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對外經貿現狀格局及應對策略論文

時間:2022-01-01 01:39:00

導語:探究對外經貿現狀格局及應對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對外經貿現狀格局及應對策略論文

一、我國對外經貿關系格局的特點

(一)地理格局:亞洲國家(地區)占主體的對外經貿關系

我國已與世界所有國家建立了經貿關系。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對外經貿關系迅速發展。2009年,我國已同世界上22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關系,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90個,對外投資目標國達到102個,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對象國達到183個,對外援助對象國(經常性援助)達到123個,并與1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并實施了自由貿易協定,經貿關系拓展的深度和廣度均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

亞洲國家(地區)在我國對外經貿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的發展是從亞洲起步的。1978年,我國貿易伙伴國僅為40多個,其中,亞洲占16個,對亞洲貿易占外貿總額的49.2%;利用外資主要來源于日本、東盟、香港和澳門,約占我國利用外資總額的70%以上。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集中在伊拉克、埃及、索馬里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尚未起步,對外援助主要面向亞洲周邊國家和部分非洲國家。2009年,亞洲國家占我國對外貨物貿易總額的53.1%,亞洲十國(地區)占我國利用外資總額的63%,亞洲占我國對外投資流量的77.9%(2008年),占我國工程承包總額的51.1%(2008年),占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營業額的79.2%(2008年)。從對外開放三十年來發展變化的態勢看,我國對外經貿關系正在逐步從亞洲向全球更廣泛的區域拓展,但以亞洲國家為主體的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

(二)領域格局:與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之間領域各有側重的經貿關系

1以貨物貿易為基礎形成的對外經貿關系全方位格局。中國的對外經貿關系格局是從發展雙邊貨物貿易關系開始,逐步形成的。目前,我國貨物貿易往來對象遍及全球所有國家(其中包括25個沒有外交關系或已經斷交的國家)。我國與貿易伙伴的貿易往來不斷加深,貿易規模持續擴大。1978年至2009年,我國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由206.4億美元擴大至22072.7億美元,共計增長了105.9倍。

2依托外商直接投資不斷深化的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貿關系。利用外資是我國深化與其他國家經貿關系的重要紐帶,以發達國家為主體,投資與貿易相互促進成為當前經貿關系格局的主要特點之一。我國利用外資的主要來源地也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前10位投資來源地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70%。1992-2009年,美、日、歐發達國家占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比重雖然沒有顯著提升,但我國與上述發達國家的貿易額占我國外貿總額的比重卻從35%提高到43.4%,說明外商直接投資促進了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貿關系的更快發展。目前,我國利用外資的來源國(地區)約有190多個。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累計設立外資企業近68萬家,實際使用外資9850億美元,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跨國投資東道國,在國際投資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

3依托多種形式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迅速發展的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關系。與貿易、外商直接投資以發達國家為主體的結構相比,我國對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對外投資及對外援助等各種形式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均以發展中國家為主要對象。2008年,我國對外工程承包的91%,對外勞務合作的86%,對外投資的93%都集中在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對外援助也以“南南合作”為主要特色。多種形式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不僅促進了東道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也為進一步密切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關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1990年至2008年,我國與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貨物貿易年均增速達到21.4%,與非洲發展中國家貿易年均增速達到28.6%,均高于同期我國對外貿易增速。

(三)產業格局:依托制造業分工合作形成的對外經貿關系

制造業是我國發展對外經貿關系的重要載體。從貿易角度看,一是貨物貿易發展規模大于服務貿易,2009年我國貨物貿易總額達到22072.7億美元,服務貿易總額為2868億美元,前者相當于后者的7.7倍;二是貨物貿易以工業制成品為主,2009年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比重達到82.1%。從投資角度看,一是外商直接投資以制造業為主,2009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中制造業投資占比達到52%;二是對外投資主要體現為我國制造業產業鏈下游環節的對外延伸。雖然2008年我國對外投資產業類別中商務服務業的占比達到29.7%,居第一位,但這些領域的投資大多是制造業下游環節的對外延伸。因此,我國當前的對外經貿關系發展主要是以制造業為載體形成的。

產業分工合作是當前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的主要表現形式。這一特點在我國加工貿易發展中體現得最為明顯。我國加工貿易的進出口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已經由1981年的5%提升至42%。其中,加工貿易進口主要來源于日本、韓國、東盟和中國臺灣,占我國加工貿易進口總額的57.4%,加工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和中國香港,占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總額的61.9%,這一結果表明,當前我國的對外經貿關系主要體現為美歐發達國家與亞洲周邊國家在產業梯次轉移過程中形成的多層次的分工合作關系。

(四)發展模式:雙多邊合作共同推進的對外經貿關系

1世貿組織框架內機制性開放條件下推進多邊經貿關系。2001年加人世界貿易組織使我國經貿關系發展模式從雙邊框架下的自主選擇性開放,轉變為多邊框架下的規則機制性開放,對我國經貿關系發展規模、水平及經貿關系處理方式等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有利的方面看,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的經貿發展環境更加開放和透明,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經貿關系的發展,2002年至2008年,我國外貿總額從6207.7億美元增加到25616.3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26.6%,高于1978-2001年的年均14.9%的增長速度。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從527億美元增加到1083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12.8%,高于1979-2001年的年均11.6%的增長速度。大型項目、高技術含量的投資項目顯著增加,對外經貿關系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從不利的方面看,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貿易摩擦的數量顯著增多,從加入世貿組織前年均22起發展到目前的年均82起。據世貿組織統計,自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以來,成員方反傾銷立案中涉及中國產品的調查案件占總數的七分之一左右,且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反傾銷案件針對中國。2008年全球新發起反傾銷調查208起、反補貼調查14起,中國分別遭遇73起和10起,占總數的35%和71%。中國已連續十四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成員,連續三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成員。2009年1至8月,共有17個國家(地區)對中國發起79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反傾銷50起,反補貼9起,保障措施13起,特保7起),涉案總額約100.3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2%和121.2%。貿易摩擦的增多對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2自由貿易區戰略推動下更為緊密的雙邊和區域經貿合作關系。自2002年中國簽署《中國一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來,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發展形成了新的推進機制。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目前,我國已與1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并實施了自由貿易協定,加快了雙邊和區域合作進程的發展。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加快了我國與有關國家的關稅減讓和領域開放進程,提高了領域開放程度,對發展更緊密的經貿合作關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以中國一東盟自貿區為例,2002年以來,我國與東盟各國貨物貿易年均增長率達到27.1%,高于自由貿易區成立前年均17.4%的增長水平。中國與東盟的相互投資也取得了較快增長,2009年,東盟主要國家對我國的投資額達到43億美元。2008年,我國對東盟各國的投資額達到24.84億美元。東盟在我國對外經貿關系中的地位顯著提升,以貨物貿易為例,我國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額占我國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從2002年以前的8.2%提高至9.1%,在亞洲國家(地區)中的地位從第四位提高到第二位。我國的對外經貿關系格局呈現出“多邊框架下全面推進與區域、雙邊框架下重點發展相結合”的局面。

二、我國對外經貿關系格局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平衡”的經貿關系格局

1地理分布不平衡的經貿關系格局。目前,我國經貿關系格局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地理失衡現象,貿易與投資的主要合作伙伴集中于少數國家。從貨物貿易領域看,2009年我國貨物貿易前十大貿易伙伴分別為歐盟、美國、日本、東盟、香港、韓國、中國臺灣、澳大利亞、印度及俄羅斯,與十大貿易伙伴的進出口額占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的76.4%。從服務貿易領域看,也存在著貿易伙伴集中度較高的現象。2009年,我國前五大服務貿易伙伴依次為香港地區、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與該五大伙伴之間的服務貿易額占服務貿易總額的68%。從外商直接投資發展看,截至2008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來源中,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日本、美國和中國臺灣省居前五位,占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68.1%。從對外投資發展看,截至2008年,我國對外投資存量排名居前五位的分別為中國香港、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澳大利亞和新加坡,占我國對外投資存量總額的83.4%。綜合比較,美國、日本、東盟、歐盟在我國對外經貿關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種高度失衡的經貿關系格局將增加我國對外經貿合作發展的風險。

2領域分布不平衡的經貿關系格局。我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而在世界投資格局中的影響力則相對較弱,表明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的領域格局也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從貨物貿易發展看,2009年我國占世界貿易比重達9%,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其中,出口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進口則僅次于美國、德國,為世界第三大進口國。從服務貿易發展看,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已經達到3060.3億美元。其中,出口1471.1億美元,進口1589.2億美元,分別增長了66、57.8及82.6倍。我國服務貿易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排位也不斷提高,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及進口在世界的排名已升至第五位。從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看,2008年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僅占全球FDI流量的6.4%,截至2008年底,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存量僅相當于美國的16.6%。從對外投資流量和存量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在全球占比雖然呈現上升趨勢,但2008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僅占全球的3%,而對外直接投資年末存量的占比僅為1.1%。由此可見,我國對外經貿關系以貨物貿易為主的不均衡現象是十分顯著的。這種領域分布的不均衡使我國在處理對外經貿關系和應對國際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方面的靈活性大大降低。

3貿易收支不平衡的經貿關系格局。這主要表現在貨物貿易領域,一方面,近年來我國貨物貿易順差額不斷增加,2009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額已達1960.7億美元;另一方面,我國貨物貿易順差集中在美、歐等發達國家,而貿易逆差主要集中在韓國和日本。盡管貿易收支狀況并不完全代表國際貿易競爭力和各國實際獲益情況,但美、歐發達國家動輒以順差問題作為其揮動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干涉人民幣匯率問題等行為的口實,這不利于我國處理與美、歐發達國家的經貿關系,也不利于我國對外經貿全局的健康發展。

(二)“低層次”的經貿關系格局

1加工貿易方式占據半壁江山,產業分工層次較低的對外經貿關系。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經貿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42%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完成的。其中,由外資企業完成的加工貿易總額近80%.這表明我國利用外資的較大部分也是以加工貿易為載體實現的。由于大部分加工貿易是以OEM為主要方式,附加值低,加工貿易企業利潤率一般在5%左右,大部分處于價值鏈分工地位最低的加工組裝環節。即使在高新技術產品貿易中,加工貿易方式出口所占比重也達到81.5%(2009年),這些都表明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的產業分工格局仍處于較低水平。

2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高度依賴進口,貿易競爭力水平較低的對外經貿關系。從我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看,我國出口產品中工業制成品的比重達到94.5%,但同時,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高度依賴進口,我國集成電路和電子元器件的對外依存度達到85%,高端核心芯片與電子元器件99%依靠進口,石油化工裝備的80%、數控車床的70%,光纖制造設備的100%依賴進口。這說明,雖然我國經貿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并已居世界領先地位,但在對外經貿關系格局中,特別是同發達國家的經貿關系中,我國的貿易競爭力仍處于較低地位。

3以價格、資源、環境成本為主要競爭手段,綜合收益水平低的經貿關系格局。作為全球第二貿易大國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經貿關系發展規模雖然在不斷擴大,但現有對外經貿關系格局主要是依靠低價格的成本競爭力,并付出了巨大的資源、環境成本代價形成的。因此,是低收益水平的經貿關系格局。以出口產品價格來看,我國主要商品的出口價格不僅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與發展中國家也存在很大差距。這說明現有經貿關系格局的擴張模式具有不可持續性,不利于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的長期穩定發展。從外商直接投資發展看,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轉移到我國,在促進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發展的同時,也對我國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當前經貿關系格局具有脆弱性和不可持續性,是綜合收益水平較低的發展格局。

(三)“被動型”的經貿關系格局

1外資企業為主體的被動型貿易關系格局。在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外資發揮了重要作用。2009年,外資企業完成的貿易額已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5.2%。其中,外資企業出口占出口總額的55.9%,進口占進口總額的54.2%。由于形成了對外資企業、加工貿易方式的高度依賴,使得外資企業成為左右進出口貨物流向和引導外貿關系格局的主要力量,而廣大內資企業長期缺乏自主營銷渠道和國際化發展經驗,市場格局的拓展受制于人,現有經貿關系格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動形成的。

2“引進來”多于“走出去”的被動型投資關系格局。我國對外投資起步較晚,相對而言,“引進來”的發展規模、速度均大大超過“走出去”。因此,長期以來我國經貿關系的發展,特別是投資關系的發展更多地是以我國接受國際產業轉移為主要形式。盡管我國制定并多次修訂外商投資指導目錄,各級政府部門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大多制定了明確的發展定位,但從“被動型引資”向“主動型選資”的轉變僅是近年來在部分沿海地區才有體現,而目前絕大多數地方的利用外資仍以被動型接受為主。近年來,我國對外投資雖有較快發展,但主動配置國際資源的能力仍比較弱。因此,投資關系格局總體上仍處于被動狀態。

3缺乏明晰戰略的區域合作關系格局。近年來,我國與有關國家自由貿易區談判的進程大大加快,對提升和深化我國對外經貿合作關系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我國現行的區域經濟合作關系并無清晰的布局,已經達成協定的國家在我國與該區域經貿關系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顯著,自貿區協定簽署的進程更多地取決于雙方合作的積極性(特別是對方國家的積極性),及協定對雙方市場和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因此,這樣形成的區域合作關系格局也帶有被動型的色彩,不利于我國優化經貿關系格局,提升經貿合作水平。

我國經貿關系格局的形成是經濟全球化發展與我國開放戰略相互作用形成的,既是國際經貿關系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經貿關系發展的縮影。在努力提高我國自主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制定有效的國別及區域經貿關系戰略,才能根本改變當前不平衡、低層次、被動型的經貿關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