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旅游產業論文
時間:2022-12-18 03:34:13
導語:和諧社會旅游產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產業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相輔相成,二者在目標、主體及扶持政策上存在許多交互點和相同點。
(一)目標和任務一致性
和諧社會建設的目標是為了實現社會關系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而旅游業是在利用本地資源的前提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兩者都是為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態環境,縮小城鄉、區域的發展差距,保障社會就業的充分性。
(二)主體一致性
第一,二者所涉及到的主體基本一致,都包括調控主體、參與主體、中介組織和監督機構等。第二,各個相應主體在和諧社會建設以及旅游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和功能基本一致。政府起到扶持和調控的作用;農戶和社區居民主要發揮參與服務的功能;監督機構和旅游協會主要起到監督的作用;企業組織連接了對象和市場。第三,二者主體參與的前提和意愿均是因為和諧社會建設及旅游業發展能帶來各方面的效益。中新網貴州頻道2013年4月15日報道,貴州省旅游業在過去五年全省總收入、接待總人數平均增幅分別為29.4%、27.9%,大力推動了貴州省經濟的發展。據省假日旅游辦匯總各地統計數據顯示,僅清明小長假實現旅游總收入12.83億元,同比增長29.2%。①在貴州省各地區旅游業發展取得成效的同時,旅游收入對貴州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
(三)政策的相互銜接
《關于金融支持旅游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2012]32號中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信貸原則,加強和改進對旅游業的信貸管理和服務,要根據旅游項目的風險和經營情況,創新發展符合旅游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模式,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確保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獲得方便、快捷的信貸服務。《貴州省旅游條例》指出要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旅游資源、維護旅游市場秩序,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很多政策更有利于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的相關政策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兩者一脈相承、不可分割。
二、貴州省和諧社會建設中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業與其文化融合程度不夠
貴州省旅游資源豐富,且在全國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但是沒有形成獨具一格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旅游資源優勢尚未轉變成旅游產業和旅游經濟優勢。目前看來,貴州省并沒有深度挖掘貴州的酒-茶文化、遵義的紅色文化、黔東南的民族特色,沒有結合自身的優勢突出文化內涵和文化品牌。和諧社會視角下的貴州省旅游業發展與貴州省文化必須相互統一,不能相互脫離,各行其是。
(二)旅游業管理體制有待優化
近年來,盡管貴州省對旅游業發展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旅游景區普遍存在著經營體制不暢、權限不清、利益沖突等矛盾,形成了景區多頭管理,[1]政企不分、缺乏市場化的管理機制,造成旅游資源的不公平競爭,導致資源開發效率低下。并且由于旅游產品是公共性產品,各行各業紛紛涉足,造成旅游市場供過于求的不良局面。
(三)旅游業結構單一,旅游行業服務質量不高
旅游業一個明顯特征是旅游客體(旅游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和旅游主體(游客)的選擇性,隨著全國乃至世界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旅游供給明顯大于旅游需求,導致旅游者的選擇性(注意力)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他們對旅游的目的地的選擇越來越趨向于區域整體形象信息,而非分散的景點信息。[2]第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水平的發展,旅游消費觀念的轉變,單一型的觀光旅游產品阻礙了旅游產業的優化發展。而貴州省大多數景區仍然停留在一般的觀光旅游層面上,缺乏對現有資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缺少長久吸引顧客深度參與的互動體驗旅游產品。第二,貴州省屬于西部地區,相對不發達,許多管理部門水平低下、人員素質不高、缺乏服務大眾意識,還沒有形成長期有效的服務管理監督機構。旅游市場混亂,游客的安全和權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這些都破壞了和諧社會建設中貴州省旅游業的整體形象,降低了貴州省旅游業的品位,影響了人與人和諧相處關系的形成。
(四)在和諧社會建設中貴州省旅游產業地位仍需提高
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把旅游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重點來培育和發展,但是在具體的實施細節上仍然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進之處。1.缺乏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旅游業是一門集歷史、地理、人文、語言、藝術和環境等多門學科在內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3]貴州省旅游業起步相對較晚,同時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旅游開發資金有限,旅游管理和技術人才缺口很大。據分析,目前貴州省旅游業較為緊缺的人才主要有兩類:一是旅游企業經營管理高端人才。二是隨著旅游業發展需要一些新的專業人才,如電子商務、分時度假旅游、會展旅游、旅游資本運營等人才。2.缺乏資金的投入,旅游業宣傳力度不夠。第一,隨著改革開放發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明顯的提高,但總體來說貴州省仍然屬于經濟相對落后地區,財力資金有限,而旅游業本身屬于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政府投資方面能力有限,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投入該省旅游產業的水平急需提高。第二,隨著貴州省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對外宣傳力度不斷加大,近年來旅游業出現了快速良好發展,但是貴州省旅游資源較為分散,中小景區眾多,龍頭景區較少,缺乏有效的整合,品牌效應差。具體來說,“黃果樹”瀑布馳名中外,卻只有這一種產品冠名;人人皆知洛陽牡丹甲天下,卻不知貴州省畢節市是杜鵑王國。從此角度來看,貴州省2014年第8期下旬刊(總第562期)時代金融TimesFinanceNO.8,2014(CumulativetyNO.562)旅游業利用品牌效應的力度亟待提高。
(五)旅游產業交通設施不便利
交通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旅游業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對旅游資源的開發、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二五”期貴州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還存在較大差距,還不適應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戰略的需要,與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同時,可持續發展能力也不強。貴州省運輸通道建設明顯滯后,不適應資源開發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要求,經濟發展不上去,旅游更無從何談起。(六)旅游業發展引起生態環境惡化貴州省旅游業的發展面臨著資源結構改變、環境質量下降、生態系統失調、文化沖突加劇、傳統文化湮滅等問題:隨著自然區域內旅游活動的開展,生態環境面臨著人工改造,貴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交通工具帶來的大氣污染,游客丟棄垃圾造成的環境污染,隨處可見的游客不文明行為;傳統文化的過度商業化;旅游業發展對當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等。如黃果樹瀑布下游7km處的天星辰景區,其內修了一個體積過大、黃色玻璃瓦屋頂的茶室,與景區似一個天然喀斯特盆景公園特色很不協調,破壞了自然之美。[4]
三、促進貴州省旅游業和諧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推進旅游業與旅游文化的緊密結合
強化文化理念,以文化視角審視旅游,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傳播帶動旅游。第一,以喀斯特地質山水風光為基礎,經典的遵義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為載體,多樣化的黔東南民族風情為著力點,銅仁的佛教文化為支撐,帶動酒文化、烏蒙文化、屯堡文化的發展,充分發掘和提煉人文旅游資源的精神意蘊、自然旅游資源的文化價值,達到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第二,以貴州省100個旅游景區為重點抓手,整合演藝資源,發掘特色演藝;如利用“好花紅”這首出名的民歌,讓更多的人了解荔波茂蘭的絕美、都勻毛尖的香氣、平塘掌布的神奇、水族文化的惟一,打造黔南“好花紅”的豐富文化內涵。[5]第三,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行業優勢,積極申辦博覽會、交易會、花卉展等,并以此為平臺凸顯貴州省民族文化的獨特優勢,推動貴州對外開放,促進貴州省與各省的交流合作,從而更好地打造貴州旅游發展升級版。
(二)遵循旅游產業規律,健全區域旅游創新機制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遵循旅游產業的形成規律與演進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健全區域旅游創新機制,推進區域旅游產業的創新進程,對于貴州省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十分重要。第一,貴州省應堅持“全省統一規劃,屬地行政管理,部門行業指導,企業自主經營”的原則,建立專業的旅游產業發展組織。第二,進一步梳理旅游行政管理中各級政府之間、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切實提高政府對旅游行業的管理水平。第三,培育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團,如貴州與海南旅游創新合作,定期組織旅游集團研究旅游產業中“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行業間的協調發展問題。
(三)推進技術創新,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大力發展旅游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規劃建設一批“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區”,實現服務手段信息化,[6]服務品質人性化。第一,豐富營銷手段,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技術,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宣傳疊加效應。第二,借助媒體加強影視制作,依托貴州旅游文化資源,建設具有一定吸引力、集聚力和輻射力的影視基地,打造一批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影視作品和品牌節目。央視曾熱播的《奢香夫人》讓更多的人了解了畢節,貴州省應以此為契機,拍攝更多類似于此的劇作。第三,統籌建設數字旅游查詢系統和網上預訂系統,減少中間環節,方便異地游客,滿足游客個性化服務需求。第四,進一步完善管理服務機構、安全保護機構和醫療機構,配備安全保護人員、醫護人員、志愿者等,為游客提供綜合性優質服務,切實維護景區秩序,保障游客旅游安全。
(四)注重旅游人才培養,設立旅游發展科研基地
旅游人才戰略規劃是旅游業和諧發展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貴州省應實施人才興旅工程,實現旅游人才資源持續開發與旅游業長期穩定增長的良性互動。第一,院校培訓和定崗培訓相結合,邀請高校、專業機構資深專家對旅游從業人員開展質量、營銷、安全、導游、接待禮儀等業務知識培訓,舉辦鄉村旅游從業服務、旅游安全質量監督等各類培訓等。第二,積極引進市場營銷、旅游娛樂管理、旅游規劃、旅游景區管理、旅游物業管理等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質旅游職工隊伍。第三,以貴州大學等高校為骨干,發展旅游科研,以創新的思維探索多樣化多模式旅游產業。
(五)進一步加強旅游交通建設
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強以交通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第一,加快發展旅游交通建設,根據貴州省現有交通規劃體系及“十二五”規劃“六橫七縱八聯線”的高速公路網規劃和“一干十六支”航空網絡規劃,②強化交通旅游功能,構建以公路、航空、鐵路為骨架,以水運為重要補充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第二,對通鄉油路建設規劃范圍內的旅游景區的公路項目盡快實施,消除斷頭路,增強景點的可進入性。第三,提升交通營運管理模式,不斷完善交通配套輔助設施的建設,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適作為旅游交通的服務宗旨。
(六)實施旅游項目帶動戰略
第一,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做好旅游項目的建設工作,加強社會各界各組織的資金融合,大膽引進臺資港資,積極開展戶外體育運動基地建設、度假酒店投資等項目。第二,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協調服務及產業鏈的研究,搞好產業項目的儲備。第三,鼓勵與扶植旅游商品設計與生產、旅游用品設計與制造等新型產業。第四,不斷創新、提高傳統觀光旅游產品的內容和品位,加快度假休閑旅游產品及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如加大力度開發建設畢節地區的金沙安底溫泉、畢子海子街溫泉、阿西里西等一批休閑旅游產品,讓更多的人體驗貴州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氣候之美、飲食之美、服務之美。
(七)合理開發和保護資源,實現貴州省旅游資源的和諧發展
用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貴州省旅游業的和諧發展,具體措施如下:第一,立法保護文化環境,如明確規定西江苗寨當地風俗習慣活動的開展規范,嚴禁當地文化過分商業化,保護苗族原生態文化、侗族原生態文化;第二,科學制定發展計劃和戰略,在妥善保護貴州省自身資源的前提下,根據合理的環境容量,有步驟有條件的向游客開放,同時進行旅游環保宣傳;第三,投入資金用于保護旅游目的地環境,聘用足夠的人員對旅游目的地進行監督和維護管理,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作者:周楠楠張遵東單位:貴州大學經濟學院
- 上一篇:國有企業勞動關系論文
- 下一篇:當代陶瓷藝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