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教學在書法教育的現狀及意義

時間:2022-04-17 11:20:08

導語:篆書教學在書法教育的現狀及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篆書教學在書法教育的現狀及意義

摘要:篆書在歷史上幾經沉浮,實用性不如楷書和隸書,所以學習者寥寥,尤其在中小學階段,更是鮮有人涉足。那么,在今天的社會背景下,從書法教育的多元發展考慮,是否可以嘗試在書法初級教育中教授篆書?篆書教學會帶來什么好處,又會有哪些問題呢?重點論述篆書在中小學書法教學中的意義和遇到的問題,并結合書法心理學的實驗結論來驗證其可行性,以給中小學書法教育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關鍵詞:中小學;篆書教學;書法課堂

蒙學階段的書法教學歷來以培養書寫習慣與識字為主,且與科舉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時至今日,中小學階段的書法教學仍以書寫的美觀為主要目標。由于楷書的日常書寫比較多見,為了方便平時使用,故書法的日常教學多以楷書為基礎,也有少量的隸書和行書練習,但篆書在中小學書法教育中卻極為少見。

一、篆書教學在中小學書法課堂中的處境

篆書在歷史上的發展相較其他書體顯得異常薄弱。篆書書寫速度與結構的復雜性造成了識讀與記憶方面的局限,這就讓很多不懂古文字系統的教師無法順利教學,也讓學生望而生畏,導致篆書難進中小學課堂,不受師生歡迎。新中國成立以前的蒙學書法教育中也很少有篆書教學。除了在以篆書書寫為主的先秦時期和書法考據學興盛的清代,其他歷史時期如漢、唐、元都是將篆書作為書法現象,由個別書家進行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下,很難形成從小就學習篆書的社會風氣。由于文字的實用需求,楷書和隸書歷來是蒙學階段學習的主要書體,尤其是在科舉制度的影響下,更是形成了以端莊的楷書為規范字體的社會風氣,其目的便是應對科舉考試。晚清和民國時期的私塾教學受西學東漸的影響,也逐漸吸取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私塾的教育功能轉向了最基本的識字習文,書法所用字體也以社會廣泛使用且方便快捷的楷書和行書為主。[1](P.234)由此可以看出,晚清和民國時期的私塾書法教學基本上是以楷書為基礎,適當教授行書,其目的也無非是為了加強文字的實用性和書寫的審美性。再看現代教育體制下的中小學書法教育,其課程根據學年安排,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年級階段學習不同的書體,需要學習的字體依然以楷書和行書為主,雖然高年級階段也會適當增加草書的學習,但篆書學習仍然沒有影蹤。只有到了更專業的大學階段,才會設置篆書課程,這樣的課程安排也使學書者越來越認為學習書法應以楷書為基礎。在這樣的學習意識影響下,篆書自然就遭到了學書者的冷落。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文字的簡化改革,書法教學也相應地有所變革。在這樣的教育形勢下,篆書就更不可能成為蒙學基礎了,社會要發展,文字要簡便,一切以實用為訴求。直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傳統書法教學才重新興起。進入21世紀后,國家針對中小學書法教育接連頒布多個文件,逐漸明晰了中小學書法教育的迫切性,使書法教學的模式和內容變得豐富起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全面貫徹,全國的中小學及社會上的培訓機構也逐漸認識到書法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在學校及校外培訓班開設書法相關課程。學校的書法教師隊伍也逐漸建立起來,大學也開始招收書法專業的本科及碩士生,但書法教學所用字體依然以偏實用的楷書和行書為主,其本質和科舉時代的需求相似。雖有個別教師會教授隸書,偶爾也涉及篆書,但篆書的整體教學依然步履維艱。

二、篆書教學在中小學書法課堂中缺失的原因

當前,很多高校教師、研究生,乃至中小學的專、兼職書法教師,都在積極關注并思考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未來發展。2013年1月,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在小學5~6年級即可進行五體的欣賞學習,感受各種書體的美;初中階段,就可以嘗試書寫其他書體以及篆刻。”由此可見,篆書的教學在初中即可提上日程。由此也可以看出,《綱要》中涉及的書法教學內容與21世紀以前相比有了變化———它表明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即可認識、欣賞篆書,并可在初中階段開始練習篆書及篆刻。但是,為什么開設篆書課程的學校寥寥無幾呢?為什么教師不去主動開設篆書課程呢?篆書教學在中小學書法教育中為什么沒有開花結果呢?筆者嘗試從社會層面、學校層面、教師層面、學生層面逐一分析。(一)社會層面。社會的氛圍和需求會影響人們的學習選擇。雖然國家政策為中小學書法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傳統文化也需要社會功能的促進方能更加繁榮。書法在傳統文化中屬于六藝之一,但在現今科技發達的社會中,書法變成了人們休閑時修身養性的藝術性娛樂活動,其實用性大大減弱,而篆書作為結構最為復雜、繁瑣、難識、難記的書體,其社會實用功能就顯得更為弱小。(二)學校層面。學校一方面踐行國家的教育主張及相關政策,另一方面滿足社會的需求和發展,所以學校以服務應試教育為主,以學生的素質發展為輔。中小學書法教育相關政策頒布以后,全國中小學開始積極響應,設立專、兼職的書法教師。但大多數學校只是給“弘揚傳統文化”披上了一件外衣,實際考慮的仍是如何讓學生以美觀大方的書寫提高成績。在這樣的情況下,篆書的教學就顯得不合時宜,跟不上學校的目標和發展方向。當然,也有一些書法特色學校重視發展學生的書法水平和審美能力,對書法五體皆有涉及,但其篆書教學依然是淺嘗輒止的。(三)教師層面。篆書教學對教師而言是個很大的挑戰。書法教師必須經過對篆書的長期學習和深入研究,通曉篆書的發展源流及技法,才能在課堂中自如講解并示范。前些年,中小學書法教師隊伍魚龍混雜,各科教師兼課的現象比比皆是,要想成功教授篆書是不現實的。近幾年來,學校逐漸引進了一些書法專業的人才,這才讓篆書教學有了一絲希望。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少有教師主動去觸碰篆書,教學基本還是以學生更能接受的楷書和隸書為主。(四)學生層面中小學生一般是以漢語拼音來識讀漢字,多年來,他們一直是楷書簡化字的學習者,基本上沒有接觸過繁體字,對于篆書字體更是難以接受和識讀,必須依賴教師的講解方能入門,所以篆書對于中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文字障礙。通過上述各個層面的簡要分析,我們總結了篆書教學缺失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進一步探討篆書教學的意義。

三、篆書教學在中小學書法課堂中的現實意義

(一)篆書教學的文字學意義。清代大書家何紹基認為,楷書以源自篆、隸才是正軌,因此他對由篆、隸演化成正楷的北碑極為尊崇,并當作自己習字的典范,他堅持書法須以篆、隸為起點,這也構成他評論書跡的標準。他強調書法要有“樸”的面貌,而“樸”就是篆體和隸體的古雅意味。學習篆書不僅能讓學生學會基本的寫字技巧,更可以從文字的角度去識字。中小學的書法教學,除了練習技法,更應從文化角度滲透書法思想。梁漱溟先生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生活的種種方面。[2](P.188)所以在給學生教授篆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講清楚篆書的源流及文化,這樣才能讓學生走進書法文化的世界。我們在古人的書法論述中發現,他們特別善于從天地、星象、鳥獸等大自然造化中汲取書法靈感,這與古人特別重視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以及“師法造化”的藝術創作傳統有密切關系。蔡邕在《篆勢》里對篆書的推崇和描述,基本上也是采用師法自然現象的方式,所以在他的文章里,出現了龜文、龍鱗、黍稷、蟲蛇、水露等自然界的動植物及景觀,他要求習書者掌握其動、靜、長、短、頹、蘊、凝垂、縱橫等精彩而細微的變化,故而造成篆文千變萬化、多姿多韻的藝術美感及視覺享受。[3](P.223)《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提出,應努力培養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但由于應試制度的影響,學生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很難培養對漢字的興趣。筆者認為,篆書教學正好是個契機,它既可以讓學生脫離一般的文字思維,進入另一個文字系統重新認知漢字,又可以通過古人造字的故事及篆書的象形性來拓展學生思維,最終讓學生重新理解漢字的意義。這樣不僅完成了書法教學,更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和眼界,提升了學生的興趣,也貫徹了《綱要》的精神。(二)篆書教學的心理學意義。清代何紹基認為,只有以篆書作為書法練習的基礎方能對其他書體有益。而臺灣心理學家高尚仁在其心理學實驗中也證實,學書應從篆書開始是有道理的。高尚仁在肌電反應實驗中證明,篆書適合書法初學者掌握。其研究結論如下:若以肌電反應的強弱來說明書寫各種書體時的肌肉活動量,那么書寫篆書時的肌肉活動量最低。這就是說,篆體書法對肌肉活動的要求最低,所以最便于初學書法的人掌握。篆書同時也是經常練習書法的人運筆時最感輕松的書體,其次是隸書,再次是楷書。如果用肌電的強弱來代表書法學習及練習的難易程度,那么篆、隸兩體應是最易入手的書法形式,也是書法入門階段最應鼓勵學習的書體。[4](P.190)高尚仁還認為,不同的書體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的難易程度是有區別的。篆、隸二體較草、楷二體易于操作,篆隸之間則以篆體最為輕易。整個書法入門及練習時的操作簡易度排序,應該是篆、隸、楷、草,而這個實驗結論與傳統的看法迥異。高尚仁在實驗中還發現,書寫篆、隸二體時不但手臂肌電量比書寫楷、草時要低,同時呼吸比率也長過楷、草書體。這兩項結果結合在一起,說明在書寫篆、隸兩種書體時,能夠同時造成呼吸轉緩(吸氣時間加長)和肌動量要求較低兩種身體現象。以這種理論觀點來看,篆、隸二體的優越性就更為突出了,而在兩者之間,篆體的優勢顯然更勝一籌。[5](P.190)所以在課堂實踐中,篆書的練習可以使學生心神安寧,呼吸勻靜,這對中小學生的心態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篆書教學在中小學書法教育中有著重要意義,學校與培訓機構應大力支持書法教師進行篆書的教學。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擺脫一般書體教學的慣式,除了字體練習之外,更應逐步滲透篆書文化,讓學生從文化的高度認識、了解篆書,加深對漢字的熱愛,從而進一步提升篆書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曹建,徐海東,張云霽,等.20世紀書法觀念與書風嬗變[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2.

[2]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高尚仁.書法藝術心理學[M].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3.

[4][5]高尚仁.書法心理學[M].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作者:雷森林 單位:忻州師范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