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聲藝術傳承與保護
時間:2022-06-15 10:34:02
導語:調聲藝術傳承與保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俗稱“儋耳”且發源于儋州的海南調聲,是以使用儋州話為主要藝術語言的地方性民間藝術形式,多以民間風情與自然風光為表現體裁,戲劇節奏明朗、旋律優美動聽,被譽為“南國樂壇的一朵奇葩。非遺文化保護實在必行,傳承并非隨波逐流,保護也非故步自封。承其精華與現代文化相結合,護其本質、保留原汁原味是海南調聲也是其他非遺文化保護的根本導向。
關鍵詞:海南調聲;傳承;保護
海南調聲作為民間地方性的藝術形式,不僅是現實生活習俗的反映,更是地方性文化價值的體現??v古至今仍在不斷的引導當地民眾潛意識的文化理念,欲研究海南調聲的傳承與保護,探尋它所承載當地人的生活狀態、生活理念和文化定義,需以其存在方式、結合民眾的生活理念與生活態度,以及國家民族文化的宏觀保護為著落點。
一、發展原則是傳承的引路燈
(一)“以人為本”傳承藝人精神?!翱趥餍氖凇笔侵袊褡逅囆g的主要傳承方式,利在授業者可保證作品的完整傳達,弊在傳輸過程的不準確性。但傳承不是沉浸在文字上的記錄,其始終是以人為載體的表現藝術。海南調聲傳承人唐寶山指出:“要讓更多的年輕人去學習傳統的民間文化藝術,要把民間藝術帶到學習領域當中?!弊畛醯恼{聲演員僅限于在18-26歲年齡段的青年男女,而過了這個年齡段的藝人就要退出調聲舞臺,另謀生路。這是藝術人才的嚴重流失,也是導致調聲藝術沒有資深藝術家的主要原因。非遺文化受到國家重視后,海南調聲的傳承出現以“青年館”為載體的傳承方式,是青年男女在進行調聲的創編、排練和演唱的場所。通過青年館這一載體,使得海南調聲在創新,集體性等方式當中都得到了相對完善的傳承發展。而長久的發展只有保證調聲藝術從業者得到藝術生涯的保證,取締年齡的限制,才能造就更多的老藝術家,繼而對調聲藝術的傳承保駕護航。例如白馬井組織成立的“夕陽紅”中老年調聲隊伍成了有力傳承模式的體現。(二)整體保護縱觀傳承脈絡。堅持整體保護的原則是對于創造、享有和傳承這一文化人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切實有效的保護也特別依賴于創造、享有和傳承人這一遺產的群體,事實證明,保護好傳承人,就會使得調聲的民間藝術形態不會遺失,而得以繼續傳承下去,只有在傳承的基礎之上才能談創新,在相輔相成的關系當中,不斷的進取,精益求精,始終堅持“以傳承人為本”的傳承與保護原則,還要堅持“整體保護”原則。在海南調聲的傳承當中,傳承下來的整體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存在著失去調聲原生態的風險,在文化發展多樣化的形式當中,文化層面的摻雜,都會引起無數具體的、密切相關聯的文化現象,因此倡導整體“整體保護”原則,不僅有利于傳承在創新的過程當中,擁有全方位、多層次的參考物,也可以使得在傳承的累積當中,保護措施做到更完善,以使得世代相傳的傳承人擁有更扎實的民間藝術成果。對海南調聲進行整體保護,首先是保護其自身的完整性。海南調聲是一種民間藝術是由多種民間藝術相互結合而成,只保護其中部分特性,是不能將其完整的傳承下來,而堅持整體保護的原則可以通過對海南調聲這門民間藝術進行錄像,資料記錄等形式整體保護。堅持整體保護的原則離不開教育的推進形式,潛移默化行程的教育中,海南調聲的傳承與保護的普及性會得到超前的發展,教育不僅是文化傳播的過程,也是傳承與保護的有效途徑。在教育與傳承和保護相互影響下,教育在整體保護原則中扮演著不可缺少、與時俱進的角色。所以,教育是整體保護原則中的一個重要途徑,堅持整體保護是一個重要的傳承與保護的原則。
二、傳承與保護模式是文化的存在方式
(一)文化的經濟價值帶動模式。對于海南調聲如何做好傳承中的保護,如何解決保護后地再傳承工作,都成了傳承與保護的特有問題。首先要帶動經濟模式去傳承與保護,經濟制度制約著調聲文化的發展規模與形式,海南調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的發展要素當中,應當把傳承保護與經濟發展跟好的結合,在經濟發展的模式當中,重視海南調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當中的經濟價值,并且合理的利用這一資源去進行開發,將其提升到文化資源和文化資本的高度當中,隨著經濟模式的帶動,調聲的傳承與保護的規模也在不斷地壯大當中,經濟效益的帶動下,調聲文化的民間藝術價值都會得到更完善的表現,深度的去挖掘有價值的民間藝術發展形勢,與時俱進去創新產品線,而傳承與保護會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延伸到相關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這樣不僅帶動了經濟模式的增長,也合理地利用了有效的資源去開發更多的空間,經濟投入的模式,是傳承與保護相互促進的銜接模式。(二)精神文明建設模式。海南調聲的傳承與保護不僅要在經濟模式當中發展,還要把保護與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在精神文明發展時代,世界文化與地方性文化發展趨勢的各不同,使得傳承與保護的過程當中,傳承下來的海南調聲地方性文化與世界文化存在的差異性,也體現著文化的共性與個性的發展,但在共性文化的領域里面尋求個性的發展,將會成為地方性文化的難點。在海南調聲傳承與保護當中,傳承下來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文化不僅要與時俱進的求生存,還要在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領域去相互結合。在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文化當中,不被共性所淹沒,而存在與共性文化當中,是海南調聲傳承與保護的文化內涵。在海南調聲傳承與發展的主要模式當中,經濟模式有利于調聲文化的發展與規模的擴大,而與精神文明建設是的調聲文化不流離失所,不被世俗所糟粕的重要模式。
三、傳承與保護的方法是實現途徑
(一)建立資料數據庫。海南調聲自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了海南調聲傳承與保護發展的形態之一,科學的規劃建立資料數據庫,將海南調聲當中的錄像、傳唱錄音、資料以及口述史資料保存起來,并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傳播,是實現海南調聲資源共享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運用文字、錄像、數字多媒體等各種現代化方式對海南調聲傳承與保護進行真實系統記錄,建立資料數據庫并構建以電腦、電視為終端的海南調聲傳承與保護專業網,使其成為展示、傳播的重要窗口,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調聲的文化固定在多媒體芯片中,這是良好的保護重要方法。這種方式在記錄講述表演、節目等真正精華部分不僅僅是道具,而是表演或制作的全過程。利用多媒體方式記錄,有利于將海南調聲文化通過網絡化與數據化技術處理,實現科學、便捷、高效的傳播和更好的傳承與保護。統籌建立海南調聲傳承與保護資料庫,是實現記錄、保存、傳承與保護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二)建立教育機制。海南調聲的傳承與保護在建立資料數據庫的方法之外,更需建立傳承與保護的教育機制。在建立教育機制這一方法當中,傳承人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互結合的原則,教育方式的推進是海南調聲傳承與保護當中的一個重要方法,教育的正確價值觀的導向,會使得更多的受眾去重視海南調聲傳承與保護的教育方式。在學校的教育當中,海南調聲文化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色去進行教育實踐,在營造一定的教育氛圍當中去建立屬于海南調聲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專屬基地,都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去完善海南調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的效果。通過學校教育制度的完善,在教育民間藝術發展的領域當中,在涉及到的方面去進行詳細的講解與實踐,都會加深傳承的效果,在營造濃郁的傳承氛圍里去進行保護的熏染,都會成為海南調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的良好方法。在教育基地的建立當中,展覽海南調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藝術成果。積極的以此為平臺,運用先進、科學的保護方法,將民間藝人和傳承人為我們保留下來的豐富的作品進行整理與保護,通過科學技術的專題展覽與講解,與大型表演藝術的展示和傳播,這樣不僅有利于海南調聲作品的保護,而且也促進了與時俱進的傳承,使得更公眾化的去認知、與體現其價值所在。四、海南調聲傳承與保護的意義對于海南調聲的傳承與保護的意義不僅是在于海南調聲這門藝術遭遇的“現代文明”的排斥和消解,更多的是讓調聲這一門藝術得到認可和重視。從最初傳統藝人的傳遞,到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競賽,一步步都是在潛移默化的對調聲文化的傳承,直至今年來舉行大大小小的傳承調聲活動,讓調聲不僅走進農村,走進校園,更多的是走進屬于民間藝術文化發展的“舞臺”,而傳承與保護調聲文化,不僅是對民間藝術的致敬更多的是讓文化多樣性不再失去原有的“多樣”色彩。傳承與保護的意義,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播,同時也是學習與進步的過程,隨著時代的腳步,親近的民間文化越來越少,而傳承與保護海南調聲文化也是在拯救親民的地方性文化。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大聲疾呼:“每一分鐘,我們的田野里、山坳里、深邃的民間里、都有一些民間文化及其遺產在死去。”海南調聲是具“歌?!敝Q的調聲民間藝術,正在面臨著時代的沖擊,海南調聲文化承載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與地方性民族特色的差異,這種文化模式代表著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多樣性。而傳承與保護海南調聲文化的意義在于在區域性的差異過程中,民族特色、民族風情都代表著不同民族之間的價值取向,是其思想和行為的一種體現。而在調聲的文化當中,也同樣具備著民族特點,表達著當地人的生活熱情與對生活的幸福向往,體現著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價值取向。使有價值的文化得以傳承、得以保護,就是其最大的意義。在傳承與保護當中,不僅僅是海南調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更多的是提醒:與其重要的特色民間藝術也面臨著傳承與保護的問題。地方性的民間文化的價值體現在“人的存在形式”和“文化形式”中,在文化功能領域,文化存在價值體現變得尤為重要。在發展中與時俱進使得海南調聲文化在世代相傳中,得到了更好的傳承與保護。主動、積極地進行具體文化功能的轉換,這是創新發展基本的方向。而文化的發展方向中,傳承的文化如何做到有效的保護仍成為時代的共同話題。海南調聲的傳承與保護這兩大問題都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海南調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傳統”與“創新”這些觀點的論述,都使得海南調聲文化存在的立意更深刻,也體現了海南調聲文化豐富的生活理念。
參考文獻:
〔1〕陳海波.對儋州山歌調聲及發展的一些思考[N].今日儋州,2009.
〔2〕袁冬梅.海南儋州調聲[N].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
〔3〕杜明娥.海南儋州山歌調聲的歷史文化價值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出版社,2015.
〔4〕韓亦姣.海南儋州調聲民風特色保護調查[N].中國統計,2014.〔5〕金花.淺談儋州調聲初探[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
〔6〕羊中興.儋州歌海[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7〕陳學明.生態文明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70.
〔8〕羊中興.儋州調聲山歌[M].??冢汉D铣霭嫔?,2008.
〔9〕符策超.海南漢族民歌歌謠[M].??冢耗虾3霭嫔纾?008.
作者:陳霞 單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 上一篇:茶樂和鋼琴藝術發展研究
- 下一篇:憲法實施路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