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思考
時間:2022-08-09 03:17:53
導語:關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靈活備課,優選課堂互動形式
課程標準強調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互動則是有效方式之一。而具體選擇怎樣的互動形式需要我們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靈活選擇。與此同時,要注意課堂互動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熱情[1]。如教學美國南北戰爭時,為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與作用,我選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加強課堂互動。要求學生扮演南方黑奴的角色,談一談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發表之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會采取什么行動。在這趣味性互動中,學生十分活躍,有學生表示自己會逃亡到北方,有學生表示要留下來看奴隸主滅亡,有學生表示要聚眾起義等。學生在互動教學中熱情高漲,各抒己見,深刻理解在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之后激發的黑奴的革命積極性。備課時做足功課,靈活選擇互動方式,可顯著提髙課堂互動的有效性,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二、創設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入發展,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重要性[2]。歷史課堂上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可讓學生入情入境,觸動他們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鳴,從而熏陶學生積極情感,體驗記憶、感覺、直覺、想象、思維等認知活動,特別是激活思維,讓抽象的歷史知識隨著情感慢慢沉淀、鞏固,實現認知與情感的統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創設情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里主要探討常用的幾種:第一,借助實物、模型、圖畫等創設情境。實物、模型、圖畫等直觀而生動,能使抽象歷史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刺激學生感官,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與主動性,喚醒、鼓舞學生,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由于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圖畫內容與形式非常豐富,實物與模型相對較少,所以我們在平時應注意積累素材,選擇典型、形象的物具創設有效的情境。如在講解兩漢經濟發展的內容時,為讓學生對水排的工作原理與用途形成直觀感受,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展示水排的圖片,同時播放一段動畫,配以詳細的解說,拉近學生和歷史的距離,幫助學生輕松有效地學習、理解。第二,通過問題創設情境。問題是思維的起源,當一個人接受了一項任務又不知道怎樣去完成時,就會面臨問題,所以問題也是學生覺察到有目標但不知怎樣才能達到的一種心理困境。為幫助學生形成這樣的心理困境,并有擺脫困境的欲望,我們應創設問題解決情境引導學生深人探究。如在講解關于三國鼎立的內容時,我根據曹操所著《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設計四個問題:這首詩是誰寫的?他有怎樣的壯志?他為了實現志向采取了哪些策略?他實現志向了嗎,為什么?這四個問題將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學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歷史知識。第三,聯系實際生活創設情境。這主要是指我們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真實參與其中。如在講解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英國對美國征收印花稅的高壓政策這一內容時,我先告訴學生學校的經費緊張,從現在起課堂所用紙張五角錢一張,現在我們要進行課堂測驗,請大家交錢領紙。學生一聽紛紛抱怨,沒有提前通知,五角錢一張比商店還貴,如果買了紙就沒有足夠的錢吃午飯了,為什么其他班沒有收錢等。最后我堅持先收錢后發紙,學生不情不愿地拿出錢,取了紙就開始答題,課堂測驗的最后一道題目就是:談一談自己在聽到要花錢買紙時的感受。這樣的生活情境類似于英國向美國征收印花稅,學生基于切身體會更能理解美國人民對印花稅的憤怒,也更能理解反對英國殖民壓迫的緊迫性。第四,利用精妙的語言創設情境。語言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最常用、最簡單的手段。同樣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使用的語言不同,教學效率就會有很大差異。我們可以用或幽默,或優美,或激揚的語言營造特定氛圍,向學生傳達情緒與情感。能實現情境創設的語言絕不是平平淡淡的三言兩語,需要我們注意利用精妙的語言,設計故事、笑話、詩歌、繼語等,提髙語言的生動性、渲染性^。如在講解大變革時代的內容時,我就為學生講故事:秦國有一個李老四,他是農民。一天早上他正為家里人少、土地少、沒有合適的農具而發愁,唉聲嘆氣時,鄰居王老二走過來叫他不要愁,聽說山那邊的老張家現在用牛耕地,我們去看看。到了山那邊,他們果然看到老張用牛拉著亮閃閃的東西耕地,原來那就是鐵犁。通過這樣的情境,學生順利進入大變革時代的學習。
三、運用課本劇,突破教學重難點
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突破重難點知識。課堂教學中運用歷史課本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方式[4]。但需注意的是,運用課本劇時注意科學整合教材,突出重難點知識,同時要避免本末倒置。同樣是講解大變革時代的相關內容,我嘗試從奴隸主的角度設置歷史課本劇:因為使用了鐵器與牛耕地,大大提高勞動效率,所以奴隸主命人開墾很多私田,但他也很擔心自己占有太多私田會違法。如果私人占地可以變得合法,那么就無須擔心。據此引導學生深人理解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出現的階級變化,也就是從奴隸主與奴隸轉變為新興地主與農民,輕松掌握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在設計課本劇時,我們需通過其展示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為學生生動再現歷史情境,發揮課本劇對歷史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
四、統一教和學,培養學生的能力
課程改革注重提高學生能力,這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相應的活動促進教和學的統一,引導學生拓展思路、發現規律、提髙能力,而不是僅掌握教科書上的知識。如在洋務運動的教學中,我在導入新課之后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了解洋務運動的目的、性質和洋務派學習西方的方式、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對中國歷史發展的作用等。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基本歷史知識,還需要學生發揮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學生以閱讀為基礎、思考、交流、討論,質疑再釋疑,我基于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和講解,將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獲得的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持續拓寬思路。如此一來,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僅是簡簡單單地了解教科書知識,更是鍛煉能力,我們再加以概括、總結,幫助學生完善歷史知識結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還強調素養與能力培養,不能局限于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記憶、掌握,更要培養學生從教材知識聯系課外知識、從運用知識到課外實踐的能力。如關于改革開放的教學中,我一方面為學生補充很多課外知識,同時安排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以改革開放以來身邊發生的變化為主題開展社會調査,促使其用從課堂、教材學到的知識觀察社會現實,用事件與數據等總結,寫調査報告。這不僅幫助學生鞏固歷史知識,還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和資料收集、整理能力。正因為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質涉及方方面面,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更要理解并落實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培養有能力、有素質的學生。
總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關注學生主體發展,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身體力行,勤學善思,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優化師生互動方式,創設學習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學會站在歷史的角度觀察社會、汲取智慧、思考人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全面發展。
作者:唐平安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安居第一中學
- 上一篇:初中歷史激發學生興趣
- 下一篇:高中歷史教學學科核心素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