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學習中心建設實踐探索
時間:2022-08-30 09:59:41
導語:社區學習中心建設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背景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轉變特大城市發展治理方式,完善國家中心城市治理體系,建設高品質宜居生活社區成了社會建設的根本任務之一。如何堅持以政府治理為主導,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為目標,探索一條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符合特大城市治理規律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新路引人深思,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也成為了社會建設的根本任務之一。社會治理的關鍵落腳點是社區治理,而社區教育無論在社會治理還是在社區治理中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以滿足市民多樣性、多層次教育和學習需求的教育活動,是社區公共事務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門在《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中就提出“推動社區教育融入社區治理,不斷豐富社區建設的內容”。青羊區不僅是全國最早的八大社區教育實驗區之一,也是首批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數字化學習先行區。在30多年的社區教育實踐中,區域統籌是青羊區推動社區教育工作、創建學習型城區的重要策略,在實現區域統籌的工作路徑中,區級社區教育學院、街道社區教育學校、社區的教育工作站三級社區教育陣地是推進學習型青羊建設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參與體,也是實現社會治理、推動社區建設的重要力量。早在2006年,青羊區就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要求下,將在各社區建立社區教育工作站納入政府統籌發展規劃中,經過幾年發展,社區教育工作站覆蓋了青羊各街道社區,為區域內各類人群開展終身教育服務。但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政府主導社區公共教育服務中心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均存在不足的問題,社區居民很難從社區教育中獲益。市民對社區教育的反饋也表明:不僅社區教育的參與率和滿意度不高,甚至連社區教育的知曉率也較低,這一切都不利于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在社區治理中應用的作用。那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終身學習需求和對美好生活強烈向往的新形勢,如何在社會治理的構架下,堅持黨的領導,推動社區教育的發展,從而服務社區建設是值得每一位社教人思考的問題。
二、問題分析
依照《成都市社區教育促進條例》,區街居三級社區教育陣地的定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參與社區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有所側重的。社區教育學院在課程開發、教育示范、業務指導等方面承擔著不可替代的專業性、示范性和指導性的引領任務,是推動社會治理、社區建設和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區域“領頭羊”。街道的社區教育學校是街道轄區組織實施的社區教育活動的承擔者,是實現社會治理的重要參與體。而面向社區市民的社區教育服務,是由作為三級社區教育最基層和最貼近市民的社區教育工作站具體提供的,是社會治理的直接參與體。由此可見,三者在社區治理中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三者的功能不可替代,三者的作用不可混淆。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區級社區教育學院在組織結構、人才儲備、資源整合、業務能力等基礎條件方面往往比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自覺和不自覺地過多介入了本應由街道社區教育學校和社區教育工作站承擔的工作,甚至替代了一部分街居兩級社區教育組織機構的職能。另外,由于區級社區教育學院在統籌方式、推進手段上創新力不夠,“行政化”的管理方式較多,社區教育多元參與體發展不夠充分,繁文縟節現象時有出現。而街道和社區的社區教育機構,由于分管領導的換屆調動,專職社區教育隊伍不穩定,教師專業素質較低,日常管理水平低下,教育方式缺乏創新,工作敷衍塞責等諸多原因,致使現有的街居兩級社區教育機構專業化普遍較低、教育服務能力明顯不夠、有效的教育方式也不多,尤其是有針對性的市民教育課程不足、教育活動針對性較差,致使本應亮點紛呈、各有特色的社區教育工作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同質化現象,使得各街道轄區、社區所開展的市民教育服務針對性、實效性不夠,市民對社區教育的達成率、總體知曉率沒有達到應有的目標,尤其是市民在社區教育的知曉途徑上,通過社區教育工作站知曉的不夠理想。如何提高街居兩級社區教育機構的教育服務能力,讓基層教育機構在社區建設和社會治理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市民提供滿意的教育服務,就成為社區教育發展急需解決的基本問題。
三、基本措施
(一)實踐工作方法和途徑。針對上述情況,青羊區提出了按照“層級推進、分類指導、三級創建、梯度發展”的創建青羊區市民“社區學習中心”實踐思路,打造具有“兩化一呈現”(課程特色化,活動系列化,群體影響力呈現)特點的的精品站建設,在全區社區教育服務站滿覆蓋的基礎上,以創建“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為手段,分批選點打造社區教育工作站,通過社區教育項目運行的方式,提高社區教育工作站的課程建設、教育活動等基礎服務能力。同時,利用“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的輻射引領帶動作用,促進相鄰社區教育工作站服務能力的提升,推動學習型城區建設。我們通過項目建設的方式,在撇開一些次要因素、關系和過程后,將精品站的組織管理、資源建設、實施成效三個主要因素突顯出來,構建了“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標準,著力于街道社區教育學校、社區教育工作站在組織實施社區教育工作、社區市民教育課程、社區教育活動能力的建設,從而提升“市民社區學習中心”的組織方式、業務能力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的水平。(二)項目實施。1.項目申請。采用項目招標的方式,由街道和社區自主申請承建精品站建設項目。項目組通過觀察項目招投標過程和項目申請書,發現分析和修正項目立項申請過程。2.立項論證。采用專家組評審的方式,對所申請的精品站打造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并作出立項與否的結論。項目組在立項審核過程中,重點對申請精品站建設社區的組織機構、隊伍建設、設施設備、資源整合等基礎能力進行可行性論證,并依照課程、活動等教育服務能力提出研究性設想。3.過程性指導和形成性評價。對于通過立項審核的精品站建設項目,項目組依照“兩化一呈現”的建設目標,編擬評價指標細目,構建針對精品站的評價方式和評估程序,并進行過程導向和修正,并通過社區精品站建設項目開展個案式分析,形成普遍性結論和目標性導向。4.總結性評估。對于精品站項目運行一定階段后的效果和成效,項目組按照“層級推進、分類指導、三級創建、梯度發展”的思路,對于精品站項目進行總結性評估。5.個案分析反思。將不同社區承建的精品站項目進行分類,依照不同的研究目標,對于其發展過程、發展狀況、發展水平等進行具體和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從而進一步完善精品站評價指標。
四、初步成效與成果
(一)實現了“社區學習中心”標準化建設。在對區域各類社區教育服務能力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我們一致認為:市民社區學習中心的形成,有賴于其服務社區市民學習的多元化能力的構建和鑄造。所以,項目組編擬和制定了精品站的軟硬件建設標準,出臺了配套的精品站評估細則,著力強化精品站的“組織管理、資源建設、實施成效”三個方面,尤其強調“課程培訓、教育活動、學習型組織創建、數字化學習”等社區教育基礎服務能力的培育。在“組織管理”方面中值得提出的是,“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的管理由社區主要負責人、社區教育專職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代表共同參與。社區教育要納入社區建設發展規劃之中,并有社區教育配套經費和專門的使用臺賬,從而保障了“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工作的有序推進。“資源建設”方面,除了配套的設施設備建設,社區教育專職人員、專兼職教師隊伍、志愿者隊伍建設以外,還進一步明確了必須有數字化專兼職教師,社區定期更新有關的教育培訓活動內容,并與轄區中小學校、企事業單位共建共享教育資源,常態有序地共同開展活動。“實施成效”中,社區需有針對社區居民學習需求的問卷調查及分析,有月度社區教育課程和活動安排表并公示。針對社區不同人群(老年人、青少年、殘疾人、外來流動人員、失業人員等),在固定時間開展常態性的社區教育課程和活動,并不少于一定次數,也引導居民使用青羊“愛學網”等網絡平臺進行學習。同時在教育活動基礎上,有計劃地培育各類居民學習型組織。通過標準化建設實踐和考評指導,我們初步形成了具有針對性的《青羊區“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建設考評標準》和考核評估機制。至今,共建成了30個青羊區“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基本實現了層級推進區域“社區學習中心”梯度發展格局。(二)促進了“社區學習中心”專業化發展。“社區學習中心”的建設發展,最關鍵的要素是人。在項目建設實踐中,我們著力提高才隊伍建設的水平,從而促進“社區學習中心”專業化發展。在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創建過程中,逐步實現了“街道社教專干隊伍專職化、社區社教干事常任化”,形成了一支社區教育專職教師隊伍,其中每個街道都有一名社教專干,每一個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都配備一名社教干事,為“社區學習中心”持續、有效的開展社區教育活動提供保障。其次,我們組建了一支社區教育課堂教學專業教師隊伍,通過聘請專業教師、尋找民間達人、挖掘社區內的專業人才,形成了社區教育專業教師資源庫。以草堂路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為例,社區轄區內有蜀錦織繡博物館,附近有蜀錦廠宿舍,院落內有多位蜀繡工藝大師,社區干事多次與他們聯系,這些工藝大師表示愿意參與到社區教育課程中,社區由此推出了由蜀繡工藝大師作為教師的蜀繡課程。同時,我們確定了相應的社教專職教師學習培訓制度。街道社教專干每周四定期進行專業學習與交流活動,精品工作站的社教干事每月定期參加專業培訓,同時還多次邀請四川師范大學、市教科院、市社區大學等專家開展專業培訓、課程講座等,多元、系統的培訓學習不僅促進了社教隊伍的專業化發展,也為“社區學習中心”開展社區教育活動提供了可靠支撐。(三)拓展了“社區學習中心”的服務能力。社區教育課程培訓和活動是提高社區成員文化素質和生活素質,滿足社區成員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社區經濟發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社區課程和活動對社區教育工作本身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為此,項目組提出了在社區廣泛開設公益課程,有針對性有計劃有秩序地實施社區課程教學活動,同時對社區不同人群定期開展有差異性的社區教育活動。經過項目實踐,各精品站根據自身社區特色,結合社區居民學習需求,按照青羊區社區課程教育教學模式,即一學年兩期的公益課程教學計劃,以“特色課程+基礎課程”的模式,參與建設的精品工作站和所在的街道社區學校每年共開設定期常態化社區課程150余門,流動課堂百余次,參與課程學習的市民超過九萬人次。各精品站所開展的社區公益課程呈現出了管理有序、教育有方、貼近居民教育需求的良好局面。以草堂路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為例,該站一年共開設兩期,每期3門社區課程,每門公益課均以居民需求調查為開課條件,共服務社區市民兩千余人次。草堂路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在課程方面不斷探索完善,開設一門以“文博草堂•民間收藏”為主題貫穿全年的特色課程(紅色收藏),另輔以群眾需求為依據開設如健身操、少兒繪畫等多門基礎公益課程。這些課程既富有社區人文內涵,又滿足社區居民需求,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又如在2017年的全民健身日活動中,草堂路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就與轄區內的成都市少兒體校合作,舉行了“參加全民健身暢享快樂人生”的活動。活動中,少兒體校的專業老師,帶領社區居民齊做健身操,這次活動得到居民們的好評,市民提出了希望長期參與身體鍛煉的愿望。社區工作站就順勢提出與少兒體校合作,希望專業老師能夠在社區固定地點開設健身操課程。2017年秋季,社區健身操課程正式開課,滿足社區居民參與鍛煉身體相關課程的需求。各精品站針對社區居民構成和社區文化底蘊制定了社區教育活動安排表,結合“青羊學習月”、“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社區雛鷹”等專項教育活動,每月組織不少于兩次的社區教育活動,一年中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八百余場、超十萬人次參與其中,不僅挖掘了當地文化底蘊,傳承了優秀民俗文化,還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進鄰里關系,廣受居民歡迎。金沙遺址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針對轄區內青少年較多的情況,結合金沙遺址博物館這一資源優勢,開展了“金沙智慧堂”系列活動,如“小小講解員”、“小小考古學家”、“走進金沙之陶文化”等。貝森路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則是針對轄區內的中老年人推出了“貝森小院•常青樹”系列活動,包括利用傳統節日的愛老敬老活動、老年人權益保障宣講活動、社區象棋比賽以及老年騎游等活動。商業街社區針對社區緊鄰少城寬窄巷子,文化氛圍濃厚,社區內居民素質較高,文藝社團較多的情況,開展了“熊貓小劇場”系列活動,為居民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臺,由社區居民創作了一系列原創文藝作品,用社區的小劇場搭建居民生活的大舞臺。各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以社區教育課程培訓和教育活動為主要手段,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服務能力,為社區居民提供具有差異性的社區教育服務,并逐步凸顯出了對相鄰社區的輻射帶領作用。(四)促進了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社區參與是社區建設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推動社區建設的主要動力,項目組認為要實現社區參與,則要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社區融合度和居民的社區文化建設參與能力,而社區教育活動將是不容忽視的載體和手段。在實踐中,項目組編擬的《青羊區“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建設考評標準》,首先要求各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要成立由社區主要負責人(書記或主任)任站長的、有社區教育專職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代表參與組成的“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管理機構。其次各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要將開展的社•07•區教育活動納入社區建設發展規劃中,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教育課程和活動,使社區居民從開始的“要我參加”轉變到最后主動的“我要參加”,促進社區居民走進社區,主動參與社區建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養與社區文化建設參與能力。同時通過開展豐富的社區教育課堂和活動,不僅吸引社區外來人員加入,也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有利于社區的和諧安定。以送仙橋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為例,社區黨委副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擔任站長,與社區教育專職工作人員、社區議事小組組長及推選出的3名社區居民代表共同組成了“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管理機構,不僅策劃日常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還將社區教育納入本社區的年度建設規劃之中。今年春夏季送仙橋公益課堂的開辦,就是工作站管理機構成員深入社區充分聽取和征求社區居民意見后,選擇本社區內的名人和專業技術人士,開設了京劇培訓和太極拳等課程,得到了居民的認可,使社區教育影響力不斷擴大。同時通過社區教育課程還建立了班級群,為居民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的同時促進了社區居民間的交流和溝通。錦屏社區精品教育工作站培育了和諧互助自主學習群體,學群從零散幾個人已發展到40人以上,參與的居民從本轄區延伸到其他社區和街道,從滿足個人需求、自主學習到關心學員境況、互幫互助,再到多次承擔社區文化活動的策劃及活動實施,與轄區內困難家庭結對成為幫扶小組,極大地推動了社區鄰里和諧相處。各精品社區教育工作站通過開設社區教育課程、培育自主學習群體等方式,帶動更多居民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和發展,在潛移默化中,通過滿足社區居民的技能學習需求、鄰里情感需求、意識文化認同和地理區域融合需求,可以動員更多的居民參與到社區建設工作中,創造社區居民便利的生活環境,營造鄰里守望的良好氛圍,提高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公德意識,增強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利益表達、溝通協調、合作協商的能力,從而對社區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五、思考和展望
此項目實踐是在社區治理理論背景之下,著重探索了如何提高“市民社區學習中心”特別是社區教育工作站的教育服務能力問題。所以,在研究中所選取的實踐對象和實踐內容,僅體現了區域社區教育實踐工作中“社區”這一個點,那么除了這個側面以外,在社區治理這一大背景下,是否存在其他社區教育參與主體的問題,如學校、市民群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能否成為社區教育參與主體?如何成為社區教育參與主體?采用哪些方式幫助其形成服務市民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從本項目實踐中延伸思考引出的問題。其次,在已有的實踐研究中也還有可以繼續深入的方面,如:如何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工作站在社區主體中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精品社區工作站”發揮輻射引領帶動作用?在接下來的實踐中,青羊社區教育將繼續探索。
作者:陳瑩 錢薇 焦凌 單位:成都市青羊社區教育學院
- 上一篇:社區教育學習指導師隊伍建設研究
- 下一篇:配電網規劃在城市電網建設的實踐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