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匯率改革與中日貿易

時間:2022-05-12 04:38:00

導語:論我國匯率改革與中日貿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我國匯率改革與中日貿易

內容摘要: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中,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現在,中國正在走在由世界大國向世界強國轉變的道路上。在轉變道路上,中國面臨著很多困難。其中,人民幣匯率問題就是其一。

中日貿易是國際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點。隨著中國與日本貿易數量的增加,兩國在貿易方面的摩擦也出現增多的趨勢,其中也包含人民幣匯率問題。本文將通過兩個模型把人民幣匯率改革中日貿易的影響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和展望。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改革,中日貿易

一、背景資料

(一)、中日歷史貿易關系

自從1972年中日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日本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日兩國實現了邦交正常化,從此中日關系揭開了新的一頁,日本政府對華政策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0世紀90年代的中日經貿關系主要表現為繼續發展中日貿易關系,擴大對中國的出口,帶動日本經濟的復蘇。這時期,中日之間的貿易額屢創新高,由1990年的166億美元上升到2000年831.7億美元。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仍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并開始實施“十五計劃”。2001年中國終于實現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愿望,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員。中國在近20年間一直保持著高經濟增長率,經濟規模已經穩居世界第七位。而日本此時經濟正好與中國經濟發展相反,仍處于低迷時期,經濟連續出現負增長。

然而2004年歐盟和美國分別上升為中國第一和第二大貿易伙伴,而日本下降為第三大貿易伙伴。相反,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盡管位次發生變化,但日本對中國來說,仍然是很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30多年來,中日兩國進行了全方位的經濟合作,特別是雙邊貿易、直接投資以及政府間資金合作構成了中日經濟合作的三大支柱。

(二)、人民幣匯率問題與日本

2003年2月,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會議上,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提案,要求效仿1985年《廣場協議》,讓人民幣升值。一場有關人民幣匯率的博弈從那時起一直延續到今天。

從中日貿易來看,中國對日貿易實質上是逆差,而且中日在對外出口中的競爭并不大。以中日對美出口為例,在美國市場上,中國和日本的產品只有1/5的部分有沖突,而其余4/5的部分都是沒有競爭關系的。但仔細分析日本國內的政治問題,會發現日本對中國施加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政治動機。這種政治動機來源于兩個方面:(1)就業的壓力。中國對日貿易雖然上是逆差,但中國出口到日本的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對日本的就業壓力比較大,中國產品的進口對日本的就業壓力表現會更加明顯。(2)農協的壓力。日本農協代表農民與政府對話,反映和爭取農民的合法權益。在日本的政治運作中,農協握有農民的選票,一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因為中國出口到日本的很多是農產品,并且在日本有較強的成本優勢,因此中國農產品對日本的出口對日本農民構成了一定的壓力,并且演化成了日本國內的一個政治問題。因此,每當日本國內大選,總是會出臺一些限制進口中國農產品的政策。

因為中日貿易有很強的互補性,日本企圖通過單純的貿易保護很難達到目的。如果讓人民幣升值,結果會大不一樣,以人民幣標價的日本產品在中國的銷售價格會下降,中國會不得不進口更多的日工業品,而以日元標價的中國的農產品的價格則上升,日本農民的壓力得到緩解,政府可以得到農民協會的更多的選票支持。

二、中國、日本匯率與政策交鋒對兩國貿易的影響

(一)、匯率問題

表1100元人民幣兌換的日元量

日期日元日期日元

2005-3-17.90492005-9-17.2654

2005-4-17.71492005-11-16.9826

2005-5-17.87372005-12-16.7673

2005-6-17.64312006-1-16.9535

2005-7-17.5042006-2-16.7851

2005-7-217.31332006-3-16.9344

2005-8-17.23272006-4-16.7871

表2中國從日本各月進出口額(單位:億美元)①

日期出口當月金額進口當月金額

2005年4月份74.787.9

2005年5月份6369

2005年6月份7385.4

2005年7月份6983.6

2005年8月份70.986.8

2005年9月份74.895

2005年10月份69.284

2005年11月份76.894.3

2005年12月份76.298.4

2006年1月份72.466.2

2006年2月份76.658.7

2006年3月份10184.8

2006年4月份101.181.5

注①:表1,表2資料分別來源于中國外匯管理局網站和中國商務部網站。

面對國際壓力,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于是,人民幣對日元匯率也發生了改變。通過表1的數據,我們會驚奇的發現人民幣匯率對日元來說是貶值的!

圖1100元人民幣兌換的日元量

圖2中國從日本各月進出口額

通過觀察圖1和圖2的數據,我們可以輕松的得到一個結論:由于人民只注意到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匯率的升值,而忽略了人民幣兌日元是貶值的,這種兌日元的貶值有助于中國產品對日的出口,相比之下,日本對華的出口則減少了。

(二)、中國、日本國內現狀與政策

1、中國現狀與政策

近些年中國的國內失業率一直維持在4.2%,通貨膨脹率維持在1.9%。而且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方面,中國持續發行一定數量的長期建設國債,重點發揮國債資金在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協調發展方面的作用,加大對“六小”工程(節水灌溉、人畜飲水、農村沼氣、農村水電、鄉村道路、草場圍欄)等農村基礎設施、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基礎教育和基層政權建設、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保證在建重大國債項目的建設。加大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的力度,重點向“三農”、公共衛生、就業和社會保障等領域傾斜。對一般性支出繼續實行零增長,遏制一些地方建設中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研究建立完善的政府公共投資機制,形成穩定的、與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政府公共投資資金來源,逐步解決多年來國家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欠賬過多的問題。

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職能,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注重“預調”和“微調”,促進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加強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調整信貸結構,增加對促進結構調整、擴大消費、增加就業等方面的信貸支持。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加強金融監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基礎上的基本穩定。

2、日本現狀與政策

近些年,日本的通貨膨脹率維持在-1.6%,失業率維持在5.4%。

其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削減財政支出、緩和規制、郵政民營化以及金融重組等方面。

其中郵政民營化問題是日本政府結構改革的最重要舉措。根據政府的郵政民營化基本方針綱要,實現郵政民營化后,除郵局的服務得到充實外,郵局還可以受理投資信托業務、辦理醫療保險合同、交納養老保險金等,郵局會變得和全能銀行一樣方便民眾。改革后的郵局柜臺多功能化,郵局可以像企業一樣經營,也要像企業一樣納稅。這樣的郵政民營化改革,既增加了稅收又減少了國家的財政負擔。

通過三菱東京金融集團與UFJ金融集團的合并案,日本銀行業最終將形成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這三大銀行集團。日本金融業現在已經是混業經營體制,銀行重組是為了能更好地適應這種金融體制而進行的。

同樣,日本政府的每項政策都不留余利的減少政府支出。

三、運用模型分析中日兩國的政策與數據

由于中國人民幣在2005年7月21前為固定匯率,故當時的中國使用的財政政策是十分有效果的。當中國采用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后,IS曲線向上移動,這樣的會增加中國政府的購買,促使銀行利率上升,然后引起資本流入,加快政府發行人民幣,收購美元及美國的政府債券最終讓LM曲線向下移動,由E點到達新的E''''點。這樣,中國不僅GDP增加了,而且增加了出口。

然而,在2005年7月21日之后,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由此確立了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至此,中國政府只有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才會有效。這樣中國移動了自己的LM曲線,于是,中國政府多次下達文件要求降低銀行利率,以求擴大內需,在經過人民幣長時間的升值,甚至突破1美元兌換8人民幣大關。但隨后人民幣又出現小浮動貶值,資本流出中國,中國的凈出口出現了增加,IS曲線則向上移動到IS’,于是由E點到達新的E’點。中國GDP增加了。

日本匯率制度是采用浮動匯率。故日本在匯率調整問題上,也應該盡可能控制日元匯率。假設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日本。如果根據上文的數據,日元出現升值情況,則會出現曲線LM’和IS’移動到LM和IS的現象。這樣日本經濟出現GDP負增長情況。

由于在浮動匯率條件下,財政政策是無效的。于是,現在中國應當采用貨幣政策。但由于中國對世界其他某些國家的貿易順差巨大,因此為了彌補中國的順差,彌補其他國家的巨額逆差,中國領導人在海外大量購買國外高科技產品,這屬于特殊情況。在中國,失業率要比日本低一個百分點。雖然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達到1.9%,但因為屬于溫和膨脹,并不具有很大的危險性,是正常現象。而日本則出現了小量的通貨緊縮。日本的十年期存款利率為0.55%,而中國則為6.12%,兩國差距很大。

故此可以通過斯旺模型分析:假設世界上有兩個國家,中國和日本。因此我們根據上文信息推斷出,中國現在應該處于圖5的E點,而日本在E’。若將E點移動到D點,則中國政府需要用兩個力將中國的E點移動到均衡點D。第一,中國政府應當將人民幣升值,降低本國的銀行利率,減少對日本的出口,平衡國際收支表;第二要擴大中國國內內需,增加國內對本國產品的需求,進一步減少出口。日本也同樣需要兩個力將日本國移動回D點。如圖6分析。于是日本的正確做法應當是降低本幣的匯率,同樣要減少國內內需,擴大出口。

這樣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與日本國貿易上有很大的互補性,當兩國各自使用適用于本國的兩個力后,中日會共同達到平衡點D,中國與日本的貿易將會達到平衡。而且對維持中國與日本的外匯儲備有很大作用.

四、感言和暢想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如今的中國向缺少資源的日本出口農產品,日本向中國出口其工業品,兩國的經濟依賴度在不斷增強。

當中國實行人民幣匯率改革后,人民幣對日元則貶值了。中國國內的失業率要低于日本。因此提高人民幣匯率,降低日元匯率,并且提高中國的國內需求,降低日本的國內吸收。將會對平衡兩國的國際收支,并對兩國的經濟都起到很好效果。

隨著中日兩國的關系越走越近,東盟10+3的合作正在加強,中國、日本甚至東亞各國摩擦將會減少,各國資源將會充分利用,從而降低各國的高失業率和高通貨膨脹率。共同發展,最終啟動亞元機制,東亞溶為一體化,至此東亞各國將會走向新的繁榮,東亞的再次崛起正在到來。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06).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2]呂江林.國際金融.科學出版社,2006

[3]門洪華.中國,大國崛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美)DominickSalvatore:國際經濟學.清華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