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傳承與發展

時間:2022-02-17 02:37:46

導語: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傳承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傳承與發展

摘要: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不斷擴張,西方文化在我國的引進數量不斷增多。如何扭轉本土傳統文化在文化市場激烈競爭中處于弱勢的局面,如何使新一代年輕人傾向歐美,日韓的心理逐漸向擁有千百年深厚歷史的傳統文化傾斜是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以傳統音樂教育者視角下的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為例,進一步探討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發展問題,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為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提出建議是文章的重點。

關鍵詞: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傳承;發展

繼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每個炎黃子孫都應該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隨著21世紀地球村概念的不斷普及,外國文化逐漸入侵我國本土文化市場,韓流日流的火爆程度甚至超過了我國本土流行音樂文化。如何能夠在各種文化充分涌流的現代社會使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文化重新煥發生機成為了傳統音樂教育者著重研究的問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卻因為時代潮流的沖擊而黯然失色,新一代年輕人因為媒體的導向,逐漸向外國文化傾斜,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不但受眾群體逐漸變少,甚至面臨著后繼無人,瀕臨滅絕的險境。對于祖輩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遺產,教育工作者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將古老的傳統文化與新生文化進行適度融合,在增大傳統文化的關注度的同時,宣傳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應該在政府和民眾的共同努力下來進行,政府發揮其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適度撥款;學校普及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育,對年輕人進行興趣培養,審美熏陶;民間藝術工作者積極宣傳,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表演水平;富有極高造詣的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家應出版著作,便于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愛好者的培養和指導。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有利于提升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這一過程需要傳統音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

一、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發展

(一)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育現狀

傳統音樂的傳承一方面是民間心口相傳的傳承,一方面是在教育制度的要求下,以師生關系為前提,規定教材為指導進行的系統教育。就民間傳播而言,雖然已有的經驗和傳統風俗能夠為其提供有力指導,貼近傳統音樂自然生長環境的授課地點使其更能夠汲取傳統音樂的精髓,但是民間的傳統音樂傳承仍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育設備落后,教育系統不完善等缺點。而就教育制度下的傳承而言,學生生活在坐落于城市的培訓學校,遠離自然,原離傳統音樂得以孕育而生的生態環境,原離充斥著人文氣息的民間藝術家集散地,這使教育制度下的傳統音樂傳承在一定程度上華而不實。如何使教育過程更“接地氣”,更原汁原味地體現傳統文化來自民間的的特性成為體制下音樂教育亟待解決的難題。現代的音樂課堂,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實踐出發,以理論為指導,從民間汲取養分,從國外吸收經驗,注重傳統音樂的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同時又要把經典的,古老的,有高超水平的傳統音樂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奉之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教師群體應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涵養,把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帶給學生們,開拓其視野,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后備力量。注重在音樂傳媒,音樂教育,音樂創作等方面的人為調控。把控信息時代的價值取向,生產適合觀眾口味的具有傳統音樂元素的音樂作品。音樂工作者應該樹立高度的民族責任意識,在精心音樂創作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考慮商業利潤,更應該在自己的作品中插入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元素,引導歌迷對傳統音樂的正確認識。

(二)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的大眾化普及

目前,僅僅是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才能夠接觸到一些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育。但事實上,由于我國的高等藝術院校并未設置完整的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課程,這給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富有濃厚興趣的音樂專業學生帶來極大的不便。如果能在中國高等音樂教育學院設置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專業或者設置相關的輔修課程,不但能夠滿足一部分學生的需求,還能吸引更多的音樂專業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和研究,進一步培養富有良好音樂專業素養的傳統音樂表演藝術者,提高我國傳統音樂表演者的整體素質。其次,不僅應該注重對音樂專業學生的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還應該注重對民間傳統音樂業余愛好者的教育。國家應成立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文化保護基金,基金應在社會的監督下用于成立非盈利的公益性質的民間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學校,主要面向學校,社區,社會的各個行業和階層,進行具有專業性保障的,同時也適合整體學員認知水平的免費教育。對于民間已有的專業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組織和團體,組織者應該注重學員從小的教育和興趣培養。為年輕的表演者提供充足的舞臺表演機會,使其在學習階段就能積累大量的舞臺經驗。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團體的經營者應該注重在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服裝舞美等方面的投資,穩健提升其教育水準。

(三)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區別于其他文明的標志,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代表。推動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育可以讓國人找到歷史歸屬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傳統文化具有很高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如果推廣成為產業文化,其物質利益和文化利益都是豐厚的。傳統文化的教育普及還可以提高世界人民對中國的重視程度,使世界人民加深對中國的了解。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既是歷史的積淀和精華,又是新時期可以借鑒,值得探索的文化寶藏。

二、建議

(一)發揮政府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對于一些后繼無人,瀕臨滅絕的中國傳統音樂藝術表演藝術種類,國家文化部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一些符合條件的優秀劇種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引起群眾的重新關注。同時,國家應該下撥經費,專門用于推進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工作,使一些頗具歷史積淀,地域特色,傳統風俗的小型的,從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工作的民間團體得以在觀眾群體稀少的當下繼續正常運轉。保證民間藝術工作者的固定收入,有利于為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培養專業人才。

(二)堅持傳統教學模式,糅合時代特點

保持傳統的口授心傳的教學方式,使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能夠原汁原味地傳承。由于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在本質上的不同,以至于在西方音樂教學體系下培養出來的音樂人才無法領悟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所在。為了避免文化異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保護文化源頭,繼承傳統基因成為中華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傳承與發展的重頭戲。與西方國家系統科學的音樂教學模式相比,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學更加注重心口相傳的教學方式,這順承了中國傳統音樂從藝工作者千百年來的從藝經驗。講究“師出名門”的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者不但看中藝術手法上的傳承,更看重人品格調上的代代延展。

(三)傳統音樂表演藝家適當增強理論研究,總結新的教學方法

相比于西方的音樂體系,我國的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缺少完善的理論支撐。已有的研究成果雖然也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例如“借字”方式的旋律發展手法,傳統律制的定律風格等等。但是這些研究成果僅僅是研究者個人的經驗,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大面積的普及。我國大多數民間的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開展依舊處在由表演者自身的藝術水平主導的階段,表演水平良莠不齊,并沒有展現出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韻味和精髓,導致新一代年輕人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誤解和輕視。所以,在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方面已有極高造詣的藝術工作者應積極承擔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展工作,總結自身經驗,傳播先進思想,為民間業余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工作者提供正確的技術引導,精髓點撥。從基層出發,提高我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工作者的整體水平,促進我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領域的振興。

三、結束語

21世紀,中國國民經濟總值躍居世界第二,成為世界性的金融大國,然而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在新潮文化不斷收獲越來越高的關注度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逐漸黯然失色。以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為例,在媒體,輿論都導向現代流行音樂文化的情況下,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可以說是在夾縫中生存,甚至,其中的不少劇種正面臨著后繼無人,瀕臨失傳的境地。如何讓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緊跟時代潮流,俘獲穩定的頗具規模的觀眾群體,是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音樂如果能夠被好好地傳承和發展,就能夠大大發揮其傳統文化自身的魅力和特性,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就目前而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存在教育不到位,政府不重視,媒體忽視,受眾群體老化等問題。如果能夠引起政府的足夠關注;電視,廣播,網絡等大眾傳媒進行適度的引導;學校設立教授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專門課程,聘請優秀教師或民間藝人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那么,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復興是指日可待的。

作者:安靜 單位:貴州商學院

參考文獻:

[1]董維松.關于中國傳統音樂及其分類問題[J].中國音樂,1987(2).

[2]樊祖蔭.繼往開來,團結奮進[J].中國音樂,1994(3).

[3]馮光鈺.保護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之我見[J].音樂探索,2003(1).

[4]楊立梅.柯達伊教育體系中傳統音樂傳統的繼承與發展[J].中國音樂,2000(1).

[5]姜夔.一個有戰略意義的構想[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8(1).

[6]李彥.不須“乞靈”自知自重[J].人民音樂,1999(10).

[7]李曉櫻.中國大陸新聞教育發展的態勢的走向[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1998(4).

[8]戴元光,金冠華.傳播學通論[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318.

[9]楊蔭瀏.國樂前途及其研究[J].中國音樂學.[10]黃翔鵬.論中國傳統音樂的保護和發展[J].中國音樂學.

[11]周文中,鄧啟耀.《民族文化的自我傳習、保護與發展》民族文化文庫、文化史論叢書總序見王勝華《云南民族戲劇論》、周楷模《云南民族音樂論》等[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

[12]蔡仲德.溪山琴況試探[A].中國音樂美學史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

[13]杜亞雄.“民族音樂學”不等于“音樂人類學”[J].中國音樂,2009(3):42.

[14]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理論教研室.民族音樂學論文集•開幕詞[J].中國音樂,1981(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