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動趨勢角度下的中國貿易論文

時間:2022-09-23 09:12:14

導語:變動趨勢角度下的中國貿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變動趨勢角度下的中國貿易論文

一、中國貿易條件變動趨勢

(一)中國價格貿易條件變動的趨勢

造成上述趨勢的原因有:在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不斷快速增長,不斷地提高了高新技術產品的管理經驗,增加了高新技術產品的資本以及大型設備等產品的需求。同時,在中國國民收入不斷的提高下,社會總體福利水平也在不斷地增加,提高了中國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在國家市場上一些高新技術產品一直處于壟斷地位,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價格貿易條件的惡化。如:船舶的進口價格從2000年到2008年,上漲了219.74%,而自動化數據處理翻了164.67倍。由此可見,中國出口的工業制品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產品,隨著加工貿易的發展,在出口價格指數不斷改善的條件下,在中國對進口商品需求增強的背景下,由于提高的幅度沒有進口價格指數大,中國貿易產品附加值一直處于國際分工低價值的鏈端。同時,一些出口商品還存在著惡性低價競銷的現象,導致了中國價格貿易條件不斷地惡化。如:在絲綢的出口上,中國對美國出口的降價幅度是84%,而在大蔥的出口上,中國對日本的價格降低幅度是62%。在惡性價格貿易競爭中,不但喪失了應用的貿易利益,還加重惡化了貿易環境,成為世界上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其次,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6-2009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初級產品的價格貿易條件從1981年到1998年,由105.6上升到了123.1,是在波動中上升的;從1999年到2008年,由118.9下降到了87.7,在這段時間中,中國初級產品的價格貿易條件是在波動中下降的。

1981年到1998年,初級產品的價格貿易條件得到了改善,出口價格指數下降了19.87%,同期進口價格指數下降了31.26%,而從1999年到2008年,初級產品價格貿易條件惡化,進出口幾個指數都有所上升,各上漲了204.2%和312.7%。由于惡意低價競爭,導致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沒有定價權。如:中國在世界上是鎢生產和出口最大的國家。但是,由于濫挖濫采和惡性循環競爭,使中國失去了鎢定價的話語權。在波動中,中國工業制成品的價格貿易條件只在1984年和1985年之間有反彈,也呈現下降的趨勢。從1981年到2003年,中國工業制成品的出口價格指數波動幅度不大,進口價格指數卻在增加,而到了2003年以后,攀升的幅度不斷地加快。但是,出口價格上升幅度是56.84%,而進口價格指數的曲線上升幅度是119.38%,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很大。造成這種趨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隨著中國經濟和國民收入不斷的提高,在國家市場上,一些高新技術產品一直處于壟斷地位,提高了中國對一些先進管理經驗、資本以及大型設備的需求,導致中國對這些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出口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的數據顯示,在中國一些進口商品中,一些自動化數據處理的進口價格提高了164.67%,而船舶的進口價格提高了219.74%。第二,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的發展,中國提高了社會總體福利,提高了國外奢侈品的進口價格。同時隨著中國國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增加了中國對耐消品的消費能力,從而導致進口商品提高了進口價格。第三,隨著改革開放不斷的加深,近些年來,加工貿易已經成了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但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一直處于國際分工的低價值鏈端。降低了中國加工和組裝產品的貿易附加值,從而導致工業制成品的出口價格很難得到增加。第四,目前,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基數還比較低,但是隨著中國不斷加深對外貿易的程度,大大地提高了國內的勞動生產率,導致了產品單位價值的下降。并且隨著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向制造業部門的流入,一些跨國公司通過向國外子公司出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方法,沒有采用國際市場所決定的價格,在公司的內部實施了“價格轉移”經營策略,從而中國進口商品價格不斷地上漲。另外,隨著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在中國國際貿易中,工業制品具有很大的地位,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中國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化,從1981年到2008年,出口商品結構有1.15上升到了17.35,受到工業制品價格貿易條件變化的影響很大,如圖5所示(戴勇等,2007)。

(二)中國收入貿易條件變動趨勢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6-2009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收入貿易條件在1981年到2008年期間,收入貿易條件從11.8上升到175.3,是在波動中呈上升的趨勢,其中2004年和2008年是下降的趨勢,如圖6所示。而通過出口數量的擴張,中國改善了收入貿易條件,從1981年到2004年,收入貿易指數上漲了16倍,屬于粗放式的增長方式。從表面上看,中國收入貿易條件獲得了貿易利益,得到了改善,但是從實際上來說,在中國總出口額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份額的比重不斷的增加,對中國收入貿易條件指數產生了很大影響。首先,1991年的時候,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份額17%,而到了2008年的時候,就增加到了55%,已占總出口額的一半。其次,一般情況下,外商投資的形式是加工貿易,在中國貿易方式中占主導地位,使出口商品的價格上漲受到了限制。同時,一部分跨國公司是由于“價格轉移”設立的,實施的是公司內部的轉移價格策略,直接導致中國進口價格的虛高。在存在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的情況下,作為貿易利益的一個絕對量的衡量,收入貿易條件很難真實地反映中國貿易利益的變動。

(三)中國工業制成品要素貿易條件變動趨勢

首先,一個國家調整產業結構是由貿易利益的分配情況決定的。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6-2009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工業制成品在中國出口商品結構中具有主導地位,從1981年到2008年,出口商品結構從1.15飆升到了17.35。在中國價格貿易條件不斷惡化的情況下,隨著勞動生產率指數不斷的增加,提升了工業制成品的單要素貿易條件。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指數從1981年到2008年上漲了23倍,而工業制成品的單要素貿易條件也上漲了8倍。中國工業勞動力在2008年時,創造了1299112億元的財富。但是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瓶頸是:勞動力由于缺乏對人力資源、設備和技術的投資,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中國的勞動力要素比較豐富、廉價。而勞動密集型的產品雖然緩解了中國就業的壓力,在中國出口工業制成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也使中國企業失去了對資本、技術等其他生產要素的使用率的能力,造成了中國經濟嚴重的勞動力要素依賴癥。另外,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6-2009年)的數據顯示,資本、土地和勞動力等資源,在跟風和模仿的過程中,造成了一些技術密集型企業缺乏發展和生存的空間。中國對美國的雙要素貿易條件從1987年到2002年,漲幅達到了204.18%,從38.3上升到了116.5,雙要素貿易條件在不斷地上升改善,如圖7所示。對日本也是如此,從1987年到2002年,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在中國出口工業制成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雖然緩解了中國就業的壓力。但是也使中國企業失去了對資本、技術等其他生產要素的使用率的能力,造成了中國經濟嚴重的勞動力要素依賴癥。其次,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勞動生產率各不相同。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6-2009年)的數據顯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改善對美國雙要素貿易的條件。從1987年到2002年,由38.3增長到了116.5,漲幅達到了204.18%,而對日本的雙要素貿易條件從1987年到2002年,由44.6上升到了119.6,漲幅達到了168.16%。從這些數據上看,中國改善了對美國和日本這些國家的雙要素貿易條件,如圖8所示。

二、中國價格貿易條件變動影響因素分析

在幾種不同涵義的貿易條件中,價格貿易條件最有意義,也最容易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計算。因此,在此本文僅對價格貿易條件變動影像因素進行分析。首先,在國際市場中,由于貿易大國也是商品價格的制定者,進出口價格指數會受其經濟增長的影響,導致進出口商品的供求結構發生的變化,增加了出口產品的國內供給數量。同時,在消費效應和生產效應的共同作用下,生產要素的增長會導致生產要素的成本降低,從而使貿易條件下降。其次,從技術方面上來說,價格貿易條件的影響分為中性技術、資本節約型和勞動節約型技術進步。價格貿易條件的計算方法是。價格貿易條件會因為進出口商品的平均價格的改變而變動。由此可見,當出口商品結構發生變化的時候,工業制成品占了主導地位,從而,價格貿易條件會受到進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另外,發展中國家的農礦初級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比較小,會導致出口價格難以上漲。但是由于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價格貿易條件受到類型和國際分工低價值鏈端影響,價格貿易條件受到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這些外商企業按照東道國相關的政策、法規,外商投資在東道國利用現匯、技術等開辦外商獨資企業,會對價格貿易條件產生以下幾點影響:

第一,FDI的“工資外溢”效應。

一般情況下,外資公司的薪金都要比東道國當地的工資高,會影響該地區的流動和勞動力市場。而FDI的集中投入,更增加了工資水平的提高幅度,如中國的制造業和衛生體育等,勞動力工資水平的提高,直接提高了相關產品的勞動成本,從而提高了出口商品的價格;而從供給角度上來看,供給隨著工資水平的提高而減少,從而使FDI的“工資外溢”效應影響到了中國價格貿易條件的改善。

第二,在FDI中,跨國公司子公司的貿易方式主要采用來料加工貿易,產品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主要依靠進口。

加工好后再銷往世界各地。首先,外資企業投入壟斷性質的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價格很難下降。其次,進口的原材料價格受到了出口國的壟斷控制,因此,價格也很難降下來。另外,很多跨國公司在貿易投資一體化的戰略下,采用減少稅負、轉移資金和利潤以及逃避風險和管制等“內部轉移價格”策略,使中國的價格貿易條件嚴重惡化。

第三,FDI的部門流向。

中國是供給曲線向外移動的,從而造成了國家市場均衡價格的下降,價格貿易條件惡化;如果FDI流入中國進口部門,增加了競爭部門的產出。從而隨著需求曲線向內移動,使中國價格貿易條件得到了改善。第四,匯率的影響。匯率是調節一國貿易收支的手段,匯率的變動會引起以本幣或者外幣表示的進出口商品比價的變動。當一國貨幣貶值后,外幣會下降。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1981-2008年中,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的深入,由于進口價格大幅度提高以及中國社會總體福利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價格貿易條件總體趨于惡化。但是,由于出口數量大幅增加超過了價格貿易條件惡化的程度,使中國的收入貿易條件得到了改善,同時由于中國勞動生產率基數低,使中國要素貿易條件也得到了改善。由此可見,在1981年到2008年期間,雖然收入貿易條件和要素貿易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是價格貿易條件總體趨于惡化。

作者:呂繼東單位: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