專題(二)適制清香型烏龍茶的品種及其栽培技術[J].中國茶葉,2007(2):8-9.
- 上一篇:探索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授課的趣味性論文
- 下一篇:剖析油茶培育管理技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