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構想

時間:2022-12-16 04:52:00

導語:深究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構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構想

1.現行成本會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成本會計》是會計學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是繼《基礎會計》與《中級財務會計》后開設的又一門專業課。其理論性強,方法體系相對復雜且應用性突出的專業課程。現行成本會計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上都存在很多問題。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并予以改進。

1.1課程體系不完整。

現行成本會計是基于產品生產的傳統制造環境。所謂傳統制造環境主要是工人借助機器設備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出產品,產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所占比重較大,制造費用所占比重較小,也就是以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為中心,對費用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歸集與分配,計算產品的生產成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成本的預測、決策和計劃,再對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成本控制,按照責任成本進行考核和分析。從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上看,一般包括五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成本會計總論,主要提供成本會計概念基礎;第二層次是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第三層次是成本核算基礎,是第二層次的具體化,也是成本會計的重點內容。包括各項費用要素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的核算,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等。第四層次是成本計算方法。由于不同企業其生產特點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決定了企業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包括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分類法與定額法;第五層次是成本報表。是向企業內部各管理部門提供成本信息的載體。十多年沒有變化的傳統成本會計教學內容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適應新的制造環境下產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因為當前的經濟環境和制造環境已發生變化,在新的制造環境下,機器和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在某些方面已經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不斷下降,而制造費用急劇在增加,如果仍簡單地按傳統成本法歸集與分配費用,不僅不能公平地分配費用、計算和反映各種產品的成本,甚至會扭曲成本信息;第二,從教學內容上看,沒有制造業核算過程的介紹,學生對典型的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感性不足,認識不夠,不利于學生對工業制造業生產核算過程的把握,更不利于將成本會計知識體系應用于企業的具體實踐;第三,現行成本會計教學內容明顯滯后。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成本會計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同時成本會計又要適應會計環境的變化,及時掌握社會需求動態,不斷更新、補充、優化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融為一體,以滿足培養既有理論深度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成本會計人才的需要和滿足企業日益發展的管理需要。然而目前成本會計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傳統的成本計算原理和方法的講述,即使對于近年來國外在成本會計領域出現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也會因為課時的限制而僅僅作初步的介紹。這種傳統、狹窄的教學內容,即不利于培養多元化、全面掌握成本管理會計知識,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應用性會計人才,也忽視了與企業管理實踐的結合,忽視了滿足企業不斷發展變化的管理需要。

1.2教學方法不完備。

目前,在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手段絕大多數還是依靠自然媒體(黑板和粉筆),還是采用“單純、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傳統而落后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會計教學的需要,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教學方式單一,還是采用“單純、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任課教師主要講授書本理論知識,而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新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著重于傳授知識,而忽略知識的應用,灌輸有余,啟發不足,復制有余,創新不足。這種呆板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帶來的是膚淺的教學效果,更無法培養出思維開闊并適應當前經濟環境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第二,實踐教學欠缺,影響學生對成本會計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通過課堂理論課的學習,確實可以把握成本核算過程中各費用的具體分配方法,但缺乏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的了解,又沒有實踐環節的訓練,很難將成本會計知識應用于企業的具體實踐,掌握的只是零碎的知識片段,難以將其整合運用,更無法對成本會計知識進行整體靈活運用;第三,教學手段落后。目前成本會計教學手段絕大多數停留在黑板和粉筆等自然媒體,而傳統的自然媒體的教學手段最大的問題在于限制教學容量,不便于按成本會計知識的內在實質進行結構化教學。因為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數據的前后鉤稽關系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這種數據的來龍去脈又主要是通過成本核算的有關表格反映的,為了講解一個完整的成本核算過程,不可能將所有的成本數據表格在黑板上板書,只能通過課本前后翻閱才能解決,使學生知識結構前后不能連貫且不成體系,不利于知識的消化和吸收,缺乏連貫和流暢性,學生極易產生厭煩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成本會計課程本身的特點,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面臨著革新。

2.改革成本會計教學內容

2.1在成本核算方面,增加作業成本法內容。

隨著高新技術在生產領域的廣泛運用,使得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高度電腦化、自動化,改變了企業的產品成本結構,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比重下降,而制造費用比重卻大幅度上升。這樣,無論從提高產品成本計算的相關性,還是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來看,都要求把產品成本計算工作重點放在制造費用分配上,而傳統成本法下以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時、機器工時等作為制造費用分配標準分配費用已不能準確提供產品成本信息,甚至會造成成本信息的嚴重扭曲,作出錯誤決策。于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應運而生,并且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作業成本計算法與傳統成本計算法不同之處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費用分配標準,而傳統成本計算法采用單一標準分配制造費用,由此導致產品產量大、技術含量低的產品成本偏高,而產品產量小、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成本偏低,形成不同產品之間的成本轉移,造成生產經營決策的失誤。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中心,而不是以“產品”為中心,是將產品生產劃分為若干作業中心,按引起制造費用發生的各種成本動因進行分配,可以避免產品或勞務成本的扭曲。作業成本法在我國部分先進制造企業已逐步的推廣和應用,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一新的理念和計算方法,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中應增加作業成本法。

2.2在成本會計教學體系結構上,增加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和成本會計知識整體應用兩個環節。

從現行成本會計教學體系結構上看,一方面沒有包括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進行了解這一環節;另一方面也沒有包括集成本會計工作組織、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報表于一體的成本會計整體應用層次。我們的學生都是從高中直接進入大學的,缺乏對工業生產的直觀了解和認識。而一般成本會計教學均以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為背景,學生對課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簡單的工業生產術語難以理解,不利于學生對以工業企業為背景的成本核算過程和成本計算方法理解,影響他們對成本會計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也不利于將成本會計知識體系應用于企業的具體實踐。所以,在原有的成本會計體系結構上,在第二和第三層次之間應增加一個環節,即工業企業生產過程概況,其目的是通過該環節的學習讓學生對典型的工業企業生產過程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有利于其后以工業企業為背景的成本核算基礎層次和成本計算方法層次的學習和運用。同時,在原有的第五層次后再增加一個環節,即成本會計知識整體應用。主要包括針對不同生產組織和工藝過程特點的具體企業如何組織成本會計工作、進行成本計算及編制成本報表等內容,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成本會計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強化成本會計知識的具體實際應用。

2.3與管理接軌,推陳出新,教授幾個新知識點。

新的制造環境和管理理論與方法,要求成本會計體系必須提供與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關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這就要求成本會計教學必須與生產管理實踐密切結合。現代成本會計已不單純是成本的計算、歸集和分配,成本核算是為了做好成本管理,形成管理決策,所以,現代的成本會計必須與管理會計銜接。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成本信息是企業管理當局極為注重的信息,成本管理會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就成本論成本,就教材論教材,一定要將這些時代性的新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包括作業成本管理和質量成本管理的內容。

作業成本管理將作業作為成本計算的最基本對象,以成本動因為標準進行費用分配,強調的是直接追蹤和動因追蹤,利用的是產品消耗費用與成本分配標準之間的因果關系。作業成本管理從以“產品”為中心轉移到以“作業”為中心上來,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追蹤進行動態反映,通過優化“作業鏈”,促進“顧客價值”的提高,可以更好地發揮決策、計劃和控制的作用,也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代經濟社會,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產品或服務質量水平高低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質量成為許多企業的基本戰略目標,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就會上升,市場份額也就隨之上升。質量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重要因素。許多企業已實現了全面質量管理,這就要求成本會計人員在以往質量成本核算的基礎上,根據全面質量管理要求,實行質量成本決策、最佳成本模型和質量成本綜合控制等方法進行系統管理,同時要求在提供業績評價的信息時,提供一些非財務性的相關信息,如質量成本報告、質量成本趨勢報告和質量成本業績報告等。

在高新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生產技術不斷變化,生產組織和管理要求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因而對會計信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成本會計體系應適應這種變化,把各種成本會計領域的新思想、新方法進行吸收與借鑒,并將其補充到《成本會計》課程中,做到成本會計教學內容的更新。

3.創新成本會計教學方法

成本會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如果一味地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不完善實踐教學方式,仍采用傳統的黑板和粉筆等自然媒體的教學手段,勢必會影響學生對成本會計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也無法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成本會計人才。因此,創新成本會計教學方式、實施多元化教學已勢在必行。

3.1改革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方式,強化案例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的,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比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思維能動性。因此要適應現代成本會計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探索和嘗試各種與教學層次相適應的啟發式教學方法,以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考與分析判斷能力。此外強化案例教學和模擬學習,將案例應用于教學,根據實際資料,設計具有代表性、綜合性的成本會計案例,通過教師講授,組織學生討論,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教師歸納總結等過程來實現教學目的。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能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進行模擬,以便使他們加強理性認識。要想增強學生的成本會計意識,培養符合時展的會計人才,就必須加強成本會計案例教學。對教學案例進行設計時需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一要真實。成本會計案例必須來源于現實經濟生活,基本情節和數據真實可信,為學生展示近乎逼真的經濟事項情景,展示出會計事項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思維創新和熱烈討論;二要有針對性。每個教學案例,都應該能突破課程中的某些重點、難點,使學生在該課程的某些問題上有較深的理解;三要有互動性。會計案例的展示,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成為案例教學的“主角”,引導學生的思維和操作進入會計處理的情景之中,并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案例,讓老師的引導和學生的發言產生互動。

3.2完善實踐教學方式,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

在強化和完善理論教學的同時,逐步地完善實踐教學方式。可以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配備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創造仿真的會計環境,將成本會計理論教學與實踐統一于教學中,從成本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通過精心設計,在模擬實驗過程中給學生分配角色、布置任務,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查閱教材,搜集資料,相互討論,尋求教師的幫助,進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成本會計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如同在會計部門做業務一樣,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將課堂上的抽象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強化成本會計知識的具體實際應用。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走出校門,讓學生親自參加社會實踐,到實際工作中去演練,到業務部門到基層企業去搜集資料,發現問題,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檢驗,而且有助于進一步幫助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整體環境和整個工作過程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印象。總之,要創造條件,利用各種途徑進行實踐性互動式教學,使成本會計的教學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使我們的學生能夠把掌握的會計知識轉化為強大的實踐能力,從而成為社會有用的應用性人才。

3.3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高質量的成本會計多媒體教學課件。

先進的教學工具不但可以增強教學效果,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會計專業領域的最新技術與發展趨勢的認知水平。成本會計有個特點:就是數據多,表格多,計算復雜,而且主要是通過成本數據的前后勾稽關系來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由于傳統教學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將所有的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書進行講解,造成學生對各知識點不能有一個完整、系統的認識和理解。如果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但能夠克服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法的不足,增加課堂教學內容的信息量,還可以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成本會計理論和技能,把枯燥無味的成本會計理論表現的生動有趣,再加上動畫、音樂和圖像,會營造一個非常活躍的課堂氣氛。同時,成本會計多媒體教學系統能更突出地強調各種成本核算整體流程的講解,在重點講授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的概念、特點、適用范圍以及成本計算的有關問題的前提下,更突出的強調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從要素費用到完工產品成本的整體核算流程的講解。而且,每種成本計算方法的講授都可以采用菜單程序式教學,將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講解的菜單上,菜單的各個選項是有先后順序的,只有在前一個程序過程完成才能進行后程序的操作,使學生對各成本計算方法有一個完整、系統、結構化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隨著全球化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的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在管理上的要求越來越高,適應這種需求,開放教育培養出的21世紀的會計人才應具有全面的成本管理會計知識、較高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應做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新的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