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論文
時間:2022-02-20 04:15:24
導語: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我國林業發展面臨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經濟形勢喜人。但是,經濟發展造成的環境破壞也是不容忽視的。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增長,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式開采,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生態環境,致使經濟發展后勁不足,嚴重制約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林業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有著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只要適度開發,林業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容小覷的。就目前而言,我國林業生態系統的現狀令人擔憂,過度開發給林業資源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森林資源嚴重退化,環境問題成為人們擔憂的首要問題。
2我國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林業保護意識淡薄,未充分發揮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林業能夠保護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等,這些都體現了林業的生態效益。林業的社會效益則主要是指林業能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能為人們的休閑娛樂提供生態支撐,林業的社會效益集中體現在它所創造出來的林產品上。國家為了保持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法規,對林區人員的行為規范作出了管制,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我國林業始終未充分發揮出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林區保護過程中,時常出現基礎設施薄弱、監督管理力度不夠、濫砍亂伐等行為,嚴重制約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我國林業中低效防護林所占比重過大,嚴重影響了森林質量,再加上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森林的人均占有量也極低。除此之外,不合理的林區管理制度,也造成了林業資源的浪費。以上種種原因及現象,都引發了林業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低下。
2.2林業修復過程中,對科學技術的利用率較低
我國林業發展過程中對科學技術的利用率低,科學技術轉化為經濟效益的過程緩慢。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林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大約只有25%的職工具有具備專業素質和合理的知識構成,大部分從業人員只具備極其簡單的操作技能,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相當明顯。除此之外,在對林業進行修復的過程中,極少采用先進科學技術作為支撐,對先進設備的利用率極低。
2.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林業發展未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管理建立起相對完善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顯。其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1)未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未建成完整的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機制;(2)對信息資源的利用率低,網絡覆蓋面不廣,服務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3)目前的林業管理方式不適應社會需求,林業的信息化管理面臨一定困境;(4)林區地理位置復雜,基礎設施不健全,信息服務系統難以覆蓋。
3加快林業修復,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3.1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優勢
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亦即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經濟優勢,同時實現資源的自我修復和再生,而這必須以科技作為支撐。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有強大的科技作為依托,實現林業資源的高效利用,除此之外,要貫徹落實科技興林、科技護林的各項政策。同時,要逐漸改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對自然的破壞,減少林業資源的浪費,將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加大對科學技術成果的利用率,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完善林業開發的方式,強化林業生態修復的強度和成效,保證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的實現環境保護。
3.2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林業產業的良性發展
林業生態修復的關鍵是進行林業產業的優化升級,改變傳統的利用模式,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科學利用。在林業產業的開發過程中,各個產業之間要綜合考慮,尋求資源的最大利用率。就第一產業而言,要深入分析市場狀況,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合理的開發計劃,大力發展經濟林和次生林,縮短原材料生長周期;就第二產業而言,要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實現林業資源的充分利用,最終實現林業資源向高端利用的轉變;就第三產業而言,要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綠色旅游產業,將林區旅游和花卉栽培作為發展方向,轉變林業資源利用率低的的現狀。要進行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大力發展以科學技術作為依托的新型林業產業,推動林業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同時,要對林業產業進行技術革新,充分挖掘出林業產業的優勢,形成林業產業的完整的產業鏈,使林業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戰略優勢,提高林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除此之外,要改組人員結構,培養林業產業的專門人才,使林業產業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為林業修復工作的展開奠定物質基礎。
3.3實現林業生態系統的優化,取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3.3.1要加強林業生態修復的力度,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生態效益
對林業生態進行修復,是對生態環境的良性改造,能實現改善水土流失、防止洪澇頻發等目的。林業除了具有經濟效益外,還有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實際利用過程中,人們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增長,忽視對林業生態的管理和修復,由此導致環境逐步惡化,自然災害頻發。為了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必須對林業生態進行修復,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3.2合理分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
林業產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生態效益作為支撐;同時,經濟的發展又為林業生態修復提供了可能,必須將二者統一于一個整體。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始階段,人們為了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對自然資源毫無節制的開采,由此導致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最終影響了經濟效益的增長。由此可見,要合理、科學的開發林業資源,注重對林業生態的修復,只有這樣,我們的自然生態環境才會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料支撐,才有可能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平共處,我們的經濟發展才會持續、穩定。
3.3.3要盡可能協調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
在發展林業產業的時候,要充分挖掘其潛在的優勢,促進經濟利益的增長,為環境保護提供物質基礎;同時,要加大林業修復的力度,保證林產業的健康發展,為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提供可能。所以,要協調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加大林業生態修復的力度,為環境保護提供完備的物質基礎,促進生態環境的不斷優頁)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林業生態修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環境保護提供物質基礎。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尊重生態環境,盡可能保護自然資源。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為了實現經濟利益的增長,對林業資源的開發力度過大,導致了嚴重的生態破壞,森林資源正急劇下降。加大對林業生態修復的力度,能對環境保護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重視環境保護,又為林業生態修復提供了可能。
本文作者:盧彩訓宋秋平工作單位:寧西林業局
- 上一篇:環境保護與公眾幸福感探討
- 下一篇: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