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類皮具設計教學論文
時間:2022-01-24 11:40:59
導語:鞋類皮具設計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重“藝術性”的教育模式及其影響
(一)在基礎課程方面在藝術類高等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藝術學院中,鞋類與皮具設計方向是一個面向藝術類學生進行招生的專業。此類院校,一般都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繪畫基礎較強的學生,致力于培養出最優秀的設計人才。下面我們拿“素描”這門基礎課程為例,進行此教學模式的分析。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作為研究和再現物象的一種方式,是繪畫以及設計和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是訓練造型能力的基本手段。高等院校中針對“素描”這門基礎課程,基本上已經形成了面向繪畫等純藝方向的“專業素描”以及針對設計專業開設的“設計素描”這兩門不同的課程。“設計素描”與傳統素描不同,主要培養的是學生對物體形態的提煉能力、抽象思維以及創造能力。這些有助于學生了解客觀對象的內在構成關系,形成對外觀形式的整合感,達到主動性的認識與創造。使其具備敏銳的視覺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形成對未知領域的創新能力。
(二)在專業課程方面一般高等本科院校的專業教師,對其必須具有嚴格的學歷要求。而對于鞋類與皮具這個行業,我國在近十年內才開始在個別高等院校設置相關專業,所以具有全日制本科學歷的畢業生少之又少。而在企業里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師傅”,也只能對著高等學府的大門望洋興嘆。這就導致了具有在高等院校教學資格的專業教師極少。因而其培養的學生的工藝及專業技能欠缺,往往只會紙上談兵,所設計的作品沒有實際用途。下面拿“制鞋工藝”這門專業課為例來對這一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在設備條件的層面上來說,此類高等本科院校雖說擁有雄厚經費和國家政策上的支持,但此類學校開設的“工藝實驗室”,設備往往不夠齊全,加上很多教師自身對于機器的操作技能掌握有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真正模擬企業流水線的工藝流程,只能停留在最基礎的工藝環節——車縫工藝上。而學生對于其他工藝的了解只能通過書本上的理論,無法親手操作。在對學生工藝技能的要求上,一般是以“了解”為主要目標,所以對于制鞋工藝不能達到全面掌握。對于縫紉機的操作,只能達到“會用”的層面。更不要說對材料、裁斷、底部件、繃幫、整飾等環節的掌握了。學生在工藝的學習中,很大程度上是“依葫蘆畫瓢”。
(三)院校環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藝術類高等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一般都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素質相對較高的學生,在這樣良好的大環境下,對學生人文素養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很大的優勢。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如何培養出價值觀、正確道德情操高尚、人生態度積極、文化氣質良好等特點鮮明的優秀人才,是近年來高等院校一直在探討的問題以及努力的方向。就此方面,藝術類高等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有著極大的優勢。學生在校期間可以通過選修課、講座、豐富的校園活動及各類展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拓寬視野,完善知識結構。對于本專業的學生來說,通過大學的課程不只學會了鞋類與皮具設計,而且對各個領域都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設計過程中,可以融入更多行業的技術材料以及表現手法,為自己的作品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四)此種教育模式下產生的影響在這類高等院校鞋類與皮具設計專業的教學中,重“藝術”輕“技術”的模式顯而易見,而這種教育模式對此專業的學生造成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這種“藝術性”的教育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此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一般有著很高的藝術修養、較強的手繪能力、獨特的審美視角、敏銳的潮流嗅覺以及敢為人先的創造力。但是,這些優勢也只是一方面的。在就業過程中,這種重“藝術性”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鞋類與皮具設計方向的學生到具體工作崗位后處處碰壁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今,國內皮革行業的大品牌,如百麗、星期六、奧康、紅蜻蜓等在出口退率下降、人民幣不斷升值、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的背景下,走的每一步都不敢拿企業利潤來開玩笑。這類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往往偏向“藝術品”,無法大規模應用于生產,所以大部分企業在面對此類“只會畫圖”、“天馬行空”的學生都很無奈,最終此類學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很多都被拒之門外。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藝術性”的畢業生紛紛轉行,留在這個行業的學生,由于自身發展和企業發展的眾多原因也有很多已不再從事產品的設計,而轉向企業中的管理、營銷以及其他方向發展。這就是為什么鞋類與皮具設計這個行業,經常處在“缺人才又招不到人才”的尷尬境地。
二、重“技術性”的教育模式及其影響
(一)在基礎課程方面在開設鞋類與皮具設計專業方向的眾多學校中,高職類的大專院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尤可代表重“技術”的教育模式。與高等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更為密切,是一種直接為社會培養服務企業的人才的教育模式。下面仍以“素描”這一基礎課程為例。在這種重“技術性”設計教育的教育模式下,在素描的訓練中加入與本專業緊密相關的實物素描練習,才是更為實際的。在鞋類與皮具設計專業中,鞋靴、箱包、皮飾品是最終的產品,所以在教學中安排了石膏幾何形體→鞋底→鞋楦→成品鞋→箱包等的素描教學。這種循序漸進的專業素材練習,代替了以往以瓶罐、水果為主體的素描教學。通過對專業素材的訓練,不僅可以逐步掌握繪畫的技巧和表現的風格,而且還與專業課緊密相連,為后繼的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專業課程方面在此類高職大專類院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中,對專業教師學歷的硬性規定相對來說就松了許多。這樣一來,許多具有豐富實踐操作能力的老師可以走上講臺,為高職類院校重“技術性”的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礎。下面仍以“制鞋工藝”這門專業課為例,對此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從設備條件層面上來說,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很重視實踐教學,一般都會對鞋類與皮具這個專業方向耗費重資,在學校里建設一個模仿企業流水線的“實驗室”,以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能親自動手操作。由于此類院校中專業教師對各個設備和機器具有熟練的操作能力,學生在校期間,基本上可以完整地了解和掌握所有的制鞋工藝技術。在這種對工藝要求極高的“技術性”教育方法下,學生會十分重視工藝這門課程。
(三)院校環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高職類的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無論是在教師學術素養還是學生綜合素質上,都與高等本科院校差距甚遠。所以在硬件條件不夠、學生綜合素質較低的雙重背景下,高職類院校的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太多的條件去擴充知識面,拓寬視野,完善知識結構。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校開設的公共選修課、講座、展覽以及比賽,也在很大層面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即使所有學生都有著渴望探知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注定只有少數學生能通過學校教學以外別的途徑去獲得。同時,重“技術性”的教學模式某些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在藝術世界里的發展。
(四)此種教育模式下產生的影響由于職業技術類院校和培訓機構培養的是直接服務于企業的美工、樣板師、跟單、QC(質量檢測)、營銷等崗位的技術類人才,重“技術性”的教育模式顯而易見。而這種教育模式對該專業的學生發展造成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這種重“技術性”的教育模式,使得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在此教育模式下,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把自己設計的一款產品,通過所學的專業技術,完整地加工制作出來。這樣動手能力極強的學生,從就業層面上來說,得到了企業的充分肯定,加上高職層次的學生相對來說比較能吃苦耐勞,在企業高速發展的今天,這種“技術性”較強的學生基本上都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但是我們看到的也不能僅僅是這些就業上的優勢。學校培養出的人才,不能只停留在推向社會,推向企業,推向就業崗位的層面上。調查顯示,鞋類與皮具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后3-5年中,仍在這個行業的人數并不多。這種“技術性”能力較強的學生一般在企業中也從事著“技術”類的工作。在設計過程中,只能通過模仿制造“山寨”產品,無法突破創作瓶頸。長時間下來,很大程度上找不到自身的存在感和不可替代感,缺少對職業的規劃,而企業的發展和轉型也對此類學生產生了較大的沖擊。這就說明這種“技術性”較強的學生在藝術修養和創新能力上的薄弱直接導致了自身以及企業甚至行業的發展局限。
作者:陳安琪單位:廣東白云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師
- 上一篇:三大構成設計教學論文
- 下一篇:計算機設計基礎課程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