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類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10-09 09:55:15

導語:財經類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經類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會計專業是目前財經類高校的熱門專業之一,其實踐性和應用性非常強,隨著社會經濟和市場形勢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隨著高校擴招,大量會計專業畢業生進入社會,可是在這樣人才供需兩旺的情況下,會計專業畢業生卻處于“總量過剩,結構不足”的尷尬境地。這與目前財經類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很大關系,大多數會計專業畢業生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準。本文將對財經類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研究,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財經類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缺陷;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并逐步走向社會信息化的大環境下,會計專業人才就業市場越來越廣闊,而企業和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比以前的就業壓力來說,會計專業人才面臨的更多的是綜合素質的競爭。但就目前來看,雖然會計專業處于人才、市場需求兩旺的情況,但是很多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都不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在不完善的培養模式下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人才是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而有效提高財經類高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對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得尤為重要。為此,本文將會對財經類高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為之提出解決對策。

1財經類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

隨著我國企業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的提高,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知識型人才,而是需要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辦事能力和綜合素質高的新型人才。這對財經類高校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也應該調整培養目標來適應社會需求。但是很多財經類高校將精力過多地投入到招生上,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的統籌,不能與當前社會發展狀況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相結合。其培養目標往往注重于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卻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整個目標定位非常不明確,以至于高校花了大量精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卻不滿足市場的需求,造成會計專業畢業生畢業后難以滿足市場缺口,難以做到適銷對路。

1.2課程安排設計不合理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程難易程度和重要程度的界定不合理,學校在開設課程時不能將課程按難易程度和重要程度合理安排,急于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沒有認識到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一開始就學習較難的高級會計內容,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難以入門,沒有頭緒,進而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在課程內容上不夠豐富,范圍較小,會計知識分為核算和監督兩個部分,大多數財經類高校都偏向于開設財務會計類,將其作為重點,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監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很多高校針對這一方面的課程開設較少。此外,現在媒體曝光的會計人員因職業道德的缺失造成財務方面損失的新聞屢見不鮮,所以,針對會計專業學生的道德素質培訓也具有重要意義,而很多高校在設置課程時缺少這一方面的安排。

1.3人才結構單一

長期以來,財經類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都注重于理論能力的培養,外界對于高校培養成就的評判標準也以學生取得的應試成績作為主要標準,這使得我國高等院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知識結構設計存在偏頗,主要重理論、重知識、重共性但是卻輕實踐、輕能力、輕個性,使得所培養的人才不能同時具備從事現代會計工作所必備的知識與能力,這也是會計專業畢業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由以上分析可見,目前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還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一是理論與實踐脫節,以至于畢業生上崗的適應時間比較長,不僅增加了單位的用人成本,也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迫切的用人需求;二是綜合素質有待加強,嚴重缺乏交際能力,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用人要求;三是高等院校教育過程中缺乏會計誠信教育機制,以至于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職業道德教育問題,對社會的經濟誠信問題造成了影響。

1.4缺少實踐環節

大多數財經類高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過程中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即以教師為主體,教學形式和內容按照老師的意愿來安排,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學校注重灌輸學生理論知識,而缺少對學生實踐的安排,雖然在課程上也有會計電算化、會計賬務操作等課程的開設,但是也只是形式上的操作,仍主要是按照上述傳統模式進行教學,這樣造成了學生理論和實踐的嚴重脫節。很多財經類高校也只是在學生畢業前的一個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單位實習,但是相比于掌握的理論知識來說,一個學期的實習不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以理論為基礎的操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

2針對目前財經類高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問題的對策

2.1轉變指導思想,明確培養目標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和社會關系的變化,整個社會都在加速知識教育的創新,而財經類高校作為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主要陣地,也應該盡快轉變思想觀念,根據社會的需求和人才的缺口來明確培養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扎實掌握會計專業理論知識,也要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困難和挑戰,也為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要作出努力。

2.2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合理安排課程

科學合理的課程安排、課程結構和教育手段能夠保證財經類高校教學質量,高校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尋找新的、具有啟發作用的、能夠帶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式,這樣既能夠滿足不同的教學層次要求,還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和判斷能力。在安排課程時也要準確定位難易和重點課程,同時也要合理分配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全方面素質。此外,財經類高校也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培養,多安排教師進修和學習,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創新能力。

2.3加強“校企聯合”,培養產學研專業人才

對于人才結構單位的問題,高校可采取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實習或者實地觀察,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邀請合作企業的專業會計師或者會計機構負責人進行不定期的講座,為學生傳遞會計行業的特點、業務范圍、生產經營狀況等內容,拉進學生與會計行業的距離,培養出具備產學研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2.4增加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很多會計專業人才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實際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財經類高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應該為不同層次或年級的學生在每一個階段都提供相應實踐的機會,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動手和應用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對于會計類人才的領導組織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要注重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3結語

我國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量大,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財經類院校作為會計人才的主要來源,需要根據目前社會和企業要求,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實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優秀的會計人才。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我們要相信在學生、高校、社會、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培養出真正滿足社會和企業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

作者:周淑芹 邵國珠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 吉林梅河大米公司

參考文獻:

[1]梁曉麗,敬采云.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探討[J].研究與創新,2013(13).

[2]權小鋒,尹洪英.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研究[J].勞動經濟與人才培養,2015(18).

[3]苗文婧.我國人才市場對財經類人才需求狀況調查研究[J].市場調研,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