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本科生認同情況調研

時間:2022-07-06 04:15:39

導語:預防醫學本科生認同情況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預防醫學本科生認同情況調研

近年來就業問題日趨嚴峻,不同程度的影響了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對所學專業態度消極,并對其不滿(即專業認同較低),會使學生表現出較多的心理問題[1-2]。專業認同,既指一種過程,也指一種狀態。“過程”是指個體從自己的經歷中逐漸發展、確認自己在專業中的角色的過程;“狀態”是指個體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同程度[3]。預防本科生專業認同,即指預防本科生承認自己是預防專業學生以及將來從事此類行業的身份,認可專業的價值,從心底接受此專業,并對其各方面做出積極的感知和正面的評價。目前國內對預防專業學生此類的研究較少,而民族地區幾乎沒有。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預防本科生專業認同狀況,為高校預防醫學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提供參考。

一、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新疆醫科大學所有預防在校本科生355人。共發放355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342份,有效回收率96%。其中男性128人,女性214人。民族分布為漢、維、哈、其他,分別為152人、145人、25人、20人。

2.調查工具。自編《預防醫學本科生專業認同調查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53,采用五級評分法,分為專業認識、專業情感、專業意志、專業價值觀、專業技能、專業期望6個維度,專業認同為六個維度得分之和,得分越高專業認同水平越高(得分分段:≤90為低;91-120為中;121-150為高)。

3.調查方法。用普查方法對預防專業355名在校本科生以自編《預防醫學本科生專業認同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培訓在讀本科生為調查員,統一調查程序;專人負責收集、整理問卷。

4.統計方法。采用EpiData3.1建立數據庫;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所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檢驗水準α=0.05。

二、結果

1.預防本科生專業認同得分情況。新疆預防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得分110.44±13.01。各維度中專業意志得分相對較低,見表1。

2.不同性別專業認同評定結果。經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不同性別專業認同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生高于男生;其中專業認識(P<0.05)、專業技能(P<0.01)得分均有統計學差異,女生均高于男生。見表2。

3.不同年級專業認同評定結果。不同年級專業認同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大三得分最高,大四得分最低。大一與大三在專業認識、專業情感、專業意志、專業價值觀、專業技能維度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三均高于大一。大一與大四在專業認識、專業意志維度及專業認同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一均高于大四。大二與大三在專業認識、專業情感、專業意志、專業價值觀維度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大三均高于大二。大二與大四在專業認識、專業技能、專業期望維度及專業認同得分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0.05),大二高于大四。大三與大四在各維度及專業認同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大三均高于大四。見表3。

4.少數民族同學與漢族同學專業認同評定結果。少數民族同學與漢族同學在專業認識、專業情感、專業意志維度及專業認同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少數民族均高于漢族,見表4。

三、分析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新疆醫科大學預防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處于中等水平,專業認識、專業價值觀、專業期望得分均不高是主要原因。而國外有研究表明,同年級臨床醫學生相較于其他專業生專業認同水平高[4]。由此看出新疆醫科大學本科生對預防醫學的學科認識及專業價值觀還有待提高,專業期望不夠,熱情和信心還需培養。我校近幾年調查表明預防醫學生大多存在選擇本專業非主觀意愿且對預防醫學知之甚少的問題,有的新生入校后還要求改專業,畢業生分配也存在困難,部分畢業生學非所用。這與楊莉等[5]對預防專業的研究結果一致。因此在校學習期間預防本科生可能會經歷從認識或排斥到無奈接受或熱愛的過程,若不能及時有效的培養專業認同感就會影響預防醫學領域愛崗敬業且心理素質良好的人才的培養。女生專業認同水平高于男生,其中專業技能與專業認識高于男生是專業認同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存在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基于中國文化環境,在成就期望上,性別差異很大。社會和個人對男性的成就期望一般高于女性[6]。社會普遍誤認為預防醫學職業技術含量不高、不被重視、收入低、難就業;在權力、聲譽、金錢等社會資源方面,相對于臨床醫學、麻醉醫學、口腔醫學等專業及政府行政人員、企業家等占有少,從而較難滿足男性的成就期望,但基本能夠滿足女性的成就期望。原因之二是,從醫科院校的性別特征上看,男性較多的集中在臨床醫學、麻醉、及口腔專業,預防醫學大多數是女性,在目前預防較為平淡的職業環境下女性在心理上要優于男性。提示,應高度重視男同學的專業認同教育。

大三專業認同最高,大四最低。表明大一到大三校方專業素質教育起到一定成效,專業認同感呈上升趨勢,但就業壓力及預防醫學就業形勢的不理想造成大四專業認同及專業認識、專業情感均相對其他年級低。少數民族預防本科生專業認同感高于漢族。原因在于:(1)少數民族同學從小學到高中大多用民族語言學習,對專業認同感的概念理解可能有一定偏差;(2)國家政策有很多少數民族扶持方針,使其對就業表現樂觀;(3)少數民族學生數量不多在讀研深造上存在優勢;(4)漢族學生普遍自以為對行業情況很了解,且受社會大眾思想的影響較重,但與預防醫學相關的專業認識及學術知識知之甚少,先入的消極思想很可能大大削弱了客觀判斷本專業價值的能力[7]。另外,從各優勢維度分析表明少數民族同學對預防醫學專業有一定的熱情和認識,更換職業的可能性不大。72.2%的學生認為本專業的優勢僅在于可以考公務員,74.2%認為招收的人數太多。這些都表明預防專業本科生對本專業熱情不高,選擇本專業并不是因為對其感興趣,同時招收人數太多也帶來了一定的不滿和消極因素。近年來,我國人民收入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學不斷進步,但疾病卻沒有因此而減少,這與以往傳統的“重治療、輕預防”的思想觀念是分不開的[8]。建國以后至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衛生面貌的根本改觀得益于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而之后SARS暴露了我國衛生防疫體系的弊端。同時,實踐也證明了預防為主不僅是明智高效的,也是最經濟的。促進健康和預防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9]。加強人才建設,培養具有堅實的醫學及公共衛生專業知識、素質良好的人才,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政策的先決條件。高校應建立專業認同教育體系,全面與預防醫學生溝通重整培養計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社會樹立重視預防醫學的榜樣,大力宣傳預防醫學知識強化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從而使預防本科生乃至全社會體會到本專業的價值。提高預防醫學生的專業認同水平需要教育部門乃至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