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聲樂演唱技巧及教學分析
時間:2022-05-18 04:09:26
導語:民族聲樂演唱技巧及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聲樂演唱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中至關重要,是民族聲樂作品完美表達的基礎。民族聲樂演唱形式多種多樣,但大多以真聲為主。隨著歲月的推移,中國民族聲樂吸收了美聲唱法的發聲方法和教學體系,借鑒了美聲唱法的系統教學,在真聲的基礎上融入了假聲,形成了一種科學、規范、特色的混聲演唱形式。本文闡述了民族聲樂演唱中技巧的重要性,結合筆者多年學習、演唱、教學中的經驗,從呼吸方法、發聲技巧、共鳴腔體、咬字吐字等方面對民族聲樂演唱訓練方法與技巧進行闡述,以期對學習者提供啟發和幫助。
關鍵詞:民族聲樂;演唱技巧;教學方法
一、民族聲樂演唱中技巧的重要性
(一)民族聲樂演唱的概念。民族聲樂演唱就是俗稱的“民族唱法”,是由中國各族人民按照自身的審美習慣和情趣愛好,創作和發展起來的歌唱藝術的一種演唱技巧。中國民族唱法包括戲曲演唱、說唱唱法、民間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本文論述的主要是新民族唱法,也就是現階段公認的較為科學、規范的一種歌唱方法,特點是音色甜美明亮,聲音位置靠前,咬字吐字清晰,情感運用到位。這樣的演唱方法被很多專業院校學習、研究、采納并融入到教學當中,培養了諸多優秀民族聲樂藝術家,如宋祖英、閆維文、吳碧霞等,為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做出了貢獻。(二)民族聲樂演唱中技巧的重要性。1.民族聲樂演唱技巧是演唱者能力的體現。一名優秀的歌者應該具備扎實的聲樂基本功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時根據藝術作品的特點,選擇恰當的聲樂技巧,通過對氣息、聲音、位置、咬字、情感上的控制,把藝術作品完整地呈現給聽眾。演唱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是由聲樂演唱技巧來體現的。例如民族聲樂作品《孟姜女》,它是一首變奏型多段體曲式結構的聲樂作品,篇幅較長,通過對一年中四個季節的描述作為引子,講述孟姜女等待丈夫歸來的情景。作品音域很廣,從小字1組的D到小字2組的bB,作品對感情處理要求頗高,情緒哀怨悲憤,其中有很多細節加花處理,還有諸多轉調,難度較大,需要歌者有較強的歌唱能力和技巧[1]。2.民族聲樂演唱技巧是藝術作品完美演繹的基礎。一首聲樂藝術作品是由音符、節奏、節拍等組合起來的綜合作品,把握好作品的音準、節奏、快慢、強弱等需要具備一定的聲樂演唱技巧。只有歌曲演唱者在表演中充分地掌握演唱技巧,并將自己飽滿的情感融入藝術作品中,才能完美地演繹出詞曲作者原本要表達的深層含義。例如古曲《長相知》,選自漢樂府民歌,石夫曲,bE調。根據古曲的演唱風格,要求演唱者需要綿長的氣息,演唱節奏自由,情緒到位,作品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呼天為誓,直抒胸臆,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和執著堅定。雖然篇幅短小,但是需要良好的演唱技巧和飽滿的情感才能完整地演繹好這個作品。3.民族聲樂演唱技巧有利于推動聲樂藝術的發展。我國民族聲樂起源于人民的勞動生活,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積累沉淀,形成了別具特色的一種歌唱形式。特別是到了近現代,聲樂藝術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人體解剖學等,在演唱技巧上達到了很高的一個層次。科學的真假聲結合、音域的拓寬、高音的突破、花腔唱法等都是對聲樂藝術在歷史發展中的一種推進。比如胡庭江改編的《青春舞曲》,它是在王洛賓那首新疆短小精悍的《青春舞曲》基礎上,保留了原來的民族特色,在節奏和旋律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融入了很多高難度技巧演唱,大膽地使用花腔,使作品錦上添花,熠熠生輝。
二、民族聲樂演唱技巧在教學中的訓練
(一)呼吸方法。氣乃聲之源,想要有好的聲音必須具備強大的氣息。氣息的控制在呼吸,呼吸是人生存的一種生理現象。在歌唱中,對呼吸的要求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三種。在民族聲樂演唱中,多采用胸腹式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方法的特點是吸氣時胸下部分肋骨和腹部周圍向外擴張,橫膈膜向下,這個時候我們會感覺把氣吸到身體里,肋骨撐開,小腹到陰部作為一個支點,后腰長尾巴的地方作為一個支點,前后形成對抗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告訴學生把氣息往下放,吸深一些,吸到腰、腹部、陰部、腳跟,目的是要讓學生有意識地把吸氣吸得更深。有了深層次的氣息后,還需要懂得如何運用這個氣息,也就是呼吸,一吸一呼相互配合。最常用的訓練方法就是快吸慢呼,口鼻同時吸氣,腹部在吸氣的同時向下向外擴張,瞬間讓身體充滿氣息,然后咬緊牙關,舌尖頂住牙縫,把氣息有控制地從牙齒縫里呼出,發出“Si”的聲音,盡量做到讓氣息綿長持久,這個練習要避免僵硬,練習時要感覺輕松柔和。(二)發聲技巧。民族聲樂的聲音特點是音色甜美明亮,聲音位置靠前,歌聲飽滿嘹亮。如何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歌者聲音條件外,正確的訓練方法尤為重要。把人體比作一個樂器,聲帶就是發聲體,氣息震動聲帶發出聲響。想要這個聲音高亢嘹亮具有穿透力:首先要抬起笑肌,小舌頭要立起來;其次要把聲帶自然拉直閉合,讓氣息順著喉嚨呼出,找準鼻竇和眉心的點;最后像線穿針鼻一樣,讓聲音從“針鼻”這個點穿出來,聲音從高位置上唱出,集中明亮。在訓練的時候先用“哼名”練習,打通鼻竇,找到高位置的點;再用“i”練習,演唱歌曲的時候可以先用“i”唱,把樂曲唱順了再唱歌詞。這個練習有益于歌者樹立正確的發聲觀念,調整出最好最集中的音色,學習民族聲樂的可以考慮以下幾首歌曲來訓練調整自己的音色,《枉凝眉》《越人歌》《關雎》《長相知》等。(三)共鳴腔體。民族聲樂演唱技巧中,發聲共鳴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發聲時,氣息震動聲帶所發出的聲音叫做“基音”,它的音量很小很微弱,在歌唱時,人體的各個共鳴腔體會把這個“基音”共振,產生大量的泛音。在強大的氣息基礎上,通過共鳴腔體就可以得到洪亮圓潤具有穿透力的聲音。人體的共鳴腔體大致可分為頭腔共鳴、口腔共鳴、胸腔共鳴。其中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是不可調節的共鳴腔體,只有口腔共鳴可以調節,可以通過調節口腔共鳴來尋求想要得到的聲音。在演唱中,將人聲劃為高、中、低三個聲區。民族聲樂演唱技巧中,要發揮好各聲區的共鳴特點,使各共鳴區域能夠混合過度,聲音上下通透[2]。在歌唱訓練中,要做到從高聲區的點到胸腔的點統一,也就是常說的要在一個位置上歌唱。高聲區明亮靠前,低聲區要到胸腔,找到豎著的感覺,這樣的聲音才結實具有立體感。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去尋找豎立拉直的感覺,胸腔、面罩、鼻竇、額竇、頭頂在一條直線上,各個共鳴腔體要協調利用上。在練習中可以選擇練習“Yu”,嘴噘起,找到額竇位置,音量從小到大,慢慢找到共鳴再擴大音量,通過這個練習可以找到正確的共鳴。(四)咬字吐字。中國民族聲樂要求字正腔圓,以漢語習慣為基礎,講究語言的韻律,強調咬字吐字的過程。中國的漢字非常復雜,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一共39個,各地區又有自己的地方方言,所以在咬字吐字上一定要嚴格糾正發音錯誤。咬字要求:咬準字頭,延長字腹,收住字尾并歸韻。咬字時要咬在嘴唇上,咬字嘴唇動作要到位,才能把字咬住,但又不能咬得太死,太過僵硬。吐字要求:清晰有力,常用的吐字方法有崩、打、粘、寸、斷。“崩”要求唇部緊閉然后把字用力彈出;“打”要求舌頭和牙齒的爆發力將字快速送出;“粘”要求將字頭往后慢慢過渡到口腔;“寸”要求氣流輕輕摩擦過渡到口腔;“斷”要求快速把字收住。除了咬字吐字,在歌唱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聲調問題,就是常說的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合理地運用好聲調才能使語言抑揚頓挫,歌唱具有感染力。(五)風格塑造。中國民族聲樂作品的風格大致分為地域性民歌、藝術歌曲、創作歌曲幾種。在歌唱不同作品時應注意把握不同作品的藝術風格。比如在演唱地域性民歌時,要注意歌曲的曲調和獨特的語言特色。南方地區多以小調、小民歌為主,比如《茉莉花》《小河淌水》《洗菜心》這些作品,演唱時多注意歌曲的韻味,在演唱技巧上不要過多地打開,也不要太過深唱,抬著笑肌稍微橫一點唱。湖南民歌《洗菜心》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一首花鼓小調,使用地方方言演唱,并有大量的加花處理和花舌技巧,作品俏皮、逗趣。教師在教授這個作品時要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學習湖南方言,深入了解湖南花鼓戲的戲劇特點,掌握好劇中的故事情節和起伏,把劇中主人公開篇時輕松的平靜心情到丟戒指的驚慌再到圓滿結局后羞澀與竊喜三個階段的內心經歷演繹出來。北方民歌特點高亢遼闊,多以大調為主,在演唱時要把握好歌曲的情緒。如陜北的“信天游”,西北的“花兒”,藏族地區的“長調”。這些歌曲風格高亢、悠長,旋律起伏大,音域廣,在演唱時氣息要吸地深,喉嚨和口腔要打開,適當地多用真聲演唱,多注意作品寬闊豪邁的氣勢。一名優秀的歌者除了對藝術作品的風格把握外,應該具備獨特的自我風格特點。教師在教授學生時要多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的學生不可“千人一聲”。根據不同學生的聲音條件和個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挖掘學生的聲音潛在特性,加以培養和雕琢,塑造每個學生不同的演唱風格。(六)情感運用。歌唱藝術是以聲傳情的一門藝術,所以在歌唱中,情感的運用尤為重要。我們常常會遇見嗓音條件特別好、演唱技巧和方法也不錯的學生,但在實際演唱中表現出來的卻是歌聲淡然無味。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想象力,沒有將情感注入歌唱中,使得歌唱無法動人心弦。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創作背景、詞曲作者要表達的本意;其次要加強學生的體驗感,比如實地采風、觀看相關優秀作品、教師示范等;最后要學生勤加練習,設身處地地將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融入歌唱中。在演唱一個作品時,要對作品進行一個整體設計,段落之間情緒的起伏差異、句與句之間氣口的轉換、音符時長時短的控制以及重音和弱音的處理、歌曲是強收還是弱收等。把握好作品的細節和情感特點,結合好的演唱技術以聲帶情,只有這樣才能把歌唱的藝術性表現得淋淋盡致,感染聽眾。
三、結語
如何正確掌握民族聲樂演唱技巧,把技術運用到歌唱中,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們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吸取更好更科學的方法,勤加思考、扎實勤練、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打好堅實基礎,為傳承和發揚民族聲樂演唱做好功課。
參考文獻:
[1]楊芳.民族唱法在演唱中的若干誤區及其教學策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6(6):53.
[2]陶婷.淺談聲樂技巧在聲樂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性及影響[J].中國民族博覽,2015(6)89-91.
作者:趙雅琴 單位:廣東文理職業學院
- 上一篇:項目教學法在影視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高校民族聲樂表演教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