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衷教學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2 11:20:00
導語:折衷教學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近年來,集眾家之長的折衷法在外語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這種方法進行了描述,結合語言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影響探討了其產生的原因,并根據學者對這種方法的評價論述了其特有的優(yōu)勢。
多年來,語言教學發(fā)展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不斷地試圖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來改進語言教學,于是,英語教學便從語法、翻譯法,聽說法,交際語言教學法,一直發(fā)展到克拉申的自然教學法。然而,大多數教師在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并不是僅僅局限于使用某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也就是說,在課堂上他們并沒有完全按照某一種教學法理論來執(zhí)教,而是權衡各種理論和方法,按自己的實際需要將它們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教學需求,這被許多教學法專家認為是明智之舉。
一、折衷法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進行了多種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學理論及方法。根據Grittner(1977),Rivers(1981),Schmidt(1989),Stern(1992)等學者的觀點,這些理論,方法,研究及改革無一是全面的,沒能提供一種被普遍接受的最佳的方法,因而都沒有得到堅決徹底的支持。然而同時,它們又都有其優(yōu)點,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教學中都有積極意義,不能將其中任何一個完全否定。于是,上述學者及其他學者建議當今最明智的做法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接近外語教學法上的各種新思潮,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外語教學中的折衷法并不是把各種教學法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拼湊在一起,而是一種擇優(yōu)的做法。折衷主義者認為教師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某個單一的教學方法,某一種研究的結論,或某一個學派的思路上;而要了解各教學法流派的特點,熟悉并掌握各教學法的技巧,從各有關的學派及領域中汲取營養(yǎng),得到啟示。任何一種理論觀點都不是通用的,不能保證直接應用在課堂教學中能有令人滿意的結果。教學方法的采用主要取決于具體教學環(huán)境的要求。因而,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二、折衷教學法的由來
多年來,應用語言學家及英語教學法專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關教學法的多種理論和建議。語言學理論及語言學習理論的發(fā)展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方法。人們希望研究的成果能夠直接運用到學校的外語教學中,促進教學過程并使教學活動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正因如此,人們經常把研究與教育實踐的關系描述為從研究到教學的知識轉化。
正是這種派生的關系使教學法理論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標準,因為在教學過程中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都是由所依據的理論決定的。語言習得理論與語言教學理論一般都很簡單,因此教學法可以被理解為是經過嚴格定義的教學活動和技巧。然而,這種知識轉化模式的基本想法過于理想化,現實與我們的期望相去甚遠。專家們可以定義教學方法中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各種各樣的研究及學術調查也確實為教師們提供了新的觀點以及在某種程度上指導他們教學的理論基礎。但教學法往往不是為某種特定教學情境設計的,而被認為是在一般情況下可行的。因而,對于涉及學習動機,學習者人數,班級大小,師生的語言能力等諸多因素的教學情境被理想化。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是語言課堂的一個明顯的特點,而教師中心地位又是課堂活動中值得注意的特點。盡管教師的行為方式會有所改變,課堂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圍繞教師進行,是由教師控制的,所以教師們要根據自己教學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活動。
在關于語言教學的期刊及著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學法思想的更替,但在教學法思想更替的同時發(fā)生在課堂上的變化卻不那么明顯。語言學及語言教學理論的新的趨勢并不能自動地引起日常教學活動的改革。普遍現象是:教師們并沒有遵循嚴格定義的教學方法,他們在教學中也沒有局限于某一種教學思路或方法,而是使用基于各種理論派別的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早在近一個世紀前就被Jesperson(1904)批判的語法翻譯法的教學活動與交際法的訓練方式在課堂上并存,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折衷的方法。
折衷法教學是理想的知識轉化模式與不太理想的教學現實之間的成功的調節(jié),教師在對新的教學法正確理解以及對特定的教學目標及教學情境認真思考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新的方法,而以傳統(tǒng)方法中的某些有用的技巧作為適當的補充。
三、學者對折衷法的認可
許多語言學家及教學法專家都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肯定了折衷法的可行性。
“從語言的角度看,語法向交際能力的轉變絕不像看上去那么明顯。從形式上,教學內容可能轉為以功能而不是語言形式為標準劃分,如指令而不是祈使句,詢問而不是疑問句等等。但意義仍然是包含在語言載體中從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傳送,換言之,當信息被編碼傳送,而接受者可以毫不費力地解碼以理解說話者意圖時,交際過程才得以完成。”(HenryWiddowson,1990:4)。
折衷主義觀點實際上是一種新的觀念,這種觀念使我們可以從全新的角度或從新的聯(lián)系上去看待以前對各種問題的理解。這樣原來的沖突和矛盾就可以得到解決。在注意的焦點轉移,發(fā)現以前的非此即彼的認識問題的方式不切實際或顯示出早期對問題的理解不恰當時,這種情況經常發(fā)生。(Prabhu1987:108)
“教學不僅是追求時尚,教師的任務是從現有的理論及方法中提取與自己的個性及教學情境相關的材料及其活動方式。”(SusanHolden,1989)
Hammerly(1975:17)認為沒有必要從推理和歸納方法中作出絕對的選擇。他說:“追隨時尚的教學方法或許會忽視一個重要事實,即某些語言結構適合用推理的方法教授而另一些用歸納的方法能夠學得很好。”
Bolinger(1968)則反對依靠那些趨于把語言教學分成各種流派的語言學理論。“一個專業(yè)教學工作者應有他自己的思想,他會對各種不同的語言學理論心存感激,但這只是因為它們?yōu)樗峁┝诉x擇的余地。教學就像每個人的生活一樣,有著自身的標準,并以此為基礎根據自己的需要把各種有用的條件和材料綜合起來。教師能否準確劃分各種理論派別無關緊要”。
四、折衷法的優(yōu)勢
在折衷法中,教師對一切教學技巧、教學改革、新理論、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及其成果,都持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這使得他們可以在應用目前流行的教學法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其他教學法流派的長處,事實證明這種博采眾長的方法比其他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更有益。
因為可以廣泛吸收現存各種教學法的長處,折衷法有其自身獨有的優(yōu)勢。在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調節(jié)者,可以避免流行的教學法的缺點或與自己的教學目標、內容和環(huán)境不符的方面,而采用其他教學法加以補充,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好地為教學目的服務,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DavidHill&SusanHolden:(ed)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ModernEnglishPublications,1990
2,H.G.Widdowson: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3,H.H.Stern: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6
4,N.S.Prabhu:SecondLanguagePedagogy,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5,RodElli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LanguagePedagogy,MultilingualMatters,1992
6,SackC.RichardsandTheodore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Adescriptionand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1
7,Wedell.M.: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FromTheorytoPractice,HigherEducationPress,1995
8,樊長榮,1999,外語教學中的折中主義,《外語教學與研究》第二期
9,張治英,2000,外語教學法的優(yōu)化選擇與綜合運用,《外語教學》第一期
- 上一篇:高校的自我評價功能分析論文
- 下一篇:創(chuàng)新教育中教師角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