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變遷思考

時間:2022-05-12 11:13:12

導語: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變遷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變遷思考

一、中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變遷的歷程

(一)第一階段(1978~1984年):恢復發展期

20世紀50年代以后,在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受到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的趨勢下,中國中小學教師的在職培訓卻在曲折中緩慢發展,甚至遭到嚴重破壞。1978年后,隨著教育領域的撥亂反正,中小學師資培訓才得以逐步恢復和發展。為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質量,適應建設和發展的需要,1980年8月,教育部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對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計劃的制定與調整、培訓的目標與要求、培訓體系的恢復建立、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培訓教材建設、考核制度的建立、辦學條件的改善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具體要求。1983年1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加強小學在職教師進修工作的意見》,對小學在職教師進修提出明確的“學歷達標”要求,并就規范培訓標準、提高培訓質量、進修后的待遇等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這兩個文件對中小學師資培訓工作的恢復與發展起到了基礎性作用。在這一時期,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工作在目標確定、體系構建、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結業考核、基地建設等方面確立了發展方向,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工作逐漸走向正?;?。但在培訓目標和任務方面偏重于學歷達標和學歷補償,培訓內容以教材教法過關為重點。總之,通過“調整、改革、整頓、提高”,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工作開始步入正軌,但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

(二)第二階段(1985~1998年):探索轉型期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頒布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為教育改革指明了發展方向,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工作也開始步入一條改革探索之路。為了貫徹落實《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的“爭取在5年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內使絕大多數教師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要求,國家教育委員會于1986年2月印發了《關于加強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師資培訓工作的任務和要求;為落實“只有具備合格學歷或有考核合格證書的,才能擔任教師”的要求,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了《中小學教師考核合格證書試行辦法》。總體而言,在90年代以前,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雖然進行了一些積極探索,但仍然是以“補差補缺”為主要特征的學歷補償教育。根據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1990年10月23~26日,國家教育委員會在四川省自貢市召開了“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座談會”,開啟了中小學師資培訓工作進入新階段的序幕,即在繼續開展教師“學歷補償教育”的同時,開始向“教師繼續教育”轉軌,并逐步進入轉型、實驗階段。自貢會議后,國家教育委員會于1991年12月印發《關于開展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意見》,對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指導思想、任務、原則、內容、形式與方法等作了系統的闡述。1996年9月,第五次全國師范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提出“九五期間,師資培訓工作要在完成部分教師學歷補償任務的同時,及時轉向面向全體教師的繼續教育”。以此為契機,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規定(草案)》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開發指南》等指導性文件,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構建完善的教師繼續教育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一階段,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工作開始由前期的“學歷補償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補差教育”逐漸轉向以注重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導向的“繼續教育”,并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法規、制度建設、模式探討、體系構建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改革與實驗,如以普遍開展“教師基本功”訓練為培訓突破口、強調骨干教師培訓的高標準與高要求等,為下一階段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改革與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

(三)第三階段(1999~2009年):跨越創新期

為迎接新世紀的到來,1998年12月,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確定了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教育發展的方向,勾畫出了教育發展的新藍圖?!缎袆佑媱潯返牡诙棥肮こ獭本褪且蕴岣呓處熽犖樗刭|為核心的“跨世紀園丁工程”,明確提出將“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要加強師德建設”作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目標。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把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師資培養、培訓的重點;著重開展以培訓全體教師為目標、骨干教師為重點的繼續教育。由此,新時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將主要圍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主線展開。為了給“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實施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1999年9月,教育部正式《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提出“參加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使中小學師資培訓工作有了立法保證。2000年3月,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和《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正式實施?!爸行W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是“跨世紀園丁工程”的子工程,它為新時期教師培訓工作注入了新的內涵。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把教師培訓工作推向了一個新階段,不僅促進了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如現代遠程教學、繼續教育電視節目、計算機網絡教室等)將把教師引向自覺進行終身學習的新高度。將教師繼續教育視為一項系統工程,把繼續教育推向了全面推進、全方位實施的新高度。這一階段,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確立了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目的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以“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為方針的工作重心。繼續教育在模式、機制、體系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將信息技術培訓作為全員培訓的突破口,將高科技運用于繼續教育之中等新舉措,為繼續教育注入了新的內涵,充分體現了終身教育的理念。

(四)第四階段(2010年至今):深化發展期

“十一五”期間,義務教育在全國已經全面普及,并進入鞏固普及成果、著力提高質量、促進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2010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指出推進“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必須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其中加強師資均衡配置是關鍵。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進一步闡明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繼續教育的目標與方向,即以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目標,以提高教師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為工作重點,以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為主要任務,進一步完善和創新教師培訓制度。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從2010年起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即“國培計劃”)。2010年6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指出實施“國培計劃”不僅是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對教師整體素質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皣嘤媱潯钡膶嵤閺V大農村教師和緊缺薄弱學科教師接受更多高水平培訓提供了機會。[1]2011年1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應按照“統籌規劃、改革創新、按需施訓、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和業務水平為核心,以提升培訓質量為主線,以農村教師為重點,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努力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終身學習體系。在這一階段,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和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由各級政府主導,以“項目”形式整體推進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在培訓目標上,突出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尤其是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逐步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和終身學習體系,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向縱深改革發展,進入了一個深化發展的新階段。

二、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變遷的思考

(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變遷的歷史經驗

1.教育政策文件的陸續頒布為繼續教育改革與發展營造了有利的制度環境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改革與發展經歷了上述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改革與發展都與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緊密相聯。1985年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1998年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999年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等,這些政策文件所營造的制度環境,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導向與護航的作用。

2.“終身學習”逐步成為教師繼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理念

從已頒發的繼續教育政策文本來看,早期的在職教師培訓傾向于“學歷補償”、“學歷達標”任務的完成,隨后的繼續教育越來越傾向于對教師的全面能力、整體素質的培訓,越來越注重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與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有學者將這一變化過程概括為:“補償性”繼續教育———“能力型”繼續教育———“實驗型”或“整合型”繼續教育———“工程型”或“素質型”繼續教育。[2]也就是說,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不再僅僅是對單個教師進行“補差補缺”的即時性工作,而是與整個國家命運興衰息息相關的系統工程。繼續教育工作正在逐漸成為國家開展的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能夠為基礎教育提供服務、促進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具有系統性、全面性、可持續性的工作;繼續教育也正在逐漸成為基于“終身學習”理念的所有教師的共同意識與自覺行為。

3.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逐步成為繼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

從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爭取在5年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內使絕大多數教師能夠勝任教學工作。在此之后,只有具備合格學歷或有考核合格證書的,才能擔任教師?!钡?999年《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提出“面向全體中小學教師,突出骨干教師培養,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以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為目的?!痹俚?010年“國培計劃”提出“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為促進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師資保障”,從不同歷史時期對在職教師培訓的目標任務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在完成中小學教師的學歷達標與學歷補償培訓任務后,逐漸轉向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教學及研究能力等整體素質為主要目標的培訓。基于目標轉向基礎上的繼續教育在培訓內容上越來越偏重于與教師教育專業特色相關的“條件性知識”與“實踐性知識”,促進教師專業性發展的主題日益凸顯。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雖然在制度上不斷完善,但在發展中仍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在理論層面上,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內涵界定仍比較模糊,目標定位尚不十分明晰,在模式構建上并未形成關聯主體的共同認識。在實踐層面上,教師教育的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仍存在脫節,職后繼續教育與受訓者本身需求不甚一致,投入不足與培訓效能低下并存,培訓形式上重集中理論講授而實踐取向嚴重不足,繼續教育的評價體系與考核機制仍不甚完善,等等。分析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并尋求相應的解決辦法與策略,仍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課題。

(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路徑分析

1.繼續轉變觀念,努力促進繼續教育的終身化

隨著終身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推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應著力在轉變觀念上下功夫,致力于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自我學習與自我教育能力。因此,首先應轉變在職教師的觀念。在知識更新日益迅速的今天,學會學習與終身教育日益成為個人適應社會、提升工作能力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因此,中小學教師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認識到不斷學習與自我發展的必要性,并自覺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積極、主動接受繼續教育,自覺加強專業理念、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努力實現知識、能力與人格的整體優化與完善。其次要轉變培訓者的觀念。作為負責繼續教育工作的院校和有關單位,應幫助廣大中小學教師樹立終身教育觀念,增強終身學習的緊迫感與使命感;在培訓工作中,逐步樹立全民素質的教育觀,將提高素質貫穿于培訓工作全過程;增強繼續教育的質量意識,突出培訓工作的社會效益;構建“能力型”主導的繼續教育體系,將提高受訓者的能力和素質與培育“終身學習”意識與行為有機結合。

2.推進法規制度建設,實現繼續教育的法制化與規范化

加強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強化和規范繼續教育工作,以保障繼續教育的順利開展。一是要加強繼續教育的立法工作,通過立法,明確中小學教師依法享有的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同時也規定教師必須履行接受繼續教育的義務,使參加繼續教育成為中小學教師自覺和必須的行為。二是建立和完善繼續教育相關制度。通過建立和完善中小學教師輪訓制度、教師資格證書更新制度、繼續教育學分制度、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制度等,引領繼續教育健康發展,確保繼續教育培訓質量的提高。三是制定激勵性的政策,鼓勵教師進一步提高專業能力和責任意識。增強繼續教育的吸引力,使中小學教師自覺自愿參與在職培訓,就有必要將提高教師素質與改善教師待遇相結合,建立激勵性的制度,譬如將繼續教育與教師的考核、評聘、晉級、加薪相結合,以激勵中小學教師自覺、主動地參加繼續教育。

3.深化改革,創新繼續教育的體系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一個須“進行多維度、多視角觀察分析的特殊現象”,是一種“有別于職前培養、反映國家意志并得到全社會和教師群體普遍認同、具有明確價值取向以及多樣化實踐特征的在職教師教育活動的總稱”。[3]構建體系化的繼續教育制度,是深化繼續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是構建繼續教育的目標體系。繼續教育目標體系的構建,應著眼于提升教師的終身學習能力,著眼于提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著眼于培養教師具有健全的人格與獨特個性。二是構建職前職后一體化的培訓體系。應致力構建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相銜接、基地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一體化培訓體系,實現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在教師教育(培養、任用、進修)概念上的融合與升華。三是構建繼續教育的內容體系。繼續教育在內容上應構建融“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于一體的繼續教育課程體系。四是構建開放、多元的教學與評價體系。在教學形式上,應構建課堂面授、專題講座、自學研修、課題研究、教學研究、社會考察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的開放教學體系;在評價機制上,應建立指標多元、方式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4.合理借鑒與吸收,促進繼續教育的國際化

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改革,必須將其置于國際視野中,在凝練本土化特色的基礎上,合理吸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繼續教育的先進理念與實踐經驗,以逐步實現中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現代化與國際化。西方發達國家的教師繼續教育起步早,而且在發展過程中探索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繼續教育的法制化、培訓目標的終身化、培訓制度和培訓課程的體系化、培訓形式與手段的多樣化、培訓機構的社會化等,都是值得我們借鑒與參考的。從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有:政府應從戰略高度重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重視繼續教育立法;走教師專業化發展之路;倡導實踐取向的繼續教育;發揮網絡、高科技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的作用等。(本文來自于《鄭州師范教育》雜志?!多嵵輲煼督逃冯s志簡介詳見.)

作者:鄒強工作單位:湖北科技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