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會計面對不確定性行事原則論文

時間:2022-12-24 02:56:00

導語:探究會計面對不確定性行事原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會計面對不確定性行事原則論文

摘要:不確定性會計事項,是指一種狀況或處境的最終結果是利得或損失,只有在發生或不發生一個或若干個不確定的未來事項時才能確認。會計中的不確定性可分為內生性的不確定性和外生性的不確定性;廣義不確定性會計涉及會計中的所有不確定性問題,而狹義不確定性會計主要研究的是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不確定性經濟業務可分為低、中、高三類,不同的類別所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也不相同。本文在分析會計不確定性原因的基礎上,討論了會計不確定性的處理原則及方法。

關鍵詞:會計不確定性;原因;處理

近年來,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經營風險的加大,信息使用者越來越需要更多的信息以評估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和經營成果的不確定性。這樣,在會計中如何減少、處理不確定性日益成為國內外會計界關注的重要問題。

1會計中的不確定性及其原因剖析

1.1外生性不確定性

1.1.1會計對象的不確定性。會計對象是存在于會計信息系統之外的企業的交易、事項與情況(經濟業務)。企業的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經濟業務本身難于精確測量所帶來的個確定性,如無形資產攤銷,每期應攤銷多少難于準確地計算。二是經濟業務復雜多變所引起的不確定性。特別是一些創新經濟業務,如創新金融工具大多是一種尚未履行的或處于履行中的合約。由于金融市場瞬息萬變,金融工具的合約在簽訂之后,往往存在著流動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多種風險。營銷創新,如超“新三包”服務承諾,以舊換新、名目繁多的有獎銷售等未來結果高度不確定。三是由于經濟業務在時間上延伸到未來時,從目前(資產負債表日)來看經濟業務的結果往往是不確定的,如未來事項等。

1.1.2環境變化所引起的不確定性。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是導致會計系統輸出(會計信息)具有不確定性的一個重要原因,稅法與會計法規的變更、會計政策的變化等都會對會計系統造成影響,使會計信息具有不確定性,如石油和天然氣會計中完全成本法(full-costapproach)和成功法(successful-effortsapproach)替換會導致儲量資本化數字出現巨額差異。

1.2內生性不確定性

1.2.1會計要素的不確定性。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

會計要素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第一,要用有限個靜態的會計要素反映周而復始的動態資金運動,必然會因為以點代面、以偏概全而產生反映的不確定性(不能真實、完整地再現經濟活動的全貌和實質);第二,會計定義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如資產和負債,美國FASB在SFAC中均以未來的經濟利益來定義(資產為未來的經濟利益,負債為未來經濟利益的犧牲),而確認的第一個標準就是符合定義。由于未來的經濟利益具有不確定性,所以,這個定義會給資產和負債的確認和計量帶來不確定性。

1.2.2會計基本原則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會計基本原則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規范。會計原則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第一,原則本身的矛盾會使會計操作無所適從,如相關性原則和可靠性原則、充分披露原則和重要性原則等;第二,會計基本原則如權責發生制、穩健原則等的應用要進行人為的估計和判斷,這必然會帶來會計處理上的不確定性。

1.2.3具體會計準則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具體會計準則是會計實務工作的操作指南。具體準則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主要是對同一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確認、計量和報告)時允許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引起的不確定性。

1.2.4會計人員行為所引起的不確定性。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工作中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主要是指,不同的會計人員由于技術水平、職業道德等的不同,對同一經濟業務的處理會得出不同的結果的問題。這里面既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當局的壓力、會計人員的舞弊、合理差錯等原因。

2不確定性會計對象的處理原則

為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對不確定性會計對象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處理。但是,切忌任意擴大不確定性會計對象的范圍,人為地左右會計信息。在處理不確定性會計對象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遵循如下原則。

2.1謹慎性原則。在處理不確定會計事項時,遵循謹慎性原則是會計界長期以來形成的慣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競爭和風險的日益加劇,對不確定經濟事項,尤其是程度較高的不確定事項,保持充分的謹慎是非常必要的。對經濟業務的處理要合理估計各種風險和損失,不低估可能發生的債務和費用。

2.2中性原則。中性原則強調在處理不確定事項時堅持不偏不倚的立場。首先,在對不確定事項進行估計時應選用中性的估計方法,既防止企業盲目樂觀,先期擴大利潤,又杜絕企業借謹慎性原則而擴大費用,虛減利潤,延遲納稅。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準備和或有事項”征求意見稿中提出:“期望值的估計,應反映所有的概率分布,最好應用加權平均的辦法。”“計量不確定性經濟業務時,應選用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這樣,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客觀性。

2.3重要性原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完全對稱的信息環境是不存在的。因此,也并不是所有的不確定經濟事項都必須事無巨細地予以確認、記錄和披露。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和信息用戶的要求,那些對報告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有重大影響或對信息用戶具有重大影響的不確定性會計對象,應當詳細地予以反映、披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是把占資產總額5%以上或占成本合計數10%以上的經濟業務視為重要的事項,應予以充分反映。

2.4充分披露原則。充分披露原則要求企業對外公布的財務會計報告,對那些不能納入會計報表但又重要的不確定事項,以表外附注的形式予以充分披露,以達到真實、公允、客觀地向信息用戶傳遞企業經濟信息的目的。在《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中,就或有資產、或有負債的處理已經作了明確的說明,要求以附注的形式對其進行充分的披露。公務員之家

2.5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由于經濟現象的復雜性,使得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不能完全反映其經濟實質。這就要求會計核算必須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進行。對不確定事項必須充分考慮其經濟實質,如預計負債、未決訴訟、商業承兌匯票等很可能發生的負債,從法律的角度并不具備相關的證據,而從經濟實質來看則應當謹慎處理、適當確認。

最后,在信息的披露上,遵循充分披露原則,對不能在會計報表中披露的信息要在報告中以附注的形式予以披露。對影響較大的不確定事項,如有必要應進行專題分析,以滿足相關用戶的要求。

3不確定性會計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

3.1對商譽的處理。一般而言,自創商譽存在于那些長期具有超額獲利能力的少數企業中。它既可以通過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確定,又可以通過股票市價總額與其凈資產重估價進行比較來確定。就現實來說,自創商譽可分兩步確認:①表外披露;②表內確認。作為企業無形資產與所有者權益同時增加,并在若干年內進行分攤,計入損益中。

3.2對應收賬款的處理。企業通過計算其應收賬款以相應概率為權數的加權平均數,可得到比較準確的應收賬款額,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中,這樣做可以提高報表數額的可信度,向使用者提供真實的企業資產的信息。

⒊3對或有事項的處理。對貼現應收票據、應收賬款讓售、新金融工具資產可能引發的企業利得或損失,同樣可采用概率估算結合多種方法揭示。但目前,對或有事項的控制、確認,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基礎工作:①完善法律法規。即要用法律法規規范企業的行為,要加大對有不合法規。即要用法律法規規范企業的行為,要加大對有不合法規、欺詐行為企業的制裁力度。②發展信用擔保及社會公證行業。③進一步加強企業與社會、公眾的信息交流。

3.4對新金融工具的處理。對于確認與計量新金融工具,我們要把握好三點:①突破實現原則,允許在收益表中確認“交易中證券”的未實現收益。②突破傳統計量原則,允許按公允價值計量在交易中和可供銷售的兩類證券價值。③充分揭示風險,防止錯誤誘導。

總之,不確定性會計是以財務會計中不確定性事項為研究對象的,它的最終目標就是確認與計量企業經營中的各種未確定事項,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信息。如果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就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對不確定性事項予以確認是不可改變的趨勢,這也是符合會計信息真實性、可靠性發展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