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課職業素養論文

時間:2022-03-20 03:09:32

導語:基礎課職業素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礎課職業素養論文

一、職業素養的概念界定

近年來,職業素養這個概念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至今為止,人們對它的內涵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如朱平等從管理學的“素質冰山”理論來解釋職業素養,認為職業素養等同于職業素質,而且認為職業素養不僅包含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識和技能,還包含冰山水下部分,如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行為習慣等。裘燕南等則認為職業素養等同于職業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社會實踐能力、自學能力等。許亞瓊則持第三種觀點,認為職業素養的本質是在特定的職業情境中,通過具體職業行動得以體現的一系列個性品質的集合,而職業能力是運用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在復雜的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斷并采取行動的能力,故職業素養不等同于職業能力,也不包含職業能力,職業素養指向從業者的內在的精神品質,具有養成性,不同職業的從業者可以具有相同的素養要求。

二、基于職業素養維度的“基礎”課教學改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職業能力是其職業發展的基石,但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卻是職業素養。如果說,表現為知識和技能的職業技能是硬實力的話,而表現為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紀律等內涵的品質則屬于軟實力。在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中,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活,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基于職業素養的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目標信效度,提高思政教育應有的感召力。以“基礎”課為例,有利于實現公民素養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結合,有利于生活情景與職業情景體驗相聯系,有利于職業能力培育與職業素養養成相統一,從而提高“基礎”課課堂教學效果。

(一)公民素養與職業素養教育相結合

目前,“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分為大學生活適應教育、理想情操教教育、人生價值教育、道德理論和道德實踐教育、法律精神和法治理念教育和行為規范教育。“基礎”課課程設置的理念是依據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以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為目標,以培養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法律素養為抓手,突出公民素養教育,同時也結合大學生未來職業生活需要,兼顧了職業觀教育內容。在“基礎”課教學設計中,以公民素養教育為主體,充分考慮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有助于把宏大的意識形態主題和現實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連。

(二)生活情景與職業情景體驗相聯系

倫理道德或法律知識可以通過灌輸傳遞給學生,但必須通過實踐、體驗等內化的方式讓學生經歷才能自主生成道德認同。情景體驗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假若我們將課堂設想為一個有利于學生品德成長的環境,那么,道德教育的課堂環境必須既是開放的又是真實的。所謂課堂環境必須是開放的,是指應鼓勵并支持學生去發展他們自己的思考活動,而不是向他們描述那些觀念化的“正確的”思想模式或“正確的”答案。順理成章地,決不能把道德教育的課堂看成是簡單、機械地傳授道德指令(即學習格言、規則或回答問題的“正確的”答案)或進行道德影響(即提供一系列好的范例)的中心,必須將它看做是學生能在其中親自學會進行道德思考的環境。因此,在“基礎”課課堂教學中,“情景”的選取非常重要。基于職業素養教育,選取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相統一的情景,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現實的生活和未來的生活一體化,有利于生活情景與職業情景體驗相聯系,提高教學效果。

(三)職業能力培育與職業素養養成相統一

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后者又被稱為核心職業能力。包括跨職業的專業能力(運用數學和測量方法的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運用外語應用能力)、方法能力(如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制定工作計劃、獨立決策和實施的能力、準確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接受他人評價的承受力,內挫折力)和社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和善于溝通的能力、對他人包容、寬容的能力、自律能力等)。顯然,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可能由專業課單獨完成,“基礎”課也不是通常人們想象中“說教”課,基于職業素養目標的“基礎”課教學,可以以核心職業能力為手段,以素養教育為引領,達到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的雙重目的。

三、基于職業素養的“基礎”課教學改革路徑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組織實踐教學

知識可以傳授,德性是不能被植入的。要想提高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必須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豐富實踐教學的形式。實踐教學包括課堂實踐和課外實踐,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義烏工商學院“基礎”課的實踐教學,在培養大學生公民素養的基礎上,突出職業素養的培育,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貫穿于課堂和課外。實踐教學的合理組織和有效落實直接關系到“基礎”課的教學效果。近年來,學生對義烏工商學院“基礎”課教學滿意度提升很快,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基于職業素養的實踐教學組織。如文明禮儀的培養,在許多大學生眼里無足輕重,但又非常缺乏。為了提高文明禮儀教育效果,我們量身定做了一套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PPT,在每次課的課前三分鐘進行講解和考核。如課堂手機鈴聲是否響起要納入考核、能否記住任課老師的姓名也納入考核,從細節上抓落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方面,會有小組完成的一周道德觀察PPT制作與播報和全班合作完成的校園文明行拍客活動、PPT制作與播報。為了防止有些學生只掛名而不實際參與,我們要求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教師對個人分工部分隨機抽查,有作弊者成績記零分。同時,實踐教學各環節在教學計劃中統一部署,納入教師教學工作考核,以防止個別教師偷懶。

(二)以教師為主導,以情景教學為手段,組織理論教學

杜威曾經提出,思維起于直接經驗的情境,學校必須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維的經驗情境。因此,用某種生動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動營造特有的心理氛圍,以此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和情感體驗的教學方法被稱之為情景教學。課堂理論教學始終是“基礎”課教學的主戰場,引入、創設或制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人為優化的情景中實踐、體驗、內化,自主生成道德認同,是思政理論教學成敗的關鍵。在“基礎”課理論教學中,許多道德知識和法律知識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教師必須善于引入合適的生活情境、職業情境,創設問題情境,甚至綜合某種復雜情景,在情景中給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的機會,促進知識、技能與體驗的連接,促進課堂向課外生活的遷移,讓學生在生動理解情景中完成公民素養和職業素養教育目標,做到潤物細無聲。如義烏工商學院是一所創業型大學,以電子商務為主要創業形式的學生創業活動在全國都有較大的影響。創業與學業的沖突、眼前利益與長遠發展的矛盾經常擺在學生面前,甚至影響到部分學生的價值觀。“基礎”課教學不能回避這些問題,教師必須了解歷年來創業學生的典型案例,對優秀創業生的素質和能力進行解剖,同時跟蹤這些優秀創業生畢業若干年后的發展情況,綜合分析創業者所需要的素養和能力,以此來引導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當然,創業過程中的一些誠信缺失、踐踏道德底線的案例也是課堂教學的最好素材,今年8月份明星柯震東因吸毒被拘留,柯震東同款拘留衫火遍淘寶這一案例對創業學生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把這一案例引入課堂,讓創業學生來個現身說法和現場討論,教師做好引導,課堂理論的教學效果自然就好。

(三)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多元化復合式考核學業成績

合理有效的學業考核方式既能給學生學習的壓力,又能給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體現教學理念、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試除了考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能力與素養的考察。義烏工商學院“基礎”課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多元化復合式的考核方式相結合,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占50%。其次,強化素養考核,淡化知識考核。如50分的平時成績,課堂考勤10分(無故曠課一次扣5分,上不封頂),文明禮儀10分(尊師禮儀、電話禮儀、衛生習慣等。如一學期下來叫不出任課教師的名字、課堂上手機鈴聲響起、課桌抽屜里有遺留垃圾等都要扣分),課前5分鐘的一周道德觀察制作與播報15分(考察學生的誠信與合作精神,積極參與即可獲9分,其余6分按所分工部分的作業質量打分,如有掛名而未實際參與計零分),社會實踐作業15分(校園文明行拍客活動與PPT制作、志愿者活動等,都要求提供照片、視頻等佐證材料)。期末考試重在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如案例分析、小論文等權重占70%。第三,特殊考核。如有學生在課程開設學期內在德性踐行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基礎”課成績直接定為優秀;反之,本學期內在德性踐行方面有明顯缺失的,“基礎”課成績直接定為不及格。

作者:蔣芝英單位:義烏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