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濟面臨的問題及對策3篇
時間:2022-03-31 10:52:23
導語:林業經濟面臨的問題及對策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林業經濟,是指林業部門及生產機構組織和協調各生產要素,開展林業生產經營和營銷活動,為人類生活及社會服務的重要經濟類型。作為必須兼顧經濟性和公益性的行業,林業經濟的發展始終要堅持以下兩點原則:一是,林業經濟發展必須兼顧社會效益。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主體,林業則是基礎的公益性產業,因此,在具體的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決不能為了獲取經濟利益而放棄對維護生態系統這一職能;二是,林業經濟發展必須兼顧長遠利益。林業經濟在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所需林業產品的同時,應當充分考慮到林業生產長周期的特性,做好撫林、育林和營林工作,為了維護林業經濟的長遠利益作出積極的努力。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廣大群眾的生態意識不斷增強,林業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更為嚴峻的挑戰。應從實踐出發,始終堅持林業經濟科學發展的整體思路,為實現林業經濟健康發展、構建生態和諧社會做出積極的努力。
二、我國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當前,我國林業經濟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著森林資源分布不均且嚴重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林業科技發展緩慢等亟待解決問題。
1.森林資源分布不均且嚴重不足
森林資源是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而當前我國森林資源分布不均且總量嚴重不足,森林質量下降是不可回避的客觀現實。一是,森林資源分布不均衡。我國東北、西南地區是森林資源較豐富的地區,西北、華北則是森林資源匱乏區,尤其是青海、新疆兩省這一情況更為突出;二是,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我國森林總儲量、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蓄積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存在重大失誤,“砍”遠大于“種”,加之林木生產周期又相對較長,因此,我國森林資源總量嚴重不足,且中幼齡林木所占比重較大。
2.產業結構不合理
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我國林業經濟發展處于失衡狀態。一是,林業產業整體性失衡。總體上來看,我國林業產業中林木粗加工的產業所占比例較大,而對林木及其附屬產品進行精細加工和深加工的第二、三產業則仍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大批規模小、效率低、實力弱的林業企業仍是林業經濟的主體。這導致林業經濟的生產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對于我國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3.林業科技發展緩慢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林業生產技術相對滯后、缺乏后勁。一方面,林業技術自主研發能力較差。目前,我們仍是主要依靠引入和模仿其他國家的林業技術,購買和添置其他國家所生產的機器設備,嚴重缺乏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另一方面,林業技術應用不到位。林業科技研發單位與林業生產單位之間的聯系不密切,林業科技從研發到投入實際生產的周期過長,嚴重制約了林業經濟的產能提升。
三、解決林業經濟發展問題的有效策略
針對我國林業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各級政府、林業部門及相關人員應當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有針對性地采取策略加以完善和改進。
1.重視森林資源培育
高度重視森林培育工作,平衡好森林采伐與森林撫育工作之間的關系。一是,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工作,注重發揮天然林的自我修復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二是,提高人工林撫育成活率。結合林區生態環境情況,制定科學的營林方案,重視對林木生產的實時監控,提高林木成活率,最終實現林業生產的良性發展。
2.優化林業產業結構
調整林業經濟結構,實現林業經濟的均衡化發展。一方面,積極推進林業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林木精深加工產業,推出優勢產品。如,森林區域食品加工、森林醫藥制造業等等;另一方面,加強林業市場調研,根據市場要求實施分類種植、分類經營策略,提高林產品的市場接受度。
3.加強科研機構與生產企業合作
科研機構與生產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將推動林業經濟步入科學、穩步、健康的發展軌道。一方面,與生產企業合作有助于林業生產科研單位獲得更多的第一手資料,提高科研成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與科研機構合作有助于林業生產企業獲得更新的科研技術,極大地縮短了技術投入生產實踐的時間,提高了林業生產效率,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
當前,我國的林業經濟雖然處于持續向上的良好局面,但仍存在著森林資源分布不均且嚴重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林業科技發展緩慢等現實問題。深入分析問題與不足產生的原因,從重視森林資源培育、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和密切科研機構與生產企業合作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策略促使林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對于我國社會人口、資源與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本文作者:萬國祥郭小威工作單位:吉林省三岔子林業局
第二篇
一、伊春林區的經濟概況
伊春林區位于我國的小興安嶺地區,有著非常豐富的林業資源。伊春林區盛產紅松,有著“林都”的美稱。據資料顯示,伊春林區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3.4%,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到了60萬公頃,儲積了多達2億公頃的木材,所以,伊春林區是我國重要的木材供應地區,豐富的林業資源促進了林業經濟的發展,主要產業是木材的采運。由于產業的單一性,造成了伊春林區的經濟逐漸受到影響,無法很好的保證可持續發展,并且長期的木材采運也造成了資源危機。但是近年來我國對林區經濟的調控,讓伊春林區的經濟重新煥發青春,從2005年到2009年,伊春林區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84%、113.2%和84.7%,可以看到,林區經濟增長顯著,木材的生產、加工等都已形成一定的規模。伴隨著林業經濟體制的改革,依靠林業進行的多種經營已經逐漸成為主要的產業,大力的推動了林區經濟增長。但是,產業附加值不高、資源短缺等缺點,仍然影響著林區的經濟發展。
二、數據分析
下面將以伊春林區為例對進行分析,將林區的總造林面積設為X1,年底實際的封山面積為X2,林區人均可支配收入為X3,林區企業的年總產值為X4,第一產業X5,第二產業X6,第三產業X7,固定資產的年投資總額X8,林區年底在職員工數量X9,勞動生產率為X10。1.Y1的方差貢獻率達到了61.67%,占據了三個主要成分的71%,這代表了第一、第二產業、企業總產值和人均可支配數額等因素的指標系數較大,說明了第一產業是促進伊春林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可以將第一產業叫做伊春林區的經濟增長綜合因子;而第一、第二產業和企業總產值的載荷比較大,代表第二產業是決定林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另第三產業的載荷較上述因素來說較小,代表了第三產業仍然需要長足發展。可以將固定資產投資完成總額稱為林業經濟增長的資本因子,因為X8的載荷較大,但是初始因子的載荷系數僅為0.82,說明林區投資還不夠穩定,進行基礎設施的加強比較重要。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X3載荷同樣較大,說明林區消費水平較高,帶動了林區的經濟增長。2.Y2的方差貢獻率為14.7%,占據三個主要成分貢獻率的17%,數據顯示,伊春林區的經濟增長仍然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主要是對森林資源的依賴,而且不僅是木材的產出,各個依賴森林資源發展的產業都是如此。3.Y3的方差貢獻率為10.2%,占據三個主要成分貢獻率的12%。說明林區產業仍然是密集型產業為主,林區經濟增長依靠勞動力的貢獻。勞動生產率同樣較高,說明科技因素對整個林區的經濟增長有重要影響,但是仍然有發展的空間,例如家具制造和木材加工產業,仍然存在技術創新的可能,所以,科技因素并不是促進林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三、林區經濟增長因素分析
通過上述數據分析,可以得到我國國有林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首先是產業集中度的影響,市場集中讓產業組織變得更加合理,促進了產出的增長也就是經濟的增長。但是這個因素也反映出兩個問題:產業競爭力較低、需求不足。可以看到,在林區中存在大型的企業或者集團,但是這些企業和集團的形成主要是國家干預的結果,并不是市場經濟選擇的結果,雖然這些企業頗具規模,但是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并不強,也不能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組織結構,能夠有效促進林區經濟增長。第二是資本投入的影響,固定資產投入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是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也就是林區經濟增長,對政府投資的依賴性較強,經濟主要是以資本密集型增長。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產業經濟增長和固定資產投資并不是一定的正比例關系,還存在一定的反比例關系。這說明政府投資為主造成了效率低下和資金的浪費,造成了林區經濟增長質量不高的問題。適當的調整產出增量,能夠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盲目的投資只會事倍功半;第三是勞動投入和科技的影響,勞動投入和林區經濟增長存在明顯的正比例關系,這符合當前林業經濟特點,雖然林區產業多種多樣,但是由于技術不夠成熟,要保證經濟效益,就需要更多勞動力的投入。而科技雖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林區經濟增長,但是影響程度不大,對經濟發展貢獻不大。雖然我國的林業經濟在不斷增長,但是仍然存在效率低下,人員冗余、技術不成熟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加強林區經濟增長效果。首先應該優化組織結構,通過數據分析,林區經濟主要增長模式是密集型增長,大型企業和集團占據壟斷地位,需要對林區產業組織結構進行優化,在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關系,才能促進經濟增長;第二是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的技術水平、經濟水平都比較低下,政府應該通過資金支持、創業培訓、減少稅金、提供技術等方式,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幫助處于經濟、技術瓶頸的中小型企業克服困難,促進產業集中;第三十鼓勵兼并重組,對于林區的產品質量差、技術落后的小型企業,政府應該進行干預,鼓勵大企業并購這些小型企業,讓林區經濟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促進經濟增長。
綜上,雖然我國國有林區經濟得到了顯著發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國有林區應該通過提高技術水平、優化產業組織結構等方式,促進林區經濟更加高質量的增長。
本文作者:陶英霞工作單位: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事業單位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
第三篇
一、林下經濟成為農林產業結合新模式
近年來,全國各地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深化林改、促進農民增收、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舉措來抓,使這種以林下種植、養殖和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林產業結合發展新模式——林下經濟,在各地區得到大力發展。2012年,全國林下經濟產值達3601.24億元,同比增長71.98%。可見,林下經濟已成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循環經濟模式,它在增加農民收入、培育保護林木資源、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2年7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對加快發展我國林下經濟提出了具體要求,強化了政策扶持。
二、林下經濟的概念及其經濟特征
(一)什么是林下經濟
所謂林下經濟,就是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條件,合理地發展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現代生態農業模式。
(二)林下經濟的經濟特征
1.林下經濟是一種循環經濟。它是在充分保護和利用森林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條件,既可以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樣性。2.林下經濟是一種復合經濟。它是包括種、養、加工以及旅游開發在內的多元化的復合經濟體系,其整體功能和效益的發揮依賴于各種專門技術的投入。3.林下經濟是一種高效經濟。它是以科技為支撐,形成具有多種群、多層次、多效益、高產出特點的生產系統,這種生產系統收益高、見效快、投資回收期短。4.林下經濟是一種可持續經濟。它是把林、農、牧、副等產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夠起到以短養長、以耕代撫的作用,提高勞力、財力和肥力的利用率。5.林下經濟是一種綠色經濟。它是在具有新鮮空氣、衛生清潔的林下環境中,以貼近自然的生產方式,使林下產品具有較高的綠色、環保、自然、無公害指數。
三、推進林下經濟品牌化發展的對策
品牌是指“組織及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有形和無形的綜合表現,其目的是借以辨認組織產品或服務,并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區別開來。”推進林下經濟品牌化發展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發展林下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多個部門。這項事業能不能搞好,首要問題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高度重視起來,把發展林下經濟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協調好各有關部門,形成共同支持林下經濟發展的合力。政府要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對發展林下經濟工程進行規劃、管理、指導和協調,使這項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要積極引導和鼓勵林地經營者和規模種養戶相互結合,共同發展林下經濟。
(二)一定要抓好科學規劃
一些地方在推進林下經濟發展中,不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而是一哄而上盲目發展,結果得不償失,甚至勞民傷財。所以,在林下經濟發展中一定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抓好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分區域確定發展的重點產業和目標。在發展規劃的制定過程中,要把發展林下經濟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業科技推廣相結合;還要與森林資源培育、天然林保護、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等生態建設工程緊密結合;更要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等情況,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農民意愿,合理確定林下經濟發展方向和模式。
(三)發揮龍頭企業示范作用
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政策,把積極引進和培育產業龍頭作為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突破口,重點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確保林下經濟取得較好的經濟收益。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建立1至2個農業產業化基地或示范點,進行重點扶持,支持他們的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市場開拓,培育其成為有規模、上檔次、各具特色的專業化林下經濟龍頭企業,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戶投身于林下經濟發展。
(四)積極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林下經濟的發展,對科學技術的依賴更為顯著,因為林下經濟的養殖、種植等產業都需要研究與開發優勢的品種,需要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需要在林產品加工、儲藏保鮮等方面投入先進的實用技術。所以,林下經濟的發展必須積極加大科技扶持與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支撐水平。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開展林下經濟發展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民技術骨干和基地示范戶的專業技能水平,做到每個林下養殖區推廣一項新技術,培育一個科技大戶,每個種養戶培育一個明白人。同時,還要積極構建農民與企業、科研院所的科技轉化和科技成果推廣無障礙綠色通道,讓農民能夠及時、無障礙地享受科技的成果。
(五)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發展林下經濟,涉及到多種行業,關系到萬戶千家,需要得到全社會的共同支持、協調和服務。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政策,營造有利于林下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目前,國務院《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多項政策支持措施,各相關部門要盡快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建立為發展林下經濟服務的機制;另一方面,要健全組織,提高服務能力。要為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林權管理服務機構、種養等專業協會建設、中介服務機構等組織的建設大開綠燈,形成全方位的方便快捷的服務體系;再一方面,是要加強引導,搞好市場服務。積極培育林下經濟產品的專業市場,加快市場需求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立服務規則和市場預警機制,維護服務供需雙方的合法權益,幫助農民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促進服務市場的健康發展。
(六)全力打造林下經濟品牌
要不斷優化林下經濟結構,實實在在幫助發展林下經濟的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把林下經濟產業標準化建設提到重要位置,突出產品質量和特色,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產品品牌,這樣才能很好地保障廣大養殖戶的利益。山西洪洞縣林下經濟紅火熱鬧,這都得益于“宏金祥楊樹林種養經濟合作社”,合作社自2006年成立以來,已建起100畝養殖示范基地、50畝蘑菇栽培示范基地。柴雞、肉雞、烏雞、鵝等養殖總規模已達到5.5萬只,他們打造注冊的“歷山牌”土雞蛋、苔蘑等系列產品被銷往太原、臨汾等地。
四、結束語
林下經濟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本原則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是協調森林保護與發展經濟非常有效的模式。當前,發展林下經濟已產生了喜人的效益,并昭示了這一產業更加廣闊的前景。我們一定要依據上述《意見》的要求,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強管理與服務,把林下經濟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高度,為解決“三農”問題,著力促進農民增收鋪平坦途。
本文作者:睢海靜工作單位: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美國比較教育研究發展趨勢
- 下一篇: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的若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