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優歷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時間:2022-12-17 03:44:25

導語:創優歷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優歷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實現歷史課堂的創優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趨勢,也是歷史教師的共同追求。三高“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動”。“高立意”就是在教學設計上,高屋建瓴地把握教學內容主旨,深入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高思辨”,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樂于研究,善于質疑,敢于批判;“高互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激活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互動,學生同伴互助,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動”的歷史教學課堂,既對教師的歷史專業水平提出了高標準,又對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技巧提出了高標準。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得益彰,在提升學生能力的同時,也砥礪教師的業務成長。而“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動”要實現落地,需要建立在分析學情、詳實備課、課后反思、提升專業素養的“四點”上。

一、重視學情分析,是創優歷史教學的著眼點

教學以學為本,一個成功的教學設計,首先應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并有賴于學生的積極參與。中學一節課有45分鐘,實際上學生平均注意力最多集中30分鐘,因此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不能太滿。把重點和難點知識放在課堂前段和后段,變化形式要多。課堂中段記憶易于遺忘,可設計比較有趣味的活動或者簡單問題讓學生自主參與,做到張弛有度。學生采用“聽”的方式掌握的知識只有10%,采用“說”的方式掌握的知識升到70%,采用“做”的方式效率最高,達到90%。歷史教學的目的是學生的發展。課程專家崔允漷教授講課堂觀察時曾展示了一個數學組的評課“底線”,其中一條為“教師說話時間不得超過2/3課時。”“看了就忘,聽了就明白,做了就理解”,歷史學科要向理科學習,盡量避免老師一講到底,講練結合是最好的方式。教師的水平要體現在能夠將自身對學科知識、能力及學科理解,設計成為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有足夠的自主發展的學習活動。泉州七中吳彥汝老師在南安實驗中學授課《先進的科技技術》是對“創優歷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理念最好的一次闡釋。吳老師用“導學練”方式,先復習練習檢測上節課掌握情況,接下來猜謎語“紙”,利用身邊的書本、面巾紙、紙幣促發學生對紙張作用的認識。5分鐘完成學案自主預習。新課也不是一講到底,而是引用中考題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為了防止學生課堂中段產生疲憊,吳老師安排有趣的活動。活動一:造紙流程。教師提前把造紙流程寫在彩紙上,打亂順序,隨機請8個同學上臺排序,學生參與度、積極性高;活動二:醫館競爭。吳老師把全班4組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歸屬張仲景醫館、華佗醫館。有“闌尾炎、消化不良、失眠、窒息”四種病人,不同醫館闡述本醫館優勢和醫療方案,吸引病人來自己醫館治病。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開激烈競爭;活動三:廣告競賽。假設你是穿越到東漢時期的一位博士,請你選擇一項最有投資力度的科技文化成果,設計一段廣告詞。學生暢所欲言,吳老師抽查5個學生展示。吳老師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足夠的自主發展的學習活動,課堂精彩紛呈,讓聽課的師生如癡如醉。這是平時對學生心理特征、認知水平的準確把握,才會有這么精彩的課堂。

二、認真詳實備課,是創優歷史教學的關鍵點

課堂這場大戲要精彩,劇本是關鍵。如何提高劇本質量?筆者認為應從“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動”的三個方面提高備課效果。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高立意”,高屋建瓴地把握教學內容主旨,深入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達到線索清晰,知識全面。仍然舉南安實驗中學承辦的“同課異構”七上《先進的科技技術》為例。另一名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一個歷史劇:兩個醫生,開藥翻閱醫書《傷寒雜病論》、手術喝麻沸散、紙包草藥、算盤結賬。聽課的師生都也興趣盎然。但課后點評時,該老師提出,設計這個歷史劇的原因是本課的三個知識點:造紙術、醫學成就、數學成就沒有內在聯系。在場的陳照星校長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它們都歸屬于大背景———先進的科學技術。在課堂提問的設計上,要注意把握問題的難易度,遵循量力性原則,難度控制在0.3至0.8之間,使大部分學生通過努力都能作答,才能實現“高互動”。對于成就優秀的學生,如果老師照本宣科,他們就懶得搭理老師,難以互動。所以,老師提問也需技巧,提的都是一眼就看透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沒有參與的熱情。老師可以還原歷史爭議,讓學生參與。如澶淵之盟該不該簽訂,可以分正方認為澶淵之盟是遼宋雙方實力對比的必然結果,宋朝及時簽訂條約是一個明智之舉,澶淵之盟保障了雙方比較長久的和平;反方認為澶淵之盟喪權辱國,是宋朝軟弱造成的。史學界爭議過的也可以讓學生辯論,如岳飛是抗金英雄,還是民族英雄。在課堂上讓學生辯一辯,激活了課堂的氣氛;議一議,鍛煉求異思維。這樣課堂的“高思辨”就達到了。此外,備課的時候準備教具也很重要,除了常見的多媒體教學外,人工手動教具的使用,常常讓人耳目一新,教學效果更佳。如甲骨文的十二生肖字、文物仿制品、自己畫的歷史地圖、學生作品、習題答案等。有了這些教具,上課形象生動,節省時間,提高了上課效率。例如在授課《清明上河圖》時,因為課文圖片受版面的限制,支離破碎,沒有連貫性。特意找了一幅縮小的仿制品給學生觀察研究。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回答思考題到位,提出的看法獨特,一堂課上得生動活潑。

三、善于課后反思,是創優歷史教學的落實點

課前備課,是戰前演練;課后反思,是戰后復盤,是二次備課。一次次的“磨課”是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的重要法寶。如對于教學建議的辯論,《唐太宗與貞觀之治》課,筆者開始讓學生直接看題辯論,學生張口結舌,響應者寥寥無幾。是曲高和寡嗎?還是學生能力太差?經過課后詢問學生才知道,他們根本不知道辯論是什么,也不知道辯論的方法、技巧。基于此,下次課,將辯論雙方的論證直接書寫展示在課件上:正方觀點: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沒有唐太宗就沒有“貞觀之治”;反方觀點:唐初盛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沒有唐太宗也照樣有“貞觀之治”。然后,示范辯論方式、方法、程序等,學生初步了解辯論的方法與技巧。之后學生做出嘗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進而進一步辯證自己的觀點。雖然學生提出正方和反方的觀點都有偏頗,但學生在明辨是非中不僅學習到新的學習方法,同時對探明歷史真相更加興趣。之后,在授課《遼、西夏與北宋并立》時,辯論澶淵之盟是喪權辱國,是宋朝軟弱所致,還是宋遼雙方實力對比的必然結果,宋朝及時簽訂和約是一個明智之舉,澶淵之盟保障了雙方比較長久的和平,學生就可以比較順利地進行辯論了。教師最大的“煩惱”同時也是最大的樂趣:不知道明天的課堂會出現什么突發事件。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思想敏銳、想象豐富。再充分詳實的備課也無法完全對得上他們的節奏。從這個角度上講,沒有一節課是絕對完美的!而課后的教學反思則在一定程度上會讓教師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并彌補這個遺憾。通過復盤、反思,就可以對本節課的得失做出正確的評價,使下一步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更重要的是,教師在一次次的復盤中積累經驗,在一次次反思中揚長避短,課堂駕馭能力不斷提高,逐步由一名“經驗型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成為讓自己教得輕松愉快,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的好教師。

四、注重專業素養,是創優歷史教學的支撐點

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攝取專業學科知識,將“中學歷史教學園地”“中學歷史教學”“中學學科網”等作為我們的良師益友;發揮云平臺優勢,將自己歷史教學中的所思、所想、所得、所獲與各地眾多同道之人交流分享,多渠道、多途徑地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三高四點”歷史教學法是基于新課改基礎作出的嘗試性教學法,改變了學生“灌腸式”的被動學習,同時也讓授課教師教學相長、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吳羽.對中學歷史教學法的思考、探索與實踐[J].安順師范高科專科學校學報,2005(4):45-48.

[2]吳洋.人物教學在初中歷史課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8(28):206.

[3]李卿.試論當前中學歷史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1(7):57-63.

[4]陳崎.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2.

[5]何凡.關于中學歷史課程教育目標的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01(2):55-57.

[6]劉俊利.基于課程目標的中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概念、淵源與內涵[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6(5).

作者:林宏麗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