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會計信息化管理路徑

時間:2022-05-19 02:47:08

導語:談會計信息化管理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會計信息化管理路徑

[摘要]經濟整體發展布局的多元化、國際化趨勢以及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領域的深入應用,為會計信息化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企業為適應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對內部資源進行高效配置,通過會計信息管理技術,可以有效整合相關財務信息,提升會計核算準確率的同時,優化信息處理流程,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為現代企業的長效發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文章從建設會計信息化面臨的突出問題出發,對于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改革進程的對策進行系統探析,旨在為會計信息化制度改革、人才培養、技術革新等方面的發展提供幾點建議。

[關鍵詞]思維創新;大數據技術;安全防護

1前言

現階段,在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進程中,部分企業存在沒有正確認識會計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意義、管理創新意識淡薄、信息化建設體系不完善、信息安全防護水平不高等問題,影響了會計管理現代信息體系的建立。針對該種情況,相關建設部門應立足自身財務信息系統的建設需求與發展情況,通過創新會計管理思維、建立健全管理與監督機制、積極引進大數據技術、構建完善的信息安全防護機制等方式,全面提升企業財務整體管理水平,對會計信息化建設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促進我國經濟體制的現代化發展。

2當前階段推進會計信息化實際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2.1會計信息化實踐創新意識淡薄

互聯網思維廣泛普及背景下,部分會計工作者與財務管理者等,盡管已經認識到構建會計信息化管理機制的重要意義,但在實踐工作中,卻存在缺乏創新意識的問題,使得會計管理的改革理論指導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在進行財務綜合管理的過程中,為深入開發會計信息的價值,發揮財務管理資金監管、投資參考、發展預測、信息處理、資源分配等方面的職能,應在不斷完善會計信息管理平臺服務功能的同時,積極引進現代技術、理念與工作模式,加快會計管理機制的優化創新進程。然而,從會計信息化整體建設實踐來看,企業財務會計的創新進程與信息化建設目標仍舊存在差距,部分會計人員認為會計信息化與電算化建設內容一致,沒有正確認識會計信息化改革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沒有正確認識改革目標,創新意識相對薄弱。

2.2會計信息化管理與規范機制有待完善

在推進會計信息化改革發展的進程中,需要相關建設單位在明確信息化建設目標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會計信息管理體系。現階段,由于我國會計信息化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規范,部分企業在開展財務體系改革的過程中,缺乏規范性的指導,監督體系也存在缺位的情況。在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與監管機制的建設過程中,會計信息化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和配合,但絕大多數企業會計信息化仍然由財務部門負責,使得建設進度不統一,沒有形成合力,導致建設成效事倍功半。如在財務人員的教育、培訓機制架設方面,部分會計人員信息素養有待加強,對信息風險的識別能力不高,使得會計信息化改革的目標難以有效落實,缺乏足夠的人才支持。這種管理制度與工作規范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信息化改革可能帶來的風險。

2.3信息安全風險防范體系薄弱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會計數據處理工作具有共享性、廣泛性、關聯性與開放性的特征,因此,會計數據存在真偽難辨、規模大、泄露風險大等問題。部分企業為有效提升信息數據的處理質效,建立起了開放性、共享性的財務平臺,在提升會計管理平臺服務質量的同時,也使得風險表現更多樣,需要相關企業單位加強信息風險的控制。盡管現階段企業在推進會計信息化改革的進程中,逐步認識安全防范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一些企業不注重會計信息化操作風險的預防,缺乏對會計管理人員職業素養以及專業素質的教育和引導,更注重后期控制與管理,導致部分會計人員缺乏敏銳性,對風險的識別與控制能力較弱。如在會計系統登錄方面沒有專機專用、沒有按照安全等級設定訪問權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風險。

3新形勢下會計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有效路徑

3.1結合大數據技術,完善會計信息平臺服務功能

當前階段,信息技術的突破式發展與各項會計工具的不斷優化,使得會計信息化實際建設的形式逐步轉變,為更好地順應改革趨勢,提升會計信息平臺的整體利用質效,相關建設單位應在正確認識財務體系信息化建設目標、內容與路徑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大數據技術,完善會計信息平臺服務功能,讓會計人員可以從大規模、性質復雜、結構多元的會計數據中,提取出關鍵信息,提升會計工作的實際質效。如在開展全面預算工作時,由于信息收集、存儲與分析等原有的會計平臺信息服務功能限制,預算管理數據存在收集不完整、處理周期長、核算數據不準確等問題。針對該種情況,利用大數據技術就可以通過專業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工作,可以有效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從而提高會計信息化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基于大數據會計信息處理技術,可以結合企業長效發展戰略,對會計數據進行高效處理后,對下一階段企業財務發展形勢進行科學預測,提升財務決策的可執行性,對企業落實新時期發展戰略目標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3.2全面提升會計信息化的整體安全防護水平

會計信息的安全是建設財務信息化機制的重要基礎,在建立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相關建設部門應明確會計信息化的實際建設目標,結合自身財務狀況、管理需求、經營戰略等,確定會計信息化創新發展的方向與實際建設路徑,為現代會計信息處理系統的建設提供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其次,應根據會計管理準則、信息技術成果等,合理對硬件系統進行維護、檢修與升級,統一硬件設施的技術標準,綜合考慮系統的兼容性,同時,保證軟件程序的革新效率,提升系統操作的便利性、可靠性。再次,建立覆蓋會計工作全過程的安全防護機制,在管理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強對軟件安全性檢測,防止病毒、網絡攻擊等手段引起的會計財務信息泄露,最大限度地避免為企業帶來的損失問題。最后,構建起內部安全規范機制,按照職工工作范圍、職責的不同,合理設定會計信息管理安全等級,對職工信息查詢、訪問與利用等方面的權限進行控制,為會計信息化整體建設奠定安全基礎,全面優化企業會計隊伍用人選人管理機制,注重工作團隊責任意識、道德理念、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建設。

3.3規范會計信息化建設流程

為保證會計信息化體系的建設進程,有效落實信息化改革的目標,相關建設與管理部門應逐步完善監督、管理機制,規范會計信息化改革流程,為財務體系信息化發展與建設奠定制度基礎。第一,在實際的會計管理工作中,財務部門應加強與相關建設部門的聯系,發揮組織、管理、協調等方面的職能,明確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任務,對信息系統的建設資源進行深度整合,結合實際需求,設置財務信息平臺的各項功能。第二,積極引進現代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在會計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對于一些已經識別過的數據和資料,由系統進行自動甄別、編制,并做好出賬憑證,并在此基礎上對信息進行匯總,記錄到總賬、日賬中,規范數據核對工作流程。第三,優化會計工作流程,對信息數據的收集、上傳、公布等工作細則進行明確規定,在保證信息數據處理與計算準確性的同時,確保信息披露的公開性與透明性。第四,對配套的會計監管機制進行調整,結合信息化改革的實際情況,對監督系統進行創新改革,落實全過程、多方位、動態化監督的目標,為會計信息化改革進程的有效推進提供保障。

3.4調整會計管理隊伍的用人選人標準

會計管理隊伍的職業能力、專業素養、信息水平等直接影響新時期會計信息化的整體實施成效,因此,企業單位應強化管理隊伍的教育與培訓:一方面,應重視財務隊伍的專業化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國家近幾年頒布的會計法規、審計知識以及會計電算化重點知識等,進一步健全管理人員綜合知識體系,調整會計工作者的能力結構,通過加強對外交流、聘請專家進行專業講座、團隊交流等形式,拓展專業培訓的渠道,讓會計工作者更熟練地掌握會計信息平臺的使用技巧。另一方面,應合科學調整會計管理隊伍的用人選人標準,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如在開展招聘工作時,對信息素養較高、具備一定法律意識、業務能力較強的高素質人才優先錄取,不斷提升會計工作團隊的綜合素養。除此之外,在會計信息化改革人才引進與培養的過程中,還應加強配套績效考核機制的優化調整,設定全面、科學、系統的考核指標,對會計工作者階段性信息化建設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為現代財務創新管理機制的建設與完善提供人才保障。

4結語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原有的形式、目標與工作內容都需要進行對應的調整,才能更快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保持優勢。會計信息化作為現代財務體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依托現代大數據、云平臺等信息技術,在不斷拓展會計管理平臺信息服務功能的同時,通過深度整合信息資源、高效處理會計數據、準確核算信息、優化會計工作流程等方式,能夠為企業發展決策、財務監督、資金管理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在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相關企業單位應結合長效發展戰略,通過創新會計信息化建設理念、加強會計信息安全防護、完善會計信息管理平臺功能等方式,落實會計信息化改革的根本戰略,促進我國財務信息化體系的高效、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文靜.財務共享服務下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實施路徑[J].時代金融,2019(36).

[2]張晨.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路徑探討[J].環球市場,2019(4):63-66.

[3]陳潔.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的主要路徑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0(4).

[4]曹勇,付六根.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現狀與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10):238-239.

[5]夏青.試論大數據視閾下企業會計信息化風險及防控路徑選擇[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9(7):44-46.

作者:沙慧娟 單位:菏澤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