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特色化高校人才培養路徑
時間:2022-05-22 08:33:00
導語:義工特色化高校人才培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中央、國務院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要求: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該要求符合中國未來對人才的需求,對于農業高校而言,其擔負著為服務三農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如何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的農業人才?除了通過學校不斷提高的教學質量和科學研究素養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輔助性途徑可以探討,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是促進農業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就是充分利用農業院校的涉農特點,在學生自愿的前提下開展有組織的義工服務。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深入農村,了解農民遇到的困難,利用所學的農業方面的專業知識,為農民提供科技支持和專業服務;另一方面,學生還可以運用專業知識在城市和社區宣傳生態農業、綠色環保等方面的知識,為城市生態的良性循環理念的推進貢獻自己的力量。本文將側重于農科院校的學生在農村進行義工服務特色化的探討。
一、義工的定義
義工(Volunteer)是義務工作的簡稱,也稱志愿服務,是指任何人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神,在不取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服務,其主要工作特性為志愿性、無償性、公益性、組織性。義務工作的意義在于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互相支持的關系,貢獻社會,豐富人生,促進個人成長與發展,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深化人生觀與價值觀。義務工作體現了一種自愿的、不為報酬和收入而參與推動人類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和完善社區工作的精神。
二、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的重要意義
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即結合農業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義工隊伍建設,開展義工服務,切實將志愿者服務與三農結合,突出農業院校面向農業、農民和農村的義工服務。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將對義工范圍的拓展及深化、農村建設與發展、農業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涉農大學生人生價值的提升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利于義工范圍的拓展及深化
目前義工的服務范疇主要包括為弱勢群體提供文書、教練、康樂、護送、探訪、輔導、勞動等社會福利性服務,也包括為公益性機構提供社會調查、策劃宣傳、協助管理等公共服務,還包括為大型活動供聯絡接待、專業協助等義務服務。其服務范圍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區,對農村的關注還有待提高,而在農業特別是生態農業越來越重要的同時,農村的科技推廣在人力、物力及財力上需要更多的支持,農村的科技推廣站的工作人員或因為數量的限制,或因為知識水平的問題而難以滿足農民的需求。因此通過義工服務引導農業高等院校學生面向農民,為農村提供高質量的義工服務,無疑可以拓展義工服務的范圍,對義工建設和發展的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有利于三農的發展
農業高校義工的特色化,意味著將義工服務的對象投射重點從對城市社區的關注轉向農村、農業和農民的重視,充分利用學生所學的知識服務于農村,服務于農民,服務于農業。不同涉農專業的學生可以組織義工隊,一方面,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種植、養殖等方面存在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對各自所學的農業方面的知識進行整合,結合農村的環境、資源、氣候、土壤等多方面的特點,為區域性的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農業高校義工的特色化將對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有利于深化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要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就要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不斷改革。農業高校從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上看,主要是培養服務于三農的應用型及研究型人才。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需要大批有朝氣、有理想、有能力、有知識的技術青年,但從目前的就業情況而言,大多數涉農專業的學生最終選擇的職業與自己所學的專業關系不大,這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也對農業院校人才的培養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涉農專業學生了解到今后就業不容樂觀的前景,在學校學習期間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人才培養的質量不斷呈下降趨勢。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引導學生深入農村,在農村的鍛煉中,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工作和服務中,真正實現所學和所用相結合,提高農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學生還可以在此過程中,分析農村現有資源,不斷發現農村發展的商機,為今后自身專業的發展進行規劃,通過在農村創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有利于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專業性人才的特點,為農村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農業專業性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真正實現農業教育最大限度地為農業服務的理想。
(四)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有利于涉農大學生人生價值的提升
義工的理念是公民在自愿貢獻個人時間和精力、不為物質報酬的前提下,了解社會、體驗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公民的道德品格。高校為社會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的有用、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人才僅靠單純的說教很難實現,更多地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磨練學生的意志力和增強學生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通過在農村的義務工作,學生可以體會和感受到在農村進行科技推廣的價值和意義,逐步獲得專業歸屬、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生的價值感、社會責任感從而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三、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的實現方式
(一)建立專門的農業高校義工網絡平臺
網絡平臺的建立有利于信息更快速、更廣泛地傳播。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既需要大量涉農專業大學生的廣泛參與,又需要地方提供需求信息,還需要有專門的隊伍進行組織。該平臺可以單獨建立,也可以隸屬于某一影響深遠的義工服務平臺,但需要有組織地進行。一旦該平臺建立,能夠定期招募涉農大學生赴農村開展義工服務,為有志于投身義工服務的涉農大學生提供義工服務崗位,還需要有專業的團隊為這些義工的服務提供相關的保障。該網絡還可以為進行義工服務的同學提供交流的平臺,通過互相鼓勵與支持,將義工服務堅持下去。
(二)結合“三下鄉”活動開展義工服務
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1996年12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科委、農業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并從1997年開始正式實施。此后,高校大學生通過學院或學校組織“三下鄉”活動,農業高校的大學生也充分利用該活動,在農村、農戶中推廣技術,宣傳文化,為農民提供科技、文化及精神服務,將此活動與義工結合起來,也不失為農業高校義工特色化的一個有用途徑。
(三)將畢業實習與義工服務相結合
農業高校應結合學生培養的特點,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實習場地。例如為學生提供在農村農場實習的機會,學生在農場實習期間,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到附近農戶家中開展義工服務;或者在地方通過與農技推廣站的聯系,協助工作人員開展義工服務等。
(四)將科學研究與義工服務相結合
農業高校還肩負著農業科學研究的責任,很多應用性的研究地點設在農村,不少農業高校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投身于農村,在農村的基地中進行科學研究和實驗。學生在科研的業余時間也可以開展特色化的義工服務,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也可以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五)將集體義工服務與個體義工服務相結合
義工服務的形式可以多樣化,集體義工服務可以與個體義工服務結合起來。農業高校的義工組織或者相關部門可以以集體的形式招募義工赴農村進行義工服務,這種有組織的大規模服務隊伍,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為更多的農民或農戶提供服務;個體義工服務主要由生源地在農村的大學生利用寒假和暑假,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為家鄉提供科技服務。該形式組織性不強,服務人員有限,但服務時間持續較長,可以為農村區域經濟的促進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社會分工的細化,在此背景下,義工服務的專業化和特色化也將成為必然。農業高校在人才培養中要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化涉農專業學生在專業知識基礎上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義工特色化主要指涉農專業學生針對農民的特色化服務,是農業高校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 上一篇:縣區主任會議制度
- 下一篇:加強文化系統宣傳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