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文化在中職教學的影響和應用
時間:2022-12-25 03:12:32
導語:閩南文化在中職教學的影響和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閩南文化注重“拼搏”“進取”,在歷史上來說閩南地區生存環境惡劣,山多水險,遠離古代中國的行政中心和經濟中心。但閩南地域依山靠海,地理環境獨特,這種環境同時造就了閩南人民拼搏進取、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人文精神,為閩南人民帶來了經濟上的迅猛發展以及輝煌的文化成就。該文化傳統也為閩南地區職業院校學生提供了創業精神的指導,在拼搏進取在精神引導下,誕生了許多艱苦創業、奮力拼搏的閩南籍的企業家,他們一個個創業并成功的事跡一傳十、十傳百。身邊這些耳熟能詳的事例激發了閩南新生代年輕人的創業熱情。父輩們的事跡點燃了年輕人的激情,也為年輕人創業的想法提供了直接和間接的幫助。閩南的獨特文化對于創業有著很好的現身說法的作用,職業院校培養目標明確,就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巧以及制作能力,側重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第一線的技術型應用人才。而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培養基本的實用型的操作技巧之外,還應該同時在傳統閩南文化家庭教育的熏陶之下,培養以下精神。(一)職業精神的培養之一:團結、凝聚在整個中國地域文化上來看,南部地區,例如廣東、福建兩省,宗族文化在這兩個地區有著很好的傳承和延續,這種基于宗族種姓的大家族體系文化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一種精神,即團結凝聚,基于直系或者嫡系的血親關系調和了很多創業之不安定因素,將眾多人脈資源整合在一起,家族企業有著成本低、見效快的特點,方便整合各種資源擰成一股繩。閩南地區的很多創業者外出創業也是基于宗族,通過宗親的傳幫代,建立良好的企業上下線,將某一創業區域做活、做大、做強。(二)職業精神的培養之二:拼搏、進取福建省之簡稱為“閩”,意為人呆在“門”里面為蟲,出去闖蕩則為龍。地理條件的限制和周邊親族的身教言傳鼓勵著一代代的閩南人出去闖蕩,開拓新的事業,在家守著一畝三分地沒有條件養活自身以及家人,不甘于現狀的閩南人必須富有闖勁和靈活的思路,才能獲取到更好的資源,最終得以光耀門楣,成就一番事業。(三)職業精神的培養之三:勤儉、節約、吃苦、耐勞很多閩南籍的創業者在成就一番事業之后,依然保持著生活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事業是自己一步步博出來的,所獲取的資源大都用在擴大創業規模之功用上。現今,在閩南年輕一代的身上,由于很多年輕人的經濟基礎良好,在父輩和祖輩已經創業成功的基礎上,勤儉節約和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已經逐漸消磨殆盡,逐漸開始出現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心態,并且對上一輩的財富也開始坐享其成。縱觀創業史,都是從底層開始做起,慢慢了解了整個行業的上下線的情況之后,才可能將創業做好做大。以上精神其實都是屬于意志的訓練,生產單位一線工作所需要承受的繁復勞動和艱苦環境其實都是對自身意志力的鍛煉,做一線的、底層的工作肯定都不是為了一輩子都去做這同一個工作,而是對自己實踐能力、人脈應用和職業精神的磨煉,培養自身對當前所處行業的了解。沒有這個精神培養作為支柱,就無法完成對創業工作的精神力需求的原始積累。
閩南濃厚的重商氛圍自古就有,許多閩南人所能看到的情景就是父輩或者祖輩外出經商,并且善于在經商的實踐活動中取得智慧,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年輕一代所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也是經商辦企業、當老板、賺大錢。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的逐步規范和競爭的加劇,同時市場經濟也越來越趨向于知識經濟體系,早一輩的創業者也意識到產業需求也是越來越趨向于科學知識性較高、人才需求也越來越高端化,所需要人才的素質訴求以及科學知識的含金量也會越來越高,新時代有新的訴求,所以傾向于讓下一代接受系統的基礎化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知識與經濟緊密相連,很多成功的經濟活動和企業文化等都和企業高管以及企業全體員工的文化素質相關聯,從上到下都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擁有一定的基本理論應用技巧是將來成功創業和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和保證。而在中職教育中,需要將企業化的培養帶入教學中,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類院校辦學理念加快了企業與職業院校的之間的聯系和緊密合作、加快了產學結合的步伐,校企合作有利于讓職業院校及時了解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逐步調整人才培養計劃。穩定的校企合作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培育過程才能顯現出效果,中職教育也有著其特殊的屬性和特征,需要根據以下幾點來挖掘學生的職業發展潛力,在平時的過程中帶入閩南文化精神的培養,然后在教學過程設計過程中將閩南文化貫徹到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正確引導學生由于閩南文化中的重商傳統,學生對成功的欲望來源于直系血親和嫡系親屬、親族等親朋好友等周邊社會資源。學生需要加強對財富的理性、全面理解,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這點上,教師需要對學生適當地引導,閩南人傳統的價值體系更為實際、更加注重物質利益,崇尚把個人物質財富的獲取量作為評價個人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及人生所獲得成就的最重要標準,卻很少顧及人的知識層面和素質層面,這在中職院校中變相宣揚了功利主義以及利益本位制。閩南的重商傳統主導著學生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學生,經商當老板發財意識在學生的思想中占著主導地位。由于學生還處于初中階段,思想上不成熟,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不能正確、全面地解讀商業文明的精粹以及真正含義,片面地受一些表面現象迷惑,產生了負面影響。學生在學校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校所提供的資源,學好職業技能,為之后的就業和創業打好基礎;而教學者則應該充分地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白,賺錢沒錯,但要端正態度、糾正思想,全面地認識各種商業行為,學習好職業技能,培養耐心、耐力,充分發揮閩南文化傳統思想的優勢教導學生,刻苦敢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做到最好”的學習理念。(二)在校企合作中培育學生的職業精神我校采用現代學徒制的合作模式,與國家級非遺刻紙大師李堯寶的傳承人、省工藝美術大師黃麗鳳共建學校大師工作室。中職學校的學生以技能實踐能力為主,在傳承閩南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我們開設傳統工藝的相關專業課程,讓學生更好的領悟產業文化和企業文化,激發創新、創業的意識。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里,開設“非遺進校園”的精品課程,除了能更好地加強閩南文化的傳承工作、保護閩南文化之精髓、擴大傳承人隊伍,還可以加強傳統工藝專業的建設,對培養高文化藝術素質的技能人才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在職業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對我們職業教育教學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有著獨特優勢。經商之道需要學,但是科學文化技術更需要學,現階段的科學技術的學習也是跟隨著當前知識經濟大時代的腳步,這個大時代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有心的學生除了在學習到職業技能的情況下,還能學習到企業管理的方法。很多學生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存在混一天是一天的心態,這種心態一定要遏制。學校階段的校企合作和實習等都是為了預培養學生的各種技能、心態和適應能力,以期在走出校園之后無論是到企業或者是再行深造,都是為了能夠快速上崗。培養的是學生的適用能力,一個適用性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創造更多的價值。(三)重點在教學和實訓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隨著社會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和企業團隊的分工細化,企業的合作精神是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必備素質之一。在教學和實訓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思想上明白如何與人相處、合作細化,在學習技能的時候就要求學生了解:自己需要高精度地掌握一項專門職業技能,并且要對和專業有關的基礎技能的知識有所通識。因為去企業工作之后,從事的工作也肯定是細分類的工作,需要有一項專精的技能以及該技能的熟練操作度,學生才可能在職業生涯中有立足之地。合作不是爭強好勝,而是在互相取長補短的情況下將團隊效率提高,從而將效益最大化。
三、閩南文化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總結
閩南文化不同于中國其他區域的文化,有其獨特的地域性、完整性和普遍性,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深深地植入閩南人的血液中。如今的閩南地區,文化教育水平仍然低于全國教育平均水平,閩南文化熏陶下的文化教育強調的是時效性、實用性,學以致用,現當今的高等教育都開始慢慢進行轉型,從傳統的通識教育轉型為應用型大學,以期適應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同樣,中職教育本質上也是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面對的學生年齡層次更低,不僅需要培養職業技能,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以及職業素養,需要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良性的引導,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如何發揚和利用閩南文化的獨特之優勢進行技能和素養的雙向培養,讓學生從就業到創業,是中職教育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洪華明,黃美鳳.舞動閩南特色旋律,建構動感文化氛圍:談校園文化的定位與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3(7):5.
[2]劉汝.企業文化在中職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滲透與主動導入[J].廣西輕工業,2009,3(3):142-143,148.
[3]蔣琪純.閩南文化在閩南地區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運用[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2,9(3):57-59.
作者:李佳麗 單位:福建省泉州華僑職業中專學校
- 上一篇:中職信息化技術教學研究
- 下一篇:平板電腦教學在中職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