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圖分析法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7 03:30:07

導語:畫圖分析法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畫圖分析法教育研究論文

一、何謂畫圖分析法

(一)畫圖分析法的產生

畫圖分析法最初源于藝術教育。隨著19世紀末藝術教育的改革、推廣以及心理學的發展,研究者們逐漸發現了兒童圖畫與其總體發展階段的相一致性,認為可以通過兒童的圖畫判斷其發展水平,從而開啟了有關兒童與成人圖畫的心理測驗時代。長久以來,圖畫作為一種打開兒童心聲的媒介和評價的工具僅運用于心理研究領域。直至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多倫多市教育委員會研究中心結果表明,圖畫不僅可以作為評價學生的第一手信息資料來源,而且還是一種良好的教育研究溝通工具。此后,畫圖分析法在教育研究領域開始作為一種探究學生觀念的具體研究方法。

(二)畫圖分析法的本質特征

畫圖分析法在本質上是一種建立在投射技術和視覺研究基礎之上的質性研究方法。其基本原理與心理學領域中的“繪畫評定”“畫人測驗”或“繪畫心理分析/治療”等心理繪畫測驗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圖畫”作為一種思維表達的媒介如前所述,畫圖分析法是在圖畫心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認同“思維的心理形態是以視覺意象來進行表征的”,圖畫“不僅是思維活動結果的‘翻譯’,而且是有血有肉的思維活動本身”。但與心理學常見的繪畫測驗相比,畫圖分析法對圖畫的運用更強調的是圖畫本身所具有的:思維表達性,認為畫圖的過程即是一種自我思維建構的整理與再現;投射性,認為圖畫的投射作用更能夠幫助個體回憶和表達出更多關于圖畫主題的真實細節;可理解性和可解釋性,認為圖畫一方面可以幫助畫圖者整理思維,同樣也可以使讀圖者理解其所想表達的意義及關系,畫圖者的解釋和澄清更可以使讀圖者明確理解;表達公平性,認為繪畫是兒童的天性,圖畫對思維的可表達和可理解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不同個體在語言表達能力水平和技巧上的差異;趣味性,認為畫圖相對語言和文字更能吸引兒童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畫圖分析法對圖畫這些特質的運用,凸顯出的是將被研究者的圖畫作為一種收集他們思維表達信息的工具,而并非將被研究者的圖畫作為被評定的指代對象。除此之外,該方法還可以較好地隱藏研究的目的,將畫圖作為研究的首要環節,讓參與者先畫圖再討論、先表達再澄清,開放性的反饋要求可以避免參與者給出社會贊許性答案,以最大限度地獲取參與者的真實想法。當前廣泛的研究運用和支持表明,與傳統訪談與問卷技術相比,將圖畫作為一種收集思維表達信息的工具運用于兒童、學生研究以及觀念研究具有相當的優勢。同時,單獨對圖畫的運用也同樣存在一定弊端對于這兩點弊端,“最重的要觀點”,其實恰恰是顯示出圖畫更具有對觀念顯示的優勢性。“擔心自己畫得不好”這一想法會隨著個體的成長而凸顯。雖然當前研究已表明,任何人都有像兒童一樣繪畫的能力,但在中國一旦談及圖畫,人們更傾向于技巧的判斷。畫圖分析法為了有效地擯除單純運用圖畫所產生的弊端,在具體的應用中,一方面,是使參與者務必明確畫圖的目的不是評價他們的繪畫技巧,只是對他們看法的了解。另一方面,畫圖者必須要對圖畫的內容做以解釋和說明,以使研究者準確的理解參與者圖畫的全部含義,避免研究者對圖畫的所產生的誤解及投射效應。考慮到參與者群體(兒童或者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傳統訪談方法可能產生的言語互動刺激、研究者的中心角色等因素,畫圖分析法在畫圖階段后采用更能引出真實信息的焦點群體訪談來收集被研究者們對圖畫的解釋。“群體性”的內容分析原則為了更客觀地獲得參與者群體的觀念及特征,畫圖分析法對于圖畫的解釋和分析采取的是以群體性為原則的內容分析,這與心理繪畫測驗或分析治療對圖畫的分析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首先,畫圖分析法是針對群體圖畫展開的分析,其目標在于力圖發現群體圖畫中所呈現出意義的某些形式或類型,而并非聚焦于具體某一幅圖畫背后的含義來進行個體解釋。其次,畫圖分析法所分析的內容,是圖畫中所反映出群體的觀念類型或取向,而不是人們的心理認知或智力水平,更不是人格特征缺陷或心理障礙。而且,畫圖分析法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可以將視覺圖像進行量化的內容分析法,而不是對具體某一參與者圖畫進行現實主義標準化的細節特征評定。

(三)畫圖分析法運用的范疇

作為一種收集思維表達信息的工具,畫圖分析法可運用的觀念指向對象十分多元,涵括教育領域內的各種事物,既可以是學生所熟知的具體實物、個體、事件,也可以是學生難于表述的抽象知識、概念、過程,等等。但在具體研究中需要注意,畫圖和焦點群體群體訪談的主題要根據所研究觀念的具體指向對象的不同而不同。

(四)畫圖分析法運用的研究立場

基于不同的研究旨趣和立場,對圖畫的分析和觀念的提取也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一種情況是完全基于被研究者,即從客觀主義認識論出發來展開研究,那么,對被研究者圖畫的分析則采取一種完全“自下而上”的方式來建立內容分析的元素類目框架。即將所有被研究者的圖畫結合群體訪談的內容進行有意義元素的拆分、精簡、概括,以歸納出不同類型的典型觀念。由這種立場出發分析所得的觀念能直觀的反映出被研究群體的真實想法,較好的體現出被研究群體的某些觀念特征,但也因圖畫的無限制性表達以及這種完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式不能有效的收斂被研究群體所有的創造性表達,往往使研究所得的觀念具有明顯的經驗性,而不具備嚴格的概念性維度。另一種情況情況雖同樣也是基于被研究者,但是從一種修正的客觀主義認識論出發來進行研究(如,現象描述分析學的視角),對被研究者圖畫的分析采取一種修正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來建構內容分析的元素類目框架。即在研究分析之前,從理論中已經存在的可以反映某一事物或現象的本質特征推導出內容分析的預設維度,在此基礎之上,再根據研究實際所得的有意義元素進行修訂,以得到被研究群體認識這一事物或現象的真實的維度,最后依據所有元素在各維度上所呈現出的不同層次來提取典型觀念。由這種立場出發分析所得的觀念能夠較為系統的反映出被研究群體的觀念特征、觀念類型以及觀念所得的認識途徑。綜上來看,我們對畫圖分析法的認識,既不能等同于心理學領域對圖畫的運用,也不能簡單的將圖畫理解為在訪談前吸引學生參與的“小游戲”。對于這一方法本質的理解和運用前提的把握,是我們準確掌握和運用該方法的重要保證。

二、畫圖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具體運用

如前所述,“畫圖分析法”在當前學校教育領域中的運用是靈活多樣的,但在其原有的理論基礎上,這一方法的操作大致可以分為準備、實測、編碼、分析、檢驗這五個具體環節。以下,以“大學生”群體對“思想政治理論”這一具體課程的看法研究為例來輔助說明這一方法的運用過程。

(一)準備環節

準備環節主要是在正式進行畫圖實測之前對研究立場的確定、參與者的招募,以及各種實物材料的準備。對參與者的招募主要是秉持主動自愿的原則。由于該方法的主要環節是單獨畫畫,和小組群體討論,因此務必使每位參與者在進行實測前明確他們將參與的任務,要使參與者明確這不是一項考核繪畫技巧的測試,只強調意義表達。將招募到的參與者分為6人左右的同質性小組,每次實測針對一組成員展開。實物材料主要是指畫圖圖紙的印制。圖紙包括畫圖指導語、圖畫框以及對圖畫的文字說明框這三部分。其中,“畫圖指導語”是畫圖分析法順利開展的關鍵,直接關系到研究所得圖畫的有效性,通常是根據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簡短清晰的描述,使參與畫圖者清晰的知道自己要畫出的關鍵現象是什么。但這一指導語切不能過于具體,不能給出過多相關畫圖舉例,以免引導或限制了參與者的思維表達。如,本研究確定的指導語為“畫一幅有關你現在大學所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圖畫。這幅畫應該從一個學習者的角度,表現你個人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最強烈的看法、感受、理解、回應或經歷”。以此指導語為例,就要避免提及或限定“在課堂內”、“課堂外”等圖畫舉例。畫圖指導語在正式進入實測使用前通常要通過一至兩組的試測反饋來進行修訂。看參與者對指導語和畫圖是否有異議,會不會出現不知道如何去畫,是否會出現圖畫中的元素過于一致等問題,最終以參與者的反饋和圖畫的表面效度來確定正式的指導語。

(二)實測環節

實測環節包括以小組為單位的畫圖和焦點群體訪談這兩個連續的部分。畫圖是本方法的特色與關鍵,通常是在指導語下的規定時間內(10~15分鐘)要求小組成員在所給出的圖紙上獨立進行畫圖,并寫出關于圖畫內容的解釋說明。通常低年級的學生因為畫畫樂于參與其中,年級越高的學生越會考慮到自己繪畫能力的因素,因此,在實測現場,除了要再一次強調這不是對畫圖技巧的考核外,在面對低年級的參與者時,還需要對畫圖的時間、空間、畫筆等加以限制,如禁止使用彩筆。在畫圖后便緊接著進行焦點群體訪談,請小組成員圍坐一起按次序分別分享自己圖畫的內容。期間其他成員就圖畫及其畫圖者的解釋相互討論、質疑,以澄清畫圖者所想表達的觀點。研究者同樣圍坐其中,以協調者、傾聽者以及觀察分析者的身份參與,要用多種方式鼓勵和促使其他成員加入討論,如使用“其他人有沒有不同的看法”、“誰還有別的想法”,在澄清觀點的同時也要避免價值判斷,要使用“我是這樣理解你的……對嗎”等。需要注意的是,畫圖分析法中所采用的是以深入搜集第一手資料為目的的“成員主體型”焦點群體訪談,注重參與成員的各種表達,成員間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但不表示反對,不必達成一致性的結論。

(三)編碼環節

編碼環節是運用視覺圖像內容分析法對實測環節所得圖畫、圖畫說明以及訪談資料進行整理編碼,這一環節包括元素編碼和類目框架編碼兩個部分。視覺圖像內容分析法是將圖畫中所有“有意義的”視覺或言語信息等需要分析的內容加以拆分,分解其組成的有意義元素,并量化納入到依據特定研究主題所確定的類目表下,通過具體的對比分析來發現和解釋其趨勢,以便更清晰有效地了解圖畫所表達的含義。在具體的運用中,必須要由兩名或以上的研究人員共同展開,包括對元素的拆分、元素意義的確認、元素的精簡、元素類目的確定等,都需要由不同的研究人員分別單獨處理后,再共同進行商討、核對以達成共識。首先,對元素的編碼是指通過參與者所寫的圖畫說明和群體訪談的內容對圖畫中有關“課程”的元素進行意義確認和精簡,具體的操作則包括三個環節。

三、運用畫圖分析法的注意事項

經本研究運用表明,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除了遵循前述主要步驟,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關于圖畫的運用。一方面,在操作部分提到過,對被研究者的招募和指導畫圖的過程中,務必使其消除“不會畫”或者“畫不好”的擔心。在畫畫的過程中要確保實施的空間足夠寬敞,以避免小組成員間的相互探討或偷看其他成員的圖畫。另一方面,在具體的研究中,我們得到的被研究者的圖畫可能會十分抽象。因此,在畫圖環節后的焦點群體訪談階段就顯得非常重要,要盡量鼓勵參與小組對圖畫的意義澄清。6人左右的小組焦點群體訪談通常要保持在1.5小時左右的時間。第二,關于焦點群體訪談的運用。不少研究表明,對青少年關于某些事情的觀點之研究,焦點群體訪談特別有用。通過群體訪談所獲得關于參與者真實想法的信息相比其他方法更為精確。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操作中,研究者務必要明確該種訪談的運用不僅僅在于發現參與者想的是什么,而是要探究其更深層次的“為什么這么想”,這樣才能更好地發現其所持有的態度、觀念。雖然該訪談的形式較為開放和多樣,但實際上并不隨意,恰當的開放性問題是關鍵,可以確認參與者的回應不是受到研究者的暗示和引導。如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根據學生們的討論進一步追問“在你的課程學習經驗中,老師通常是怎么樣講課的?”,使參與者從自己的立場和情景出發來回答、討論和質疑問題,而不是重復周圍或借用他人的經驗來描述自己的“聽說”,進而以確認這一經歷和想法是出自畫圖者本人。此外,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錄像機來記錄訪談過程,以便更準確的記錄討論中每一位成員的發言、互動和情緒。第三,關于資料的編碼和分析。研究者無論是對圖畫還是對訪談資料的處理,務必要注意將參與者群體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以避免對畫圖者含義的誤解而產生投射效應,影響研究結果的真實性。第四,合適的研究同伴對該方法的運用非常重要。無論是在制定畫圖指導語、實施畫圖、進行焦點群體訪談、整理資料、抽取關鍵元素、精簡合并關鍵元素、建立類目框架、觀念抽取的過程中都需要“研究同伴的驗證”。尤其是在圖畫的關鍵元素、類目框架編碼和確定環節,均要由研究者與助理分別單獨處理后,再依據個人所得的清單進行核對、商討以達成共識后產生,以避免研究者“獨做獨言”。

四、對畫圖分析法的運用反思

從研究運用的實際來看,畫圖分析法對有效地探究學生的真實觀念有其獨特的優越性。一方面,畫圖分析法可以較好的克服開展學生研究時傳統研究方法無法解決的學生表達的問題。例如,在研究“思想政治理論”這一敏感的和“課程”這一抽象的主題時,學生們不存在各種顧慮、隱私不愿表達,也不存在糾結于“課程”這一概念而形式化的回答或不知道如何回答的現象。相比訪談等其他的形式,圖畫更具有對觀念顯示的優勢性。對于低幼齡的學生而言,此方法的運用必將有效的彌補他們在填寫問卷或進行單獨訪談時所面對的文字理解、認知發展水平以及語言能力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畫圖分析法可以最大限度地獲取個體對某一事物的觀念和看法,可以克服強行將外界的觀點強加于學生之上開展研究所帶來的謬誤。以本研究對學生的課程觀研究為例,雖然預設了課程觀的維度,但這一預設維度在研究中只是一個借鑒的思路方向———從課程的共同要素入手來把握課程觀,最終的維度需要由研究具體所獲學生的真實資料來確定。如此,不僅可以使被研究者隨意表達自己的看法,也有利于研究者在一定方向的指引下更準確有效的獲得學生的觀念、理解他們認識事物的方式。與傳統的問卷以及訪談設計相比可以有效的避免研究所得不是學生的真實所想,而是與研究者交談、互動的引發而出。可以說,畫圖分析法有效地彌補了傳統研究方法進行學生視角研究時的缺陷。當前,雖然我國有部分研究者已經認識到在課程實施和參與過程中學生觀點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研究中較少涉及。觀念是影響個體行為的關鍵,要做到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就必須要了解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僅通過傳統的外部的觀察和評價并不能非常有效的獲得學生真實的“心聲”。畫圖分析法的可操作性與借鑒應跟上理論的腳步受到國內研究者的重視,以順利地推動學生研究的展開。

作者:吳揚高凌飚單位:鄭州師范學院華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