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透析

時間:2022-04-12 02:15:00

導語: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透析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林業科技的發展,林業新技術層出不窮,這對高等林業類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森林培育學”是高等林業院校林學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必須隨時進行教學創新與改革,以適應林業科技和生產的需要。該文在介紹“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手段、實踐教學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關鍵詞: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

高等教育如何面向21世紀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級教育部門所關心的重點當前正值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際,生態環境建設工程是西部大開發的主戰場。對此,高等農林院校肩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平膛d國、科教興農,新時期對高等農林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級專門人才,各高等院校紛紛進行了教學改革。“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的。

(一)“森林培育學”課程簡介

“森林培育學”課程是高等農林院校林學、森林資源與環境等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主要講述造林樹種的良種生產、壯苗培育、人工林營建、森林撫育的理論與技術。其內容涉及從林木種子和苗木培育、植樹造林到幼林撫育、森林經營的森林培育全過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常用造林樹種的良種、壯苗生產及人工林營建和撫育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并能獨立進行苗圃規劃、苗木繁殖、種子生產、種子檢驗、苗木質量檢驗、苗圃管理、造林規劃、植樹造林、幼林撫育、森林采伐等林業生產環節。

隨著林業科學研究的發展和深入,計算機技術、生物技術、農業工程技術等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林業生產中,各地涌現出許多新的育苗和造林技術,新技術在規?;a中作用突出。為了更好地服務教學,豐富教學手段,反映學科新發展、新技術,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使學生了解國內外學科發展的動態,培養實用創新型林業科技人才,“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森林培育學”教學的目標和指導思想

森林是地球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寶貴的再生資源,擔負著改善生態環境、提供木材和林副產品、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多重責任。森林培育學(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理論與技術的學科,內容涵蓋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人工林培育技術、森林撫育管理技術等,不僅包含人工林營建的理論與技術,而且也涉及到天然林培育?!吧峙嘤龑W”課程與植物學、土壤學、植物生理學、樹木學、林木育種學、森林生態學等學科密切相關,實踐性強。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在介紹森林培育學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重點講授森林培育的理論與技術,使學生明確我國造林工作的方針,系統掌握森林培育的原理與技術,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該課程的教學在強調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驗教學相結合的同時,尤其要充分考慮該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并利用計算機技術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森林培育學”教學的實施

目前,全國通用的森林培育學教材是由北京林業大學組織編寫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森林培育學》(沈國舫,2001年,中國林業出版社)。該教材與原來的教材《造林學》(孫時軒,1992年第二版,中國林業出版社)相比,在體系上變動較大,在內容上也有較大的修改和補充。雖然課程的總體內容還是以林木種苗生產、人工林營建、森林撫育與更新為主,但是在理論部分增加了能反映最新研究進展與成就的內容,刪減了具體操作技術的細節。例如,增加了“國家林業重點工程與森林培育”的內容,補充了農林復合經營、森林立地、封山育林等內容,使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能夠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隨著本科教學改革的深入,各林業院校在“森林培育學”課程的教學計劃與實施等方面略有不同,但課時數普遍壓縮較多。為了確保“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和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對“森林培育學”課程的教學環節進行了總結,如圖1所示。筆者認為在教學計劃與教學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課程教學計劃中,應保證先學習樹木學、森林生態學課程,再學習“森林培育學”課程;(2)由于該課程中的“森林撫育采伐與更新”部分與森林經營學、森林經理學課程中的內容存在雷同,所以在開設森林經理學、森林經營學課程的院校,可將該課程中的“森林撫育采伐與更新”內容刪減:(3)教學場所強調教室、實驗室、實習基地、生產和科研現場相結合:(4)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成立課程興趣小組,布置課程小論文,鼓勵學生參加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調查、科研試驗,以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實踐技能。

(四)“森林培育學”課程改革的內容

1.修訂教學計劃

根據我校原有的教學計劃,“森林培育學”課程的教學時數為70學時,課程教學實習為1周。鑒于該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筆者建議教學時數增加到80~90學時(包括實驗學時),其中理論教學60~70學時,實驗14~20學時。教學實習由原來的集中實習改為分散實習,總計2~周,由任課教師根據育苗生產環節和當地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實習時間和地點,采取參觀、實地調查、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盡量使學生多接觸、多了解各個生產環節,掌握主要的技術環節。通過邊上課邊實習,使學生在實習中及時“消化、吸收”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更多知識。根據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不可忽略的幾個重點實習環節是:苗圃規劃、母樹調查與產量調查、采種、播種育苗過程、扦插育苗過程、苗木施肥、間苗、移植、苗木截根、起苗、分級、產量統計;造林規劃與設計、造林整地、立地調查、密度效應調查、農林復合經營調查與設計、混交林調查與設計、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等。

2.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林業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常規技術已經在生產中普及。因此,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應增加種子休眠解除理論與技術、設施育苗理論與技術、容器育苗理論與技術、組培育苗、苗木施肥技術、植物激素在森林培育中的應用、現代林業技術動態、徑流林業、生態林業、抗旱造林技術等,以豐富教學內容,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另外,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在課程教學中,可以對章節安排順序進行調整,按照林木種子和苗木培育、人工林營建、幼林撫育的序列進行講授。

3.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們迎來了新的歷史時期——信息時代。目前計算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生產、科研中,也為高等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機遇。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外已經編制發行了許多幼兒、中小學課程的教學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輔助教學取得了矚目成績。但是,由于大中專學校的許多課程專業性強,所以有關專業課的教學多媒體軟件還不多。

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幻燈片、多媒體光盤,并在教學中應用,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知識面,對培養跨世紀新型實用人才具有實際意義。目前,我國已經啟動了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工程。林業院校已制作了果樹修剪學、森林經理學、森林病理學、植物學等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光盤。這些精品課程以網絡為基礎,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例如,江西農業大學已經制作完成了森林培育學網絡教學課件,內容安排合理、完善,條理清晰,目標明確,并配有復習思考題,大大推動了該課程的網絡教學進程。美中不足的是課件中圖片、動畫太少,多為文字描述。所以,筆者認為,森林培育學的理論教學應以現有的計算機設備為基礎,結合Powerpoint、Autherwar等多媒體軟件,制作圖文并茂、聲像具備的教學幻燈片和多媒體光盤,從而改變“黑板+粉筆”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

4.加強實踐教學,完善課程考核體系

“森林培育學”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專業課,所以在教學中應更多地為學生創造實際操作的機會,通過實驗課、課程教學實習、參觀調查、參與生產和科研單位的生產環節和試驗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因此,筆者認為,應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增加實驗、實習教學時數,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同時,由于常規林業生產的季節性強,為了讓學生參與、了解不同季節的生產環節,筆者建議將完全集中的課程教學實習改為相對分散的實習,老師根據不同季節隨時帶領學生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實地操作、調查。此外,改革該課程的考核方式,改變過去的單純筆試,推行由筆試、口試、實驗實習、課程論文等幾部分組成的綜合考核,以考促學,引導該課程的教學更加注重人才的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