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加工貿易論文

時間:2022-10-09 04:02:31

導語:紡織品加工貿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紡織品加工貿易論文

一、全球價值鏈的理論形成及其運用

(一)全球價值鏈的理論形成

價值鏈概念最早是由邁克爾•波特(MichaelPorter,1985)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的,他認為企業的研發、生產、營銷、物流與客服等活動組成了一條完整的鏈條,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其特有的價值。[1]格里芬(GaryGereffi,1999)在邁克爾•波特的研究基礎上建立了全球價值鏈(GlobalValueChain,GVC)模型,認為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使得商品生產不再僅僅局限于企業或國家的狹義范圍內,而是通過國際分工與跨國合作方式在不同成員國之間形成了完整的合作體系。這種分散在世界各國(地)的商品加工程序,通過自由貿易形式將勞動力和生產要素組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全球(商品)價值鏈。

(二)全球價值鏈理論的運用

全球價值鏈的形成是資金、人才、資源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通的必然結果,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其目的是為了完成實體商品的生產或虛擬服務的增值。價值鏈中每個環節的成員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并彼此依存,通過參與藍圖設計、研究開發、技術測試、品牌推廣、渠道建設等,進而享受流通過程中的產品增值與利潤分配。全球價值鏈理論是基于縱向維度來看待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與生產組織過程中的分工,價值鏈的不同生產環節對應著截然不同的利潤空間。某個環節涉及的產品生產工藝越復雜,所需的技術含量越高,對誤差的要求也越精密,所要求的條件與門檻也越高,參與者在利潤分配中才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都采取了增加政府投入、集結各種優勢資源、發展上下游配套產業等措施,加速打造產業集群,以構建獨一無二的產業核心競爭力,力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占據有利地位,增加本國貿易收入。為衡量一個國家參與國際商品生產與貿易的效率及其通過相關產業鏈獲取的增值程度,筆者引進了“貿易增值率”這個指標。通常而言,加工貿易增值率=(加工貿易出口額-加工貿易進口額)/加工貿易進口額。[2]通過這個公式,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國家在加工貿易環節所獲得的附加值多少主要取決于國內相關產業鏈的深度與長度。在全球產業鏈參與環節越多、上下游配套設施越齊全、對國外先進技術依存度越低,就越能獲得理想的貿易增值率,反之亦然。

二、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發展現狀

加工貿易是指經營企業進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料(以下簡稱料件),經過加工或裝配后再將制成品出口的經營活動。[3]紡織品加工貿易是中國加工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發展對外貿易、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的關鍵產業之一。改革開放后,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進入黃金發展時期,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基本形成了產品質量上乘、品種豐富多樣、上下游配套齊全的產業體系。加入WTO之后,中國紡織品加工企業憑借勞動力價格優勢,大量承接了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與地區的訂單,從而實現了行業的整體快速發展。2013年,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為827.6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總額為532.1億美元,進口總額為295.5億美元。但與此不相稱的是,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企業平均利潤常年維持在極低水準。2012年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從事紡織品加工貿易的企業凈利率僅在3%~5%。近年來,隨著國內勞動力的緊缺,加之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更多紡織品加工貿易企業開始面臨增產不增利的尷尬局面。

(二)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存在的主要問題

1.加工貿易形式落后,企業利潤微薄

改革開放初期,由于中國經濟基礎薄弱,各行業發展普遍缺乏資金支持,只能以“三來一補”方式參與到世界加工貿易行列。“三來一補”加工貿易主要包括進料加工、來料加工、裝配業務和協作生產等方式。[4]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3年底,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5.83萬億元人民幣,外匯儲備達到3.79萬億美元。在此背景下,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依托勞動力供給充沛及其價格低廉得到一定發展。但與世界紡織品貿易強國相比,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始終缺乏實質性提升,大部分企業依然從事著含金量較低的來料加工業務。中國的紡織品加工貿易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位于全球價值鏈的底層。按照臺灣地區宏碁實業董事長施振榮提出的關于全球分工微笑曲線模型,整個價值鏈中,最有機會能夠獲得高附加價值的區域往往位于曲線的兩端,即產品研發與品牌營銷。[5]國內紡織品行業由于長期缺乏足夠研發實力,只能為國外品牌進行代工,從中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由于缺乏足夠的市場開發與品牌營銷能力,即便是質量上乘、用料充足的產品也只能以成本價為基準進行銷售,無法享受國際品牌產品所獨有的品牌溢價。以國際時裝品牌范思哲為例,某款大衣在美國本土的售價是299美元,而國內服裝企業只能獲得每件12.9美元的代工費用。反觀日本的優衣庫品牌,2013年財務報表數據顯示,該公司毛利率與凈利率分別維持在47%與23%的高位。優衣庫等服飾品牌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對市場營銷的重視,通過對自身品牌的塑造,讓旗下服裝超越了普通消費品范疇,成為當下年輕消費者的一種時尚主張與生活方式,進而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優勢地位,輕松獲取高額附加值。

2.研發設計能力不足,產品款式落后

中國服裝加工貿易企業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大多數企業是由當地小型家庭作坊發展而來,企業所有者思維方式陳舊、管理方法落后,對當前國際大環境以及全球價值鏈變化缺乏清醒認識。反映在企業日常管理中,主要表現為很多企業經營者對紡織機械與設備投入不足,有將近7成的紡織品加工企業在近10年內沒有更新過生產設備,CAD排版裁剪機等新型智能化生產設備僅為少部分企業所擁有。部分企業經營者對過去低價奪取出口市場份額做法存在明顯的路徑依賴,不重視紡織品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導致行業整體研發能力不足、產品款式落后。目前,這些企業員工構成多以農民工為主。由于員工文化水平較低,接受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能力普遍較差,加上行業平均薪酬較低,阻礙了優秀產品設計人才的跨行業流動。在這個背景下,國內紡織品行業新品設計乏力,絕大部分產品依靠國外來樣加工,其余則來自對國外品牌的“山寨”,即便有少量原創作品,但在時尚性與美觀性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3.環保意識缺失,對生態紡織品重視不足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歐美國家消費者愈加重視紡織品的環保性能,紡織品進口檢疫標準與貿易門檻逐漸提高。目前,北歐各國正在興起生態紡織品熱潮,其影響已經通過國際化產業分工體系波及全球紡織品產業鏈上下各合作成員國。生態紡織品是指采用無公害原料,并以規定生產流程制作的對人體健康無明顯傷害的紡織品。生態紡織品的流行對加工出口國的上下游企業都提出了全新要求。然而,中國紡織品行業普遍缺乏環保意識,對于即將到來的生態紡織品發展趨勢缺乏敏銳嗅覺。2013年,由于產品化學品殘留超標,中國有近98億美元的出口紡織品被退回,相關企業損失慘重。造成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行業如此被動的原因是,一方面,中國產品環保標準嚴重滯后。由于國家質監部門介入程度不夠,中國紡織品生產一向存在多重標準,絕大部分紡織品生產企業執行的是國家標準,與歐盟標準相比,中國紡織品國家標準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生產工藝落后對中國紡織行業充分參與全球產業鏈競爭形成巨大阻礙。以出口到美國的生態紡織品為例,美國商務部對該類產品的生產流程與工藝制定了詳細、嚴格的技術規范,明確規定產品不得經過氯漂白處理、不得經由防霉程序、不得進行阻燃整理工序。反觀國內,由于環保監督過于寬松,相關違法成本太低,大部分紡織加工企業生產設備陳舊、工藝落后,即便短期內加大投入、集中整治,生產出來的產品也無法快速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技術要求。因此,由環保指標所構筑的出口貿易壁壘將成為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企業轉型的巨大障礙。

三、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轉型與升級政策建議

(一)轉換生產模式,推動加工貿易產業鏈延伸

政府要鼓勵行業內企業努力向國際紡織品產業鏈上游延伸,從而有效延長國內加工貿易產業鏈,進一步提高產業增值率;通過強化技術投入,提升產品設計能力,創立自有獨立品牌;深入海外市場,設立產品分銷渠道,建立與國外用戶直接接觸的渠道,推動中國紡織品加工貿易行業實現由“訂單模式”向“市場模式”的升級轉換。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內銷市場已悄然啟動并逐漸形成規模,為紡織品行業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的市場空間。要著力引導紡織品加工貿易由原來的“單一外銷模式”向“內外銷并舉模式”轉變,加大產品出口轉內銷的嘗試;推動企業商業模式與經營理念更新,竭力打造為消費者所接受的服裝、服飾知名品牌;立足國內,放眼全球,通過整合國內消費者需求,一改以往被動生產的局面,以海外訂單反向定制創新型模式,實現全球價值鏈參與角色互換,推動紡織品企業實現從低端制造商到高檔品牌運營商的實質性跨越。

(二)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建立高層次人才隊伍

有關部門應通過樹立行業典范方式,推動企業管理者及時轉變經營理念;通過設立紡織行業技術改造專項經費財政扶持政策,加快企業技術裝備與生產工藝革新步伐;通過鼓勵紡織品企業設立行業技術研究中心,完善產業研發體系,提升中國紡織產品核心競爭力。建立高質量專業人才隊伍是提升產品技術含量、推動紡織品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為全方位滿足行業可持續發展需求,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儲備人才資源;加大行內企業員工培訓力度,提高其文化知識水平與專業技能;設立針對高層次人才的落戶優惠政策并給予其相應獎勵經費,有效提高國內紡織品行業的研發水平。加強紡織品企業內部建設,通過技術引進、合作開發、自主研發等方式努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鞏固和擴大現有大宗初級產品和半成品出口的同時,大舉進軍國際高檔服裝及其產品深加工領域,提高時尚品牌服飾的生產與出口比例,進而在全球價值鏈中獲得高附加值回報。

(三)提升產品檢測標準,完善上下游產業建設

隨著中國紡織品行業對全球價值鏈的參與程度不斷提升,產品所面臨的標準與約束日趨嚴格。以歐盟為例,之前眾多成員國執行的是進口紡織品-100標準,2013年世界紡織協會頒布的新標準在原有約束條件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對化學物質的檢測量以及紡織品生產流程都制定了更加嚴格的程序。為此,中國紡織品行業必須時刻掌握全球消費者對生態紡織品的升級需求,及時改造自身生產技術與生產工藝,嚴控原材料采購環節,確保產品生產無毒、無害、無添加。大力推動農作物種植規范化,避免使用各種違禁農藥,從源頭上解決棉花等紡織原材料有害物質殘留問題。只有政府、社會和行業共同努力,才能切實有效推動紡織品企業的轉型升級,促使企業更好參與到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中,為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易雅馨單位:蘇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