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財務會計論文

時間:2022-08-23 04:43:00

導語:政府財務會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財務會計論文

摘要:單一的政府預算會計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經濟體制發展和公共管理改革的需要。本文通過對政府財務會計與政府預算會計并存和協調問題的探討,為我國的政府會計改革進一步深化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政府財務會計;并存;協調

1998年實施的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內的預算會計制度體系,規范了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會計核算,已經取代傳統的指令性計劃、所有權控制和行政管制,成為各級政府施政的主要工具(王雍君,2007)。由于其會計核算和預算高度一致,當時對于適應市場經濟,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和加強財政資金管理起了重要的作用。

隨后由于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逐步開始進行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政府采購、國庫單一賬戶制度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預算會計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由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所形成的三套會計科目和相應的會計報表體系所帶來的會計信息越來越不便于新歷史階段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這些會計信息不便于績效考核,使得政府財政透明度不強,亟需改革。

為了使政府會計體系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全面性和相關性,為了更好地完成政府職能(公共管理)轉換及公共財政體制的構建,應建立政府財務會計。(徐公偉,2007)。同時,政府財務會計應和政府預算會計共同構成政府會計體系,并定期、全面、連續、系統反映和監督政府債權、債務、對外投資、現金流量、公共財產受托責任履行、政府績效考評等情況,提供滿足相關的會計信息。因此,研究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

一、二者之間的并存性

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存在著共同的會計主體,即政府部門和公共部門(包括履行政府職能的事業單位),而且就會計對象而言,都要對政府部門的財政資金的運動情況進行反映,二者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并存,而且預算會計并不隨之取代,而是應該加強。

(一)總的來說,我國所處的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決定了二者之間的并存性

會計理論研究起點必須是主觀和客觀的結合,不能割裂一方。在會計理論體系中最客觀的莫過于會計環境,而最主觀的莫過于會計目標,所以,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結合起來才是會計理論研究的起點(楊月梅,1998)。而會計環境不同,會計目標也不同。會計環境的變遷是會計目標進步與發展的第一推動力(牛清霞,2008)。從這個角度著手來考察這個問題,首先我國的會計環境正處于不斷的變遷中,過去幾十年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經濟高度集中,絕大部份的資源是由政府所擁有的,并且是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資源的,基本不受市場影響。目前,我國正處于漫長的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市場經濟體系只是初步建立,遠未成熟,資本市場、金融市場不完善,各項交易也不夠規范,會計還做不到如實反映的地步,由此產生的會計信息還遠遠達不到國際上所要求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水平。

這就決定了我國政府會計的目標不能僅僅用以前那種單一滿足預算的想法來考慮,也不能盲目地拋棄從預算的角度來看政府會計的思路。政府會計的目標應定位為:既要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預算管理的需要,又要滿足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向政府、立法機構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財政資金收支信息為主,同時提供財務活動和結果方面的信息。也就是應將政府財務會計也納入政府會計之中,實行以預算會計為主、預算會計與政府財務會計相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才符合中國政府會計目前的改革趨勢。

(二)具體分析

具體而言,我國所處的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帶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使得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反映的側面不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這里分別加以說明。

1.會計環境不同,對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不同。中國政府外部環境的變化,決定了立法機構和管理部門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而其他的外部使用者尚處在成長階段,尚未構成信息使用的主導力量(王晨明,2007)。也就是說,政府財務會計的信息使用者包括立法機構和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的外部使用者,而政府預算會計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立法機構和管理部門,我國的外部環境決定著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有著不同的信息需求對象。

2.政府財務會計反映的是政府整體財務運行狀況的全貌,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全面性,而政府預算會計則有著政府撥款(appropriation)、承諾(commitment)、核實(verification)和付款(payment),構成支出周期中此消彼長、相互繼起的四個階段(王雍君,2007),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目的性,專門反映政府預算方面的情況,也是政府會計不可或缺的部分。

3.政府財務會計能提供和反映政府有關部門的財務狀況及成果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并可利用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可用于全面考核和綜合評價;而政府預算會計專門針對政府有關部門的預算情況,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當年的預算收支及結果,以滿足政府財政部門、各級政府之間以及立法機關等相關方面考核政府公共財產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是一種上級對下級的必要考核。(三)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應當在相當長的時間并存

筆者認為,我國的政府會計改革宜考慮分幾步走。

我國是一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正常發展的國家,在與國際接軌的今天,總的會計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此時既需要監控預算期內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情況,又需要總的政府財務會計方面的信息,在此情況下,應以預算會計為主,財務會計為輔。目前正處于政府會計改革的關鍵時期,政府預算會計非但不能削弱,在短期還應加強,以確保預算的落實和執行。隨著市場力量逐步增強、法制建設逐步完善和政府職能逐步轉換,建立透明政府、績效政府的目標進一步實現,應循序漸近地過渡到以財務會計為主,預算會計為輔的局面,以適應新時期的需要。

二、二者之間的協調性

在政府財務會計與政府預算會計并存的同時,也要正確地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協調的原因

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旨在讓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其特點。同時政府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作為政府會計的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有溝通的紐帶,也就是應該在某些內容上具有一定的協調性,乃至一定程度的統一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使我國的政府會計體系滿足有效地進行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建立高效,高透明度的政府的需要。

(二)協調的主要內容

1.會計基礎的協調。根據政府會計的目標,政府會計應提供以財政資金收支信息為主,同時提供財務活動和結果方面的信息。一般而言,預算會計應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政府財務會計則以權責發生制為宜,這兩者使用的會計基礎不一致。

2.會計記賬的協調。原有預算會計要素劃分為資產、負債、基金(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類,這是以提供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信息為目標設置的,服務于政府預算管理。而政府財務會計需要提供政府有關部門所有的公共財務資源的交易或事項,其會計要素設置上應有區別,當然作為由會計要素設置的會計科目應有所不同。

3.會計報告的協調。原有預算會計制度的財務報告主要是反映預算會計信息,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和預算執行情況表及附表、會計報表說明書幾項,而政府財務會計要求所披露的財務信息內容較完整,有利于人們了解政府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業績,它不僅要包括一系列具有一定層次構成的反映政府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和反映資源流動的會計報表外,還要包括成本費用情況的分析、財務報表附注以及有助于政府會計目標實現的補充信息等。

(三)協調的思路

1.采用基金會計。可以考慮借鑒美國政府會計的做法,按照不同業務的性質,將基金看作會計主體,反映每一基金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和結余等情況,形成自我調節,自我平衡的賬戶體系,再分別在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中應用,以滿足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

2.政府財務會計采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和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相結合。最常見的應計制修正形式是對資產和負債的確認范圍作出限制,對確認上存在技術難度、計量成本過高或對政府財務管理影響不大的資產和負債不予確認(荊新,高揚,2003)。政府財務會計為了全面,系統連續地反映政府經營及財務活動狀況,目前以修正的權責發生制為宜;而預算會計應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這樣一方面既能反映整個預算資金的連續運動及積累的結果,又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政府整個財務狀況。至于二者之間的銜接,可暫時采用調整賬戶做過渡,其中必要時可采用計算機技術來編制軟件進行協調。

三、結語

從政府會計改革的總體趨勢來說,我國政府財務會計與政府預算會計之間既要并存,又要協調。我國所處的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決定了二者必須并存,而政府會計要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二者又必須協調。做好以上工作將有助于使我國政府會計邁向一個管理更規范化,制度更明晰化的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荊新,高揚.政府會計基礎模式:比較與選擇[J].財務與會計,2003,(9).

[2]徐公偉.關于構建我國政府財務會計體系的探討[J].經濟研究參考,2007,(68).

[3]王雍君.支出周期:構造政府預算會計框架的邏輯起點──兼論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核心命題與戰略次序[J].會計研究,2007,(5).

[4]楊月梅.論會計理論的邏輯起點[J].會計研究,1998,(7).

[5]王晨明.從政府會計環境看中國政府會計目標的定位[J].事業財會,2007,(4).

[6]牛清霞.論財務會計目標確定的客觀環境與條件[J].今日科苑,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