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市場化運作前瞻

時間:2022-03-22 01:24:00

導語:社保基金市場化運作前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保基金市場化運作前瞻

社保基金市場化運作前瞻一般所說的社保基金指社會保障資金,不包括保險基金,但由于在我國證券市場這兩種資金具有相似的運行模式,即都只能間接入市,所以在本文中把保險基金歸入社保基金一類,并對市場行為分別作相應分析。

將社會保險基金存入商業銀行和購買國債,可以保證基金的安全,但基金投資渠道受到限制。一般地,在名義利率高的年份,往往通貨膨脹嚴重;而在物價穩定的年份,往往伴隨名義利率不斷下降,這兩種情況下社會保險基金都很難實現保值增值。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為改變投資方式簡單、投資效益不高的局面,紛紛通過放松管制和加強政府協助等方法,積極拓寬養老基金投資渠道,推進養老基金(即我國的社保基金)私有化和運營的證券化進程。

發達國家社保基金發展現狀

拓寬投資渠道在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很有特色。美國的做法是將社會保險基金投資于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將社會保險基金聚集在一起,以取得最高投資收益為目標,由投資專家操作共同基金的營運,將資金分散投資于債券、股票等各種渠道,使基金獲得了較高收益。加拿大為保證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也成立專門投資機構,配備或聘請投資專家來專門從事基金投資。為降低風險,基金的50%委托政府投資或購買政府債券,另外50%分別投資股票和企業債券等,并把銀行存款視為沒有辦法的辦法。英國于1980年專門成立國民投資與貸款辦事處,接受衛生和社會保障部委托經營社會保險基金,一部分按國家規定用于公共設施建設投資,購買政府發行的債券,另一部分用于短期信貸,特別是借給政府作短期用款。

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

(1)銀行存款;(2)信托存款;(3)不動產投資;(4)有價證券投資;(5)直接貸款或委托貸款。在金融市場健全的條件下,普通股票是真正能夠抵制通貨膨脹影響的投資方式之一。1999年初美國總統克林頓在他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提出,今后15年內,將從聯邦政府預算盈余中拿出2.7萬億美元用于社會保障計劃。而其中的25%即6750億美元將投入股票市場以提高投資收益。

養老基金運作私有化養老社會保障的私有化改革是有關國家在面臨人口嚴重老化、傳統的現收現付式養老社會保障制度日益不堪重負的情況下,對本國的養老保障制度進行的一種戰略性的調整。它實際上是將提供退休收入的責任由政府部門全部或部分地轉移到職工個人身上。以美國為例,美國社保基金管理局的預測表明:到2019年社會保險稅收本金利息和開始不能滿足當時的支付需求。

私有化的基本方向是推行個人帳戶制,并給予個人以一定的投資選擇權以提高養老基金的服務水平。以下給出幾個養老基金運作較為成功的案例。

案例1:最早實施私有化改革的是智利,主要措施是,加入私人養老保險計劃的職工個人可從21家私人養老基金管理公司(AFP)中任選一家開立自己的個人帳戶,養老基金之間是競爭關系,類似于美國的共同基金。這些基金按法規要求對股票和債券進行組合投資。投保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將自己的帳戶挪向另外一家公司。由雇主每月按其工資的10%代其向個人帳戶繳納保險費,養老基金管理公司負責職工個人帳戶養老儲蓄的投資,職工退休后可將本金和投資收益一次性,

或者按月從個人帳戶提取。

案例2:新加坡的私人退休體系和智利又有所不同。新加坡的私人養老基金體系初步建立于1955年。居民必須為自己的各種未來可能的消費需求進行儲蓄:退休、醫療費用、教育甚至房屋購買等。雇員和雇主各支付相當于工資20%的資金。

其他國家如意大利、秘魯、墨西哥、阿根廷、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烏拉圭等也紛紛實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推行個人帳戶制的好處在于:(1)有利于應付日益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2)利用個人退休帳戶的強制儲蓄功能,可提高國民儲蓄水平。(3)通過在養老基金的管理方面引進競爭機制來提高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率。

養老基金運營的證券化世界主要國家越來越多的養老基金涉足證券市場,購買企業股票和債券。養老基金在現代金融體系中已經是證券市場上主要的投資者之一;也是證券市場上主要的穩定力量。

舉一組數據來分析,這種趨勢是確定無疑的。20世紀60年代養老基金掌握的股票比例,倫敦證券交易所為10%,紐約證券交易所低于10%;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這一比例都已超過30%。除新加坡、比利時和法國外,表中其余15個國家和地區的股票投資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股票投資比例最高的是香港(83.08%),其次是英國(79.02%)。另外股票投資比例增長速度最快的是挪威、丹麥與荷蘭。資本趨利的本性必將引導資本流向收益高的金融資產。據統計,美國完全用于購買政府特別國債的養老基金的年收益率只有7%,而主要投資股市的養老基金收益率為12-15%。智利的21個養老基金在1981-1995年間的年平均收益率達13.5%。大大高于同期國債的收益。

養老基金的證券化還體現在海外證券市場投資的比例不斷增加。在養老基金大舉向證券市場投資的同時,為分散風險,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放寬養老基金海外投資的比例限制。如在歐洲,過去養老基金的80%實行“戶內管理”(即強調投資國內證券市場),現在則在管理方式和投資政策上強化“戶外管理”,越來越關注海外股票市場。發展中國家也存在這一趨勢。比如,2000年8月底,智利養老基金在境外的投資額占這類私人企業養老金經營總額的11.45%。該國中央銀行人士近日透露,政府已向議會提交法案,準備把目前對養老金在境外投資的比例限制由現在的15%逐步放寬到35%。

我國社保基金與證券市場

從某種程度上講,社會保障基金與證券市場可以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證券市場可以通過國有股、國有法人股的減持實現國有資產的變現,為社會保障基金籌集資金,解決社會保障基金轉型期的資金窘迫;證券市場可以通過各種證券、債務組合或金融創新幫助社會保障基金實現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社會保障基金的大量滾存資金可以托起證券市場,成為活躍和穩定證券市場的重要因素。在歐美的經濟體系中社保基金是證券市場的重要支撐。尤其是開放式基金,其資金的60%-70%由社保基金充實。這一點很值得我國在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障基金改革中予以借鑒。而且開放式基金在我國已開始發展的情況下,提及由社保基金充實證券市場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社保基金的投資要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的原則。在銀行存款、國債安全但不能滿足保值增值要求的今天,社保基金急需一種收益比國債大,風險比股票小的金融工具,開放式基金恰好滿足了這樣的要求。而且,開放式基金的規模不固定,投資者可以隨時追加或收回資金,這既可以滿足社保基金流動性的要求,同時又可以適應社保基金結余額下不斷變動的需要。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管理水平低下,致使基金行政管理機構與基金投資營運機構分設的呼聲日益高漲。據悉,相應的政策即將出臺。一旦管理與運營分離,將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交付基金管理公司,利用基金管理公司專業人員的知識、經驗降低管理價格和管理風險無疑是最為明智之舉。

在國外成熟市場,不僅基金品種豐富,保險公司還通過委托外部專業機構管理、由控股公司的投資子公司管理等多種方式進行保險投資。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保險資金入市既是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中央銀行多次降息,保險公司的傳統產品發展遇到了不小的困難。保險公司投資渠道受限制過多的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障礙。保險資金進入股市對于我國保險公司的競爭力,促進保險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操作中,一些保險公司認為,保險資金入市還存在投資品種單一和渠道不暢的問題,更希望進一步開放保險資金入市的投資范圍,特別是能讓保險公司參與發起設立證券投資基金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

事實上,對于允許保險公司參與發起設立證券投資基金和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問題不僅在保險界,而且在證券界均有過一段時間的探討了。有的專家認為,目前保險公司是基金市場的最大投資者。保險公司對開放式基金有一定的參與意愿,這對其拓寬投資渠道、增加投資品種、改善資產組合匹配是有利的。但保險公司介入開放式基金的程度,取決于對保險公司投資基金市場比例的放寬和開放式基金方案條件的優劣。由于保險公司對資金運用收益率和流動性的特殊要求,對保險公司投資基金市場的比例限制應適當放寬,這樣保險公司才會涉足開放式基金市場。

有的保險業人士更明確指出,只有允許保險公司參與設立、發起和管理證券投資基金,在保險公司充分參與的情況下,才能建立符合保險資金特點的基金類型,使基金的投資目標能更好地適應保險資金的風險收益要求,同時保險公司的參與,也能夠有效地監督基金的管理和操作。保險公司的資金管理,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內部設立的投資部門來完成;另一種就是成立專門為資金運用服務的資產管理公司,接受適合保險資金投資理念的專業投資管理機構,如保險基金管理公司,對保險資金進行專業化管理,也有利于控制投資風險。此外,根據中美世貿協議,中國將允許外資參與設立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與國內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分享資本市場發展的成果。那么國內保險企業起碼應當獲得與外資保險公司同等政策待遇。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參與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也符合國際慣例。面對我國加入WTO后保險業所面臨的沖擊,民族保險業應力爭在保護期內逐步介入資本市場,增強與國際同行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