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學習之議

時間:2022-12-19 11:33:00

導語:探究性學習之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性學習之議

生物課程標準當中的課程理念,明確指出倡導探究性學習,指出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不斷探究的過程。倡導探究性學習,就是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就中學生物探究性學習談幾點體會。

一、重視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

1.探究性學習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認知理論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不是從空白開始的,已有的經驗會影響現在的學習,教學只有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實際出發,才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否則,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組織好探究活動,要特別重視探究的過程,而不是結論。因為提供給初中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題目,其結論是早有的,即科學上已有定論的。之所以還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讓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因此,其過程富含教育意義。于是,教學中要花大力氣組織好探究活動的教學過程,即讓每一個學生有明確的目標、科學的活動程序,每一步驟都要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分工合作,觀察、記錄、檢測、描述都要實事求是,討論時要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新發現、新見解或提出新一輪問題。所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于求得結論。

3.重視合作式的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教學中,常常需要分組制定工作計劃、分組實驗和調查,需要討論、爭論和意見綜合等合作學習。由于已有經驗、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會各不相同。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和批判,從而建立起新的和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4.學生是通過探究活動獲得新知和培養能力的。探究教學不是先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各式各樣的探究活動諸如觀察、調查、制作、收集資料等,親自得出結論,使他們參與并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建立起新的對自然的認識,并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例如在進行觀察葉片結構一節內容時,從材料的準備到實驗的操作,直到得出結論,盡量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條件而使學生親自參與其中并得出結論,獲得了相當好的效果。這種通過活動情境來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相應知識,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從而使他們面對實際問題時,能更容易的激活知識,靈活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也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是積極主動的,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二、多媒體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

通過精心準備,運用了大量的先進手段,教師創造出嚴謹而豐富的電子課件,其目的就是將它用于教學,教學中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攜帶掛圖、模型等繁瑣的教具,而是借助電腦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問題情景或展示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等可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令人興奮的一切精彩內容、生動形象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的不隨意注意。在進行《觀察種子》一節的內容教學時,本著強化探究性學習的理念,給每個學生發了兩粒菜豆種子,讓學生親自動手、觀察、解剖,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但在下面巡視引導時,發現有的學生根本分不清胚根、胚軸、胚芽,有的同學還指認錯了,而種子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運用了動畫和不同部位不同顏色畫面的閃動,展示給學生們,使學生們把胚根、胚芽、胚軸的部位掌握得非常清晰,而且在大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學習效率。把多媒體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結合起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關注實驗課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

1.實驗課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探究性的學習過程,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采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中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如上顯微鏡使用一課時,提出醫生對貧血、癌癥等疾病的診斷,除看、問、查以外,還要通過化驗,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的興趣,這樣有利于克服組織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2.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方法,規范操作。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范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

3.注重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提高能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范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是達到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中往往重視操作,忽視觀察、分析。如在解剖鯽魚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認為解剖完了,實驗就做完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實驗前編好實驗指導,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時準備好硬紙板,在一定的位置寫上鯽魚各器官、系統的名稱。做解剖鯽魚實驗時,先讓學生觀察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驟規范操作解剖,將觀察后的器官、系統解剖放在硬紙板寫好的相應位置上,并在實驗指導的空白處填上相應的結構及功能,教師檢查評分。這樣通過學生動手、動眼、動腦、觀察、分析、思考,培養了學生認真的科學態度,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以上是筆者對中學生物探究性學習的幾點體會,肯定會有許多不妥之處,但是只要我們按照課程理念要求的那樣,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積極探索、倡導探究性學習,我們就一定能夠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