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病蟲草害防治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3 05:24:00

導語:小麥病蟲草害防治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麥病蟲草害防治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小麥;病蟲草害;防治

論文摘要針對淮北地區小麥病蟲草害發生特點,提出綜合防治措施意見。

小麥獲得高產的基礎是科學種植,而科學種植的關鍵是抓好小麥生長期間的病蟲草害防治工作。針對淮北地區小麥的病蟲草害發生特點,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特提出以下綜合防治意見,供大家參考。

1、9~10月份(播種期)防治

主要防治白粉病、紋枯病、赤霉病及地下害蟲。

1.1精選高產抗病蟲品種

選用高產抗病蟲品種,可以減輕病蟲危害,促使小麥幼苗生長健壯,為小麥豐收奠定基礎。

1.2藥劑拌種

藥劑拌種是淮北地區采取的主要防治病蟲害的措施之一,可減少生長期的用藥次數,降低生產成本,應用比較普遍。

(1)播種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加20%粉銹寧乳油150mL,或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對水5~6kg拌麥種100kg,堆悶2~3h后再播種,可防治銹病、白粉病、赤霉病及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2)用6%立克秀懸浮種衣劑60g,拌麥種100kg,或用種子重量0.2%的33%紋霉清可濕性粉劑拌種,可防治紋枯病。

(3)可采用小麥專用拌種劑拌種,使用量按種子量的0.20%~0.25%拌種,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3土壤處理

用40%甲基異柳磷拌麥糠或毒土,或用3%辛硫磷顆粒劑45~60kg/hm2進行土壤處理,能有效防治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2、翌年2~4月份(返青期至拔節期)防治

主要防治白粉病、紋枯病、銹病、麥蜘蛛、麥蚜及麥田雜草。

(1)用20%井岡霉素750g/hm2,或20%粉銹寧乳油750mL/hm2,或12.5%腈菌唑乳劑2000倍液,或20%三環唑500倍液均勻噴施,視病情發展連噴2~3次,每次間隔5~7d,可防治紋枯病、白粉病、銹病。

(2)用40%樂果1500~2000倍液,或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5%撲虱蚜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麥蚜、飛虱效果好,無污染,無公害,還可保護天敵。

(3)防治麥蜘蛛,可使用噠螨靈、三氯殺螨醇、單甲脒、雙甲脒等殺螨劑及阿維菌素類農藥,也可用4.5%甲敵粉或50%辛硫磷200mL拌細土30kg均勻撒施,然后用繩子或竹竿將麥葉上的毒土抖落在地面上,效果好,并可兼治麥蚜。

(4)化學除草。冬前防除一般掌握在雜草基本出齊時使用,在雜草基本出齊的情況下越早越好。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天氣晴好、氣溫偏高的年份12月上旬仍可施藥。春季防除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防除時間宜早不宜遲。以野燕麥、看麥娘、日本看麥娘、狗尾草、馬唐、早熟禾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可使用6.9%驃馬乳油750mL/hm2,對水600kg,于雜草二葉期至分蘗期進行莖葉均勻噴霧。以豬殃殃、播娘蒿、麥家公、繁縷、大巢菜等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可用75%巨星干懸浮劑15.0~22.5g/hm2或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225g/hm2,對水450~675kg,于小麥返青期至拔節前,雜草出土至株高不超過10cm時進行莖葉噴霧。對于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混生的田塊,可先防除闊葉雜草,隔3~5d再防除禾本科雜草,也可混配一次性防除,但應注意現配現用。由于苯磺隆殘留期較長,過晚使用會給下茬作物造成藥害,故應在冬前或早春使用,并嚴格控制使用劑量。

3、4~6月份(拔節期至成熟期)防治

主要防治白粉病、銹病、赤霉病、麥蚜、粘蟲、小麥吸漿蟲、麥蜘蛛、麥葉蜂。

(1)用20%粉銹寧750mL/hm2加水450~675kg噴施,防治白粉病、銹病,在小麥揚花期用25%多菌靈500倍液或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kg/hm2,或對足量水均勻噴于小麥穗部,如遇連續高溫高濕天氣,隔5~7d再補噴1次,可防治小麥赤霉病。

(2)噴施高效Bt、氯氰菊酯、辛硫磷、滅幼脲防治粘蟲,注意辛硫磷應避免在強陽光下使用,否則將會降低藥效。

(3)用60%敵馬合劑800~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500~2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5kg/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mL/hm2,全田噴施,能有效防治小麥粘蟲、吸漿蟲等多種害蟲。另外,針對小麥吸漿蟲,還可以采用毒土熏蒸的防治措施,即用1%林丹粉或3%乙敵粉加細土20kg拌勻,均勻撒施于麥田里,然后將麥葉上的毒土抖落到地面,防治效果也很明顯。

為了避免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小麥在收獲前20d應停止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