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建設優勢及其對策詮釋

時間:2022-04-29 04:28:00

導語:融資建設優勢及其對策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融資建設優勢及其對策詮釋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經費不足已成為影響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要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就必須變革高等教育的投融資體制,不斷拓寬的高校項目融資方式,盡可能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高等教育事業,促進教育利益最大化。高校融資建設有其優勢,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如何規避這些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校融資;優勢;風險

1高校融資建設的優勢

1.1高校項目融資促進高等教育社會效益的實現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經費不足已成為影響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要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就必須變革高等教育的投融資體制,不斷拓寬的高校項目融資方式,盡可能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高等教育事業,促進教育利益最大化。這是因為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消費,而且也是一種投資活動,教育投資具有雙重效益。在國家的層面上,國際競爭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全方位競爭,但從根本上說是國民素質和人才的競爭。鑒于此,各個國家尤為重視高等教育與國家發展的關系。另外從家庭和社會的角度看,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接受層次高質量好的教育比接受一般的教育,更能使個人獲得相對較好的工作,從而改善個人的生活質量。

1.2高校項目融資推動高等教育有限度的產業化

高等教育具有兩重性:公共性和私有性,而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是一種介于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之間的“準公共產品”。同時,教育的經濟功能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方面,如:增加受教育者和社會的“人力資本”、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和就業市場的貢獻等。因此,從以上兩個方面來說,高等教育產業化不是我們承不承認的問題,而是它本身就是與生俱來的。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如何通過政策調控,將其規范在我國現階段的歷史目標的軌道上。

在我國,教育的完全產業化還不具備充分的條件,因此,我國教育并不具備完全的“產業運營性”。但隨著許多高校采用市場化項目融資方式進行自身硬件建設,將有力推動高等教育實行有限度的產業化。

1.3高校項目融資推動高等教育管理效益的提高

可通過以下方式推動高等教育管理效益提高:第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建立適合不同專業、不同地區的高等教育投資分配機制,避免“人才相對過剩”及“無效供給”的現象,提高結構效益;第二,改革高校人事管理體制,降低人員(主要是行政及后勤人員)的經費開支,提高專任教師業務水平,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第三.,改革高校財務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經費結構,增強高校領導及有關人員的經濟效益觀念,提高財力資源利用率;第四,合理使用、科學管理圖書館、實驗室、網絡、宿舍等固定資產,提高物力資源利用率;第五,調整不合理的學校、院系及專業的規模,降低師生比例,提高規模效益;第六,發揮高教資源優勢,開展有償教育、培訓、咨詢等服務活動;挖掘高校潛力,組織科技開發與高技術產業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第七,健全獎勵激勵機制,結合高校效績評定結果和成本考核對其進行獎勵,以促進師生員工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高校投資效益的目的。

2高校主要融資風險分析

2.1財政撥款的風險

高校通過財政撥款渠道融資主要是政策風險,若國家對普通高校的政策有所變化,導致財政撥款減少,學校招生人數減少,所收學費不足以支付辦學投入的銀行利息和運作成本,則會連續陷入辦學困境,導致投資者不敢再繼續投入,投入一旦終止,又會引發連鎖反應,形成惡性循環,使辦學活動更加舉步維艱。另外,財政撥款對高等教育的不到位還有可能引發教育亂收費、高收費。

2.2銀行貸款的風險

(1)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指由于利率的變動,對高校造成的貸款融資成本變動的風險。如果高校采用浮動利率融資,會面臨著利率上升時多支付利息的風險;如果采用固定利率融資,會面臨利率下降時多支付利息的風險。

在同樣融資規模的條件下,融資的利息率越高,高校所負擔的利息費用支出就越多,高校融資風險也隨之增大。如果高校主要采取短期貸款方式融資時,如遇到金融緊縮,短期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就會引起利息費用劇增,更有甚者,一些項目由于無法支付高漲的利息費用而停工。

(2)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指因融資而給高校財務帶來的風險。高校新校區建設貸款融資不僅要償還本金,還要支付利息,必然加重財務負擔。

高校融資如果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產生過度投資行為,就會產生較大的風險。高校對項目的投資會擠占大量的現金資產,造成高校資產流動性差,現金收支調度失控,不能維持合理的現金流量,即使不出現由于現金流的斷鏈而產生的債務風險,也會因沒有足夠的現金而影響學校的正常運轉,這種情況如果頻繁出現必將有損學校的信譽,影響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3BT模式與BOT模式的市場風險

3.1BT模式下

市場風險主要是資源供應方面的風險,表現為原材料價格上漲、資源供給不足等方面,通常由投資商來承擔。投資人可以通過簽署資源供應保障書減輕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損失。項目移交給高校之后,經營期間的市場風險則由高校承擔。

3.2BOT模式下

市場風險存在于產、供、銷三個階段。原材料供應環節,市場風險表現為未來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短缺等。投資人可以通過簽訂長期的原材料供應協議,將其轉嫁給供應商,從而固定項目的生產成本。產品銷信環節,市場風險表現為需求量變化、需求價格變化等風險,投資人可以通過與高校簽署“或取或付”的產品購買協議,將其轉移給高校,但這種協議的合法性,尚值得商榷。同時項目公司還要承擔其他的市場風險,主要表現為價格方案的制定能否滿足公司預期的回報率,實現穩定的項目效益等。

4高校融資建設風險的防范措施

4.1落實國家對教育的財政撥款占同期GDP4%的目標

《中華人共和國教育法》(以下簡稱《教育法》)第54條明確規定: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全國各級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教育法》第55條又明確指出: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并使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增長。由此可見,我國的相關法律己明確規定了教育公共支出水平必須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我國財政對高等學校的投入還遠遠不能滿足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需求,辦學經費的緊張是高校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雖然隨著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不斷擴大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日趨深入,高校辦學經費的渠道在不斷拓寬,財政撥款占學校經費的份額已呈下降趨勢,但是,在現行體制下,國家的投入仍然是高等學校辦學經費的主要支撐,實現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仍必須繼續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將教育公共經費占GDP的比例盡快地提高,以滿足高等教育的發展需求。

4.2把握銀行貸款原則和額度

4.2.1高校進行銀行貸款時應注意幾個基本原則

(1)合法性原則。

貸款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財經法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的要求,嚴格執行貸款程序、貸款人的義務和還款計劃。

(2)合理性原則。

貸款在給學校建設注入資金的同時,也帶來了資金的壓力,必須認真考慮需要的量是否合理,不能盲目貸款。所貸的數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建立在學校未來發展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數額最好不要超過學校的承受能力。其次貸款項目必須是學校建設急需的教學設備、基礎實驗室的改造、基本建設及公共設施建設等,貸款不能用于日常經費開支,不能用于改善人員福利待遇等。

(3)風險性原則。

用貸款的方式發展教育是學校實施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舉措,這個舉措本身就包括一定的風險。沒有風險,就不叫超常規、跨越式,但要避免貸款風險,就要強調所貸款項的合法性、合理性,對還貸資金要有相對穩定的來源和可行的還款計劃,并落實貸款人及經濟責任制,這樣貸款時,才能從容面對,避免財務風險的出現。

4.2.2把握銀行貸款額度

而前面我們所作的可行性研究都是在某種假定條件下來論證的。因此,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影響辦學經濟效益。如果達不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學校也就無法按計劃還貸。在還款出現困難時,需要“貸新還舊”,這就必然形成負債積累。一旦銀行對學校的授信額有所控制,“貸新還舊”不能繼續下去時,必然造成學校財經危機,影響學校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和學校的持續發展。高校銀行貸款的用途可分為三類,一是用于基礎設施的改造、實驗室和重點學科的建設;二是用于新校區的建設;三是用于投資。對于第一類和第二類,學校應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量力而行,把握好貸款額度。學校財務部門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每年在年度財務預算中預留一塊。對于第三類,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選好投資項目,要有經過多方論證的可行性計劃,并要保證投資回報高于銀行貸款利率。銀行貸款的最大額度應當以不影響各項業務活動的正常開展為前提.即學校所能組織到的各項收入的增長必須大于學校為維持其正常業務所需的支出的增長。

4.3吸收社會各界捐資

社會捐贈在一些發達國家是籌集教育經費的重要渠道,據民盟中央調研,我國社會捐贈高教事業之所以落后于發達國家,其原因不僅僅是捐贈形式單一、捐贈范圍狹窄,更主要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國家政策缺乏引導,社會各界對捐贈高等教育事業還尚未達成共識。所以我國應建立和完善社會捐贈高等教育的激勵機制、籌資機制和管理運營及監管機制,創建適合我國社會捐贈高等教育的政策環境。

高校可以成立校董事會,充分發揮校董事會在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改變思想觀念,學會向社會、向市場尋求資金,積極爭取企業、基金、政府部門和個人的教育捐贈,加強捐款、捐資的規范化管理,并逐步形成制度化、規模化、長期化的籌措機制。

參考文獻

[1]王紀安,辛寶林.關于新校區建設若干基本原則的理性思考[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2).

[2]朱中明.高校新校區建設中的項目管理[J].中國市場,20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