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工貿易轉型優化機制探討論文

時間:2022-10-15 04:41:00

導語:關于加工貿易轉型優化機制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加工貿易轉型優化機制探討論文

一、國內外實踐及研究現狀

加工貿易是二戰后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貿易方式,在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墨西哥為吸引美國投資,解決就業,發展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實施“邊界工業計劃”,直至現在仍然對加工原料和零部件實施進口稅減免政策;泰國自60年代開始實施自由貿易政策,鼓勵加工貿易和對外出口,并隨著經濟增長不斷調整加工貿易優惠政策,以達到解決就業、地區平衡發展、充分利用資源以及發展高科技、完善產業結構升級的綜合目的;越南自90年代起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區,并不斷調整加工貿易政策以適應對外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需要,提出“主動、有選擇、有重心、有重點、注重質量和經濟社會效益”的引資政策;二戰后,日本根據自身條件,確定“加工貿易”的經濟發展戰略,并于80年代中期隨著國內勞工成本的提高,開始鼓勵境外加工業務。縱觀開展加工貿易的國家,他們都無一例外地采取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加工貿易的開展,并隨著經濟增長不斷調整加工貿易政策。不同的是,日本境外加工貿易和跨國經營業務早已大大超過國內加工貿易業務,而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臺灣地區等也已進行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國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轉移,境外加工貿易非常發達。

縱觀西方學者之研究,他們主要是從出口加工區和產業內貿易角度涉及對加工貿易的研究。許多學者認為,加工貿易是一種新的貿易方式,是發達國家進行產業轉移以及世界范圍內的產業內貿易和公司內貿易發展的結果,是相關國家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體現(BashirA.Qasrni,2001;DanielM.Bernhofen,1999;HowardChao,2003)。有的學者認為,加工貿易不僅可以增加發展中國家的外匯收入、解決就業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外商投資企業的技術外溢提高本國企業的技術水平,促進產業的升級(JayBarney,1996;YenerKandogan,2003;PerterJ.Lloyd,2004;JackeCukrowski,2003)。有的學者進一步研究了技術溢出效應的途徑是示范效應、勞動力流動效應和垂直聯系效應。

我國自1978年國務院頒布《開展對外加工裝配業務試行辦法》以來,陸續出臺了許多配套政策、監管條例和管理辦法,使加工貿易在我國迅速發展。同時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不斷調整這些政策、條例和辦法。其中,針對1985年開始的出口退稅政策,國家先后于1994年、1996年、1997年、2002年、2003年、2004年進行多次調整,最后一次的2006年調整,劍指所謂“兩高一資”,旨在優化出口結構、保護資源與環境、改善貿易平衡、減少貿易摩擦、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政策調整必然對占半壁江山的加工貿易產生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步伐。但此次調整的積極作用體現何處及會有多大,各位專家說法不一:張燕生認為,此次調整仍屬結構性微調,且更具針對性;梅新育認為,此次調整對貿易順差只能緩解但不能改變方向;劉尚希認為,此次調整主要的直接原因是2006年能耗指標沒有達到;沈丹陽認為,下調會使出口增速減緩;楊志勇認為,此次調整對中長期產業結構調整產生積極意義;隆國強認為,匯率手段優于退稅下調,因會導致國貨復進口。至于關于此次調整對加工貿易及其轉型升級的影響,文獻檢索結果顯示并無專門研究。當然影響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有眾多因素,僅靠一項優惠政策調整很難達到目的。

近幾年國內學術界開始關注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一般途徑及政策調整的研究。張蘊如(2001)提出鼓勵加工貿易向高科技產業突圍,依此提升開放式產業結構;張燕生(2003)提出為達到由外商投資企業主導的“世界工廠”、“中國制造”向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并舉的進料加工階段轉變,必須引進高技術含量的制造環節并提高全球配套生產能力;隆國強(2006)探討了從提升國際生產價值鏈位置、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延長企業加工鏈條、企業進入服務環節、發展本土跨國公司等方面促使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并提出從政策上促使加工貿易的中西部梯度轉移;張旭宏(2005)提出要引進更高技術、實施產業聚集與配套、提高加工深度、延長價值鏈、培育自創品牌。

文獻檢索結果顯示,國內專門對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機制的研究很少,僅有蘇桂富、劉德學、陶曉慧、付丹、卜國勤等(2005)從全球生產網絡角度,研究了知識轉移擴散機制、研發擴散與合作機制以及學習機制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關系,這實際是研究了企業層面的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機制,這一研究是國內關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的重大突破。本文認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機制綜合體現于企業、產業、地區多個層面,本文將從這一認識出發描繪簡單的總體框架體系,詳細的描述有待以后的進一步研究。

二、基于競爭力提升的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機制

機制是一種事物或現象中的各個因素的組合結構、相互作用方式和過程。我們研究市場機制是研究構成市場的各要素的組合結構、相互作用方式和過程是如何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我們研究經濟機制,是研究構成國民經濟各要素的組合結構、相互作用方式與過程是如何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福利;同樣我們研究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機制是研究轉型升級中的各要素的組合結構、相互作用方式和過程是如何提高相關企業、行業、地區乃至國家的競爭力。因而,我們只有基于提升競爭力研究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才能真正揭示其內在動力機制和運行機制。

1、企業層面的轉型升級機制

從字面來看,轉型升級分為兩方面,即轉型和升級。轉型是橫向跨越,而升級是縱向跳躍。對于企業來說,加工貿易的轉型,意味著由資源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轉向資本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由承接OEM業務的企業轉向承接ODM業務的企業,甚至是轉向含有自主技術、自主品牌的企業,由單純加工制造企業向營銷及服務型企業轉變;加工貿易的升級,意味著企業由承接產品價值鏈低段業務環節向承接價值鏈高段業務環節提升,最終提升為一個能有自己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并能將價值鏈低端加工環節外包給其他企業生產的企業,而自己專注于技術的開發、產品的更新、品牌的運營、服務的開展等環節。因而實際來看,對企業來說,不管是加工貿易的轉型還是升級,是同途同歸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企業在同業中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實力的過程。顯然,一個處于價值鏈低端的企業也許它比處于同一地位的其他企業更具競爭力,但從整個行業來看,只有處于價值鏈最高端的企業才最具競爭力,因為它領先著行業技術,掌握著行業標準,因而其盈利也會最大。利益總是與地位相輔相成的,盡管一個行業只有有限的領先者,或者說不可能任何企業都在價值鏈的高端,但這絲毫不會消除企業為提高行業地位而奮進的欲望,正像人人都有追求自身發展、實現個人價值一樣。因而追求行業更高地位及自身更大利益,是企業重視加工貿易業務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而加工貿易的性質又決定了這種轉型升級的可能性,或者說加工貿易本身包含了轉型升級的機制。劉德學、付丹、卜國勤的“全球生產網絡中的知識擴散與加工貿易企業能力提升”圖示①對這一機制的描述較為清楚。這一機制就是在加工貿易的“大進大出”及中外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海外企業對各種有型的設備、物料、技術資料等和無形的經驗、文化、程序、方法有意無意傳遞給國內加工貿易企業,同時國內企業有意無意學習、吸納改進、提升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機制運行過程中,企業基礎與努力程度、政府政策導向和社會資源稟賦,這三個因素直接左右著加工貿易的發展方向及其轉型升級的軌跡。如果我們的企業在領導者素質、經營理念、戰略定位、發展思路與步驟以及企業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如果我們政府相關政策不完善或不配套,如果我們不具備良好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和產業環境,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就很難實現。

2、行業層面的轉型升級機制

行業層面的轉型即指加工貿易由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并同時可能進入制造型服務行業;升級則是在一個特定的行業內,總體來看多數企業由處于整個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轉變,并進一步延長價值鏈進入服務領域,同時帶動相關配套企業及行業的產生并不斷升級。因而,現實中行業層面的轉型與升級也是同途同歸的過程,同時它是企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表現與結果。行業層面的轉型升級機制是指,由加工貿易所導致的在行業內及行業間的知識和技術溢出效應、示范效應、勞動力流動效應和垂直聯系效應的綜合作用及過程。加工貿易企業在中外合作過程中,必然從海外合作企業及相關人員那里大量接觸和學到了各種技術和知識,海外企業及相關合作人員成為加工貿易企業的學習標桿、模仿對象和趕超目標,在管理人員和一般勞工自由流動的情況下,再加上企業上下游的業務聯系,必然使知識和技術溢出到整個行業甚至是相關行業,進而推動了行業及相關配套行業的轉型升級,使整個行業競爭力提高。當然,這一機制的運行是否會真正使加工貿易沿著計劃的方向發展,也是取決于我國相關行業中的企業的整體基礎狀況、政府政策的導向作用及社會經濟條件。

3、地區層面的轉型升級

在我國,加工貿易企業已經形成產業集群,并成為地區特征。目前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為代表的沿海地區本身具有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內在壓力機制和運行機制。這種壓力機制的來源就是沿海地區勞工成本的急劇提高,它們需要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轉移。而下面幾方面因素的存在使我國沿海地區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成為可能:(1)當前經濟全球化所導致的全球生產網絡的發展。在其中,跨國公司處于全球生產網絡的主體地位,它們處于價值鏈的最高端,擁有核心技術與強勢品牌,為發揮全球各地區的優勢,通過海外直接投資建立自己控制的子公司,或發展戰略聯盟等形式,將大量業務外包給具有生產優勢的地區和企業,或與一些地區和企業合作研發與生產,這其中不乏有大量高端業務的存在。這為我國相關企業承接較高端加工業務環節提供了市場機會。(2)目前我國沿海地區的基礎。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我國沿海地區在商業理念與商業文化、基礎設施、人才素質、企業技術水平及經營管理能力等各個方面,尤其是擁有與海外企業長期合作的經驗,已具備了參與全球生產網絡開展高端業務生產與服務的能力。(3)我國中西部條件。我國中西部資源豐富、勞工成本相對較低,隨著國家對中西部實施的開發與振興政策及其自身在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發展,中西部有條件和能力承接沿海地區所轉移的產業及較低端加工貿易業務。(4)中國與發展中的落后國家的良好經貿關系的建立與發展,例如中非關系的發展,為中國開展境外加工貿易業務提供了有利的區位優勢。當然,地區層面加工貿易業務的轉型升級也要以企業層面的轉型升級為基礎,同時國家的政策是推動地區層面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公務員之家

三、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支持體系

我國加入WTO以后,經濟與貿易迅速增長,與此同時我國所面臨的國內國際壓力也在不斷加大,環境資源保護與能源節約要求越來越強烈,國際貿易摩擦日趨頻繁、國際貿易失衡日趨嚴重,對外出口結構急需進一步改善,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急需改變。近十年來,由于加工貿易規模一直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半壁江山,且80%是由外商投資企業所控制,60%以上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國已成為廉價供應歐美國家消費的“世界制造商”。因而加工貿易的轉形升級,對我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加工貿易雖然擁有自身轉型升級的內在機制,但政府與社會支持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加速轉型升級進程的重要因素。

1、國家必須要明確我國發展加工貿易的戰略定位和總目標

加工貿易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仍然是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重點和發展戰略之一,它有利于保證我國勞動力就業和某些優勢的發揮。但也必須明確,加工貿易不管對我國沿海地區,還是對整個我國來說,都是增強企業、產業、地區和整個國家競爭力的手段,因而,發展加工貿易的戰略定位是提高企業、產業、地區和整個國家的競爭力。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是實現這一總目標所必需的。

2、必須建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總體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

以提高企業、產業、地區和國家競爭力為目的,建立與完善有利于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產業政策、地區政策、引資政策、稅收政策、信貸政策、財政政策、進出口政策、保險政策、外匯政策等以及相關的行政制度、程序和法規條例。同時,要使這些政策和制度協調統一。

3、建立與完善有利于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在建立健全各種行業協會、商會及其職能的基礎上,針對加工貿易企業綜合開展國際信息收集與提供、技術交流與推廣、典型發展案例介紹與展示以及咨詢與培訓等工作,以有利于推動其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