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中“三觀”教育的創新途徑
時間:2022-04-16 03:05:50
導語:人才培養中“三觀”教育的創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思想教育是對學生傳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是傳授“為人民服務”人生觀的教育,是傳授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教育。學生的思想教育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三觀”教育。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們在注重知識教育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學生們“三觀”的培養。鑒于此,文章針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人才培養中“三觀”教育的創新化發展策略展開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主流意識形態;新媒體素養
眾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和積極的教學促進作用,是新時期我國高校傳播與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發展、環境變遷,在新媒體的背景下,諸多負面信息必然會對高校學生的自身價值觀產生一定消極影響。一方面,海量豐富的信息以及資源無疑會讓大學生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思想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另一方面,傳統高校人才培養理念與模式相對落后,無法滿足新時代高校學生的發展需求[1]。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全面增強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教學效果,在真正意義上提升高校大學生綜合素養與道德品質。
一、主要特征解析
(一)高校教學環境更加復雜化。隨著各類新興媒介的不斷融合發展,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平臺與途徑變得越來越豐富,并且人際交流與溝通變得更加便利化、實時化[2]。然而事與愿違,新媒體環境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但沒有更加拉近,反而是在“互聯網+”時代變得“漸行漸遠”—信任危機增多、心理問題、人格問題日益凸顯。客觀而言,當今相當一部分高校大學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網絡孤獨癥與手機綜合癥。并且從另一角度看來說,所謂的新媒體大環境,不但是人們逃避現實、發泄情緒與交流溝通的場所,還是一些社會動機不良分子、違法亂紀之人報復社會、進行違法犯罪行為的全新渠道。倘若高校大學生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自我管控能力,便容易在網絡世界中迷失自我。鑒于此,高校教學環境已然呈現出一定的復雜化局面,必須得到重視。(二)高校思想教育資源更加多樣化。眾所周知,高校傳統意義上的思政教材及資料通常都是以理論方針政策等內容為主的,因此在教學模式與教學體系上已然存在了一定的滯后性與落伍性[3]。當今社會,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傳統教學資源的單一性更為凸顯,并且與時代脫軌,無法達到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目標。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各類信息資源的獲取途徑更加多樣化、豐富化,能夠跨越國界、種族進行實時傳播。基于此,高校思想教育資源的獲取途徑也應當更加豐富且立體。例如,高校師生可在網絡上下載一些優質的教學公開課、專題講座或是經典微課視頻等。除此之外,由于信息傳播速度加快,教學資源也必須得到及時的更新與升級,使得資料內容更為豐富化、多元化和精準化。(三)高校“三觀”教育模式更加創新化。從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來看,傳統“三觀”教育的授課空間與授課時間受到了一定限制,通常都是由教師在教室中完成主講,由學生負責對相應知識進行學習、理解與消化。在新媒體大幕開啟之后,高校的“三觀”教學模式更加創新化,已經不受地點、時間、方式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例如,高校學生能夠結合并利用先進的網絡資源與信息技術,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并不一定都要在課堂上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與教學體系無疑是更自由、合理的。此外,與傳統的教案設計及備課相比,當前高校教師的負擔與工作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與減輕,并且伴隨著教學理念的轉化與升級,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多樣,高校“三觀”教育整體模式也必然會不斷得到創新與優化。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多元文化降低了高校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過去,我國傳統媒體的環境相對固化單一,大學生在日常接觸各類信息的形式過程與渠道相對簡單。然而伴隨著新媒體時代大幕的正式開啟,各類信息與網絡資源的傳播速度與普及程度迅速提升,使得高校大學生們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與互聯網聯接,便能夠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接收、接觸到各類網絡信息,并且能夠借助各類不同的網絡平臺感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價值文化與意識形態[4]。顯而易見,新媒體時代多元文化的影響與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會降低高校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以及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感。(二)新媒體技術革新升級提升了人才培養中“三觀”教育的難度。在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借助灌輸式教學理念進行單向化的“三觀”教育。由于課本以及教材中的內容在更新上存在一定滯后性,因此課堂教學與現實社會存在一定差異。新媒體環境無疑為高校學生提供了更多開闊視野、創新思維的延展性空間,讓高校學生們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各類信息的收集與接收過程中。其思想必然變得更加活躍,并且能夠擁有自己獨立的觀點、理念和見解,會對各類社會問題更加關注。倘若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無法對“三觀”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更新,而且沒有利用各類新媒體技術展開創新性教學,那么此類課程必然會缺乏吸引力與生動性,無法滿足高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理念。長此以往,高校大學生也將會對“三觀”教育課程產生一定的抵觸與拒絕情緒。
三、可供選擇的三大創新路徑
(一)開辟“新領地”,積極構建新媒體教學平臺。新媒體環境下,高校“三觀”教育想要得到創新化發展與升級,首先需要集中精力、設定目標、開辟“新領地”。新媒體平臺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全新陣地與全新途徑,因此,高校必須要重視與關注新媒體平臺的創建與完善工作。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增強與擴展新媒體教學平臺的廣度與深度,突出線上教學的主體特色,積極引導和組織學生們在新媒體教學平臺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實踐,進而全面增強“三觀”教育的實效性。具體來講,高校需要把握當代大學生不同喜好與不同性格特征,結合網絡熱點及焦點創建教育網站。這一體系不僅要涵蓋高校大學生們進行主流學習的網站,還要構建一個能夠充分滿足生生互動或是師生交流的優質大平臺,為高校學生“三觀”學習各項活動提供有效保障。此外,高校還應將校園文化融入“三觀”教育新媒體平臺上,可以在平臺中設置一些專欄,充分展現高校辦學精神、辦學理念、校訓、校歌、校園文化等內容,從而有效吸引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線上教育教學各項活動之中。(二)實現線上線下完美結合的創新“三觀”教育模式。當前,各類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為高校“三觀”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也為高校“三觀”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教師必須要科學化、合理化、有效化地利用各類新媒體技術手段對現有教學模式不斷進行創新與升級。在新媒體時代大環境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三觀”教育模式值得信賴與推薦。將兩種教學方式的完美結合、相互作用、相輔相成,能夠讓高校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教育體驗與收獲。具體來講,在線上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將學習內容在新媒體平臺上提前,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資料預習與先行理解。與此同時,教師應鼓勵高校學生針對教材內容提前準備相應的學習資料,例如真實案例、法律法規、教學課件等內容,進而在預習環節中做到有的放矢、精心準備。此外,教師也可以結合當前時政熱點專題與熱點話題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與交流,讓學生們充分發表自身觀點與看法,教師在旁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們的思想觀念能夠始終朝正確方向發展。在線下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借助新媒體技術,并將各類信息化知識中較為抽象化、復雜化的思政理論內容變得具體化。全面提升“三觀”教學的生動性、先進性與趣味性,激發高校學生們對“三觀”教育的主動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將線上討論的一些熱點話題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并且深入挖掘與探索各類話題,讓高校學生們能夠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念,經過優質的線上線下互動教學,全面提升新媒體時代高校“三觀”教學的感染力及有效性。(三)在人才培養中強化教師以及學生的新媒體素養。除了上述兩大有效策略之外,在新媒體大環境下,高校想要全面創新“三觀”教育模式與方法,還需要強化教師及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講,教師應當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自覺遵守網絡秩序,同時要結合系統化的“三觀”教育要求強化自身的思想道德觀念與個人品質,并且做到不輕信、不謠傳各類虛假信息與不實新聞,拒絕網絡暴力,綠色上網。與此同時,還要借助各類新媒體技術與新媒體素材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并且對各種信息進行有效的甄別與篩選。對于高校教師來講,其自身必須要扭轉傳統固化的教學觀念,能夠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技術的優勢,積極參加由學校組織的各類新媒體教學技術方面的學習與培訓。進而將更多網絡流行元素與新媒體教學技術融入“三觀”教育各個環節中,力爭為學生們創建優質的、愉悅的教學環境。
四、結語
新媒體大環境下,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三觀”教育創新化發展之路可謂是“任重而道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要不斷探索、不斷鉆研、不斷反思,力爭尋求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教學策略與手段,積極培養高校學生成為具有較高新媒體素養的優秀人才,讓高校“三觀”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水平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馮茂森.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分析[J].山西青年,2019(20):140.
[2]戴家芳,朱平.以集體主義精神為核心的大學生“三觀”教育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6(05):160-163.
[3]孫宏利,劉文永,黃碧珍,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要素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472-476.
[4]邸爽,黃亮.校園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新[J].管理觀察,2017(35):108-109.
作者:徐宗敏 單位: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電教媒體對美術課堂教學的作用
- 下一篇:少兒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及就業拓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