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教學革新構思
時間:2022-07-12 10:15:23
導語:古代文學教學革新構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高校中文系中,古代文學是基礎性的主干課程,它具有傳承性。古代文學是我國民族文學的燦爛遺產,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肩負著傳承文化的重要任務和使命。因此,對于高校中文系的學生而言,掌握文學史知識并且學會如何鑒賞文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知識經濟的發展以及功利主義思潮等影響,高校的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但是,古代文學在現代的高校教育中正在“邊緣化”,所以,作為高校為了加強學科的建設以及人文學科的影響力,應該加大對教學改革力度,從根本上扭轉現階段古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高校古代文學教育現狀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1.高校古代文學教育現狀分析在經濟改革的浪潮中,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趨于實用性和多樣性,而作為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古代文學面臨著壓縮學時的困境,從教學內容上來說,對這門課大多是從重點詞、句的解讀的教授,其并沒有注重對其內在的文化內涵進行理解性教學;從教學手段來說,主要采用的是背和記相結合的模式。再加上大學擴招,學生的基礎下降,這就造成了高校學生專業課學習的不合格。簡單枯燥的教學方法也使很多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生反而追求一些對自己具有實用價值的英語等級考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
2.高校古代文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隨著大學生價值觀的發展變化,許多大學生都沒有看完四大名著,學生對于古代文學的學習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并不是為了獲得文學修養,學生甚至認為學習古代文學沒有前途,因而對其的學習熱情也不高。這樣的教學顯然不利于學科體系建設,因此對高校古代文學教育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高校古代文學教育改革構想與實踐
1.改革教學方法高校古代文學教育方法上應該突破單一的教學模式而將現代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交叉融合,優化組合教學方法。古代文學的教學內容復雜且涉及面廣,這也就要求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具有文學基本功。比如要求學生誦讀名篇,感受古文的音韻美,體會作家的風格特征。教學實踐表明,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古代文學課程而言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它還是存在著信息獲取量小的特點,沒有注重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培養,使古代文學的學習成為死記硬背,為了避免這樣的后果,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媒體介入,這樣能夠從視覺、聽覺和觸覺各個方面使學生進行信息接收,這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改革教學模式現階段,古代文學課程主要采取的是填鴨式教學方法,但是古代文學課程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記幾首詩詞這么簡單,古代文學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具有古代文學素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所有的關系都是圍繞此而展開的,也正是如此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古代文學改革思維模式下,應該改變傳統的師生不平等地位,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現在高校的古代文學課堂都是采用論文和考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這樣的方式無疑讓學生在死記硬背的樊籠里不能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實現自己的主體性價值觀,未來改革的古代文學課程應該開設專題討論評分制,以某一個課題作為討論對象,以此來評判學生的古代文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的主體性。
3.改革古代文學的培養目的古代文學是作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而存在的,而這就需要通過重新確定教學目標,通過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改革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教師在課前指定學生搜集資料、閱讀篇目,在課堂上不采用講授法,而是采用討論法進行,并對一些問題進行現實結合教學法,引起學生思考,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4.改革課程設置古代文學課程作為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對其的學習并不能由其單一完成,而是需要古代漢語課程以及現代漢語課程做支撐,因此學校應該在開設古代文學課程的同時開設語言類課程,特別是古代漢語課程,這樣學生的學習就形成了一個網絡體系。與此同時,學校也可以設置文化類課程選修課,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選擇性地儲備中國的文化、語言、社會、思想知識,文學和文化其實質是相通的學科。
三、結語
古代文學課程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它與現實之間所能夠共有的空間太小,因此,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必須立足于現實,通過古代文學這樣的課程形式培養學生的實用問題以及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和綜合素養。改革勢在必行,而在這些改革措施的實施中首先要求學生端正思想,使他們對古代文學有重新的定位和認識;其次是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通過教學法的改革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第三,以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為軸心,改革評價體制,使學生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總之,高校古代文學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但是,其改革的順利完成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地調整教學以適應社會現實的發展。
- 上一篇:詩歌藝術個性源于生活
- 下一篇:勞保局管理考核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