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企業盈余管理屬性的多元化
時間:2022-01-25 09:14:00
導語:分析企業盈余管理屬性的多元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對盈余管理存在動機的復雜性、手段的多樣性和結果的效益性進行分析,提出企業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適度的盈余管理是一個企業不斷走向成熟的標志。
關鍵詞:盈余管理動機手段效益
盈余管理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經濟學界和會計界興起的一個前沿研究課題,至今學術界對盈余管理的概念尚無定論。美國會計學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認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使經營者自身利益或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的行為”。他認為只要企業的管理人員有選擇不同會計政策的自由,他們必定會選擇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這就是盈余管理。另一美國會計學家凱瑟琳•雪珀(katherineschipper)認為盈余管理實際上是企業管理人員通過有目的地控制對外財務報告過程,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即企業管理人員為了獲取私人利益,而有意地對對外財務報告進行控制。
盈余管理的涵義主要包括:第一,盈余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管理當局;第二,盈余管理的客體是企業對外報告的盈余信息(即會計收益);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許的范圍內綜合運用會計和非會計手段來實現對會計收益的控制和調整;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體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實現中,全球每天都發生著公司調高或調低盈利、虛報營業收益的案件;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財務舞弊事件就從未間斷,盈余管理現象也極為普遍,保上市、保配股、保盈利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的普遍行為。如何看待企業盈余管理行為,本文將從三方面來探析。
一、盈余管理動機探討
股票上市發行動機。我國證券市場正處于發展階段,公司的上市需要證券監管部門的審核,上市公司相對來說仍是個稀缺商品,企業能取得上市資格就意味著可以獲得超額收益。主要表現在可以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的籌資優勢,開辟低成本的籌資渠道;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樹立良好的形象,具有廣告效應;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變現能力;可以用較少的資本支配和控制較大的社會成本,具有資本放大效應。因此,為了能取得上市資格,企業會進行盈余管理。
獲得配股資格動機。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配股可以對公司產生直接而明顯的效果。首先,可以改善上市公司股本結構、改變公司的形象和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其次,可以一次募集大量的資金,有利于投資項目的開展,培養新的利潤增長點。第三,還可以在短期內提高每股收益水平,有助于樹立公司的形象。由于配股價格的高低關系到上市公司籌集資金的數額以及順利與否,業績優良的公司的配股價格無疑可以定價高一些,為了提高配股價格,上市公司也會進行盈余管理。
維持公司上市資格。根據公司法及其他有關規定,上市公司出現連續2年虧損,或者每股凈資產低于面值,或者財務狀況異常時,將進行特別處理(即ST處理);當其連續3年虧損,將由證監會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如在規定期限內未消除虧損狀況,則終止其股票上市,上市公司退出證券市場。上市資格對上市公司來說是一種珍貴的資源,如果上市公司被終止退出證券市場,對廣大股東和上市公司而言都是莫大的損失,對地方政府政績也具有較大的不利影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上市公司存在著強烈的動機進行盈余管理。
高層經理人員的變動動機。近幾年來,很多上市公司為了扭轉經營業績虧損的局面更換了高層管理人員,新上任的管理當局為了使公司業績有明顯的改善,重新塑造上市公司二級市場形象,不辜負廣大股東的深切期望以及自身業績的提高、報酬的增加、政治前途的發展等,往往有動機進行盈余管理。
銀行借款動機。公司如果不能從證券市場上直接融資,必須要通過銀行借款來滿足其資金的需要。隨著金融體制的改革和金融機構信貸風險意識的不斷加強,金融機構在向虧損公司貸款時,一般會與公司簽訂條件嚴格的借款合同,往往對公司的流動比率、利息保障系數、負債權益比率等財務指標有一定的要求,公司一旦違反借款合同的某一條款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因此,公司發覺到本年度的一些財務指標有偏離債務條款的趨勢或已經偏離時,會有很強的動機進行盈余管理。
避稅及避免管制動機。在我國一些戰略性產業、特大型企業、壟斷性公司報告出來的盈利較高時,會引起媒介或消費者的注意,政府迫于政治壓力往往會對其開征新稅、進行管制或賦予更多的社會責任。管理者通常設法降低報告盈余,以非暴利的形象出現在社會公眾面前,以免引起關注和遭受指責,因而有動機進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手段探討
(一)運用會計手段實現盈余管理
應計制(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雖然很好地解決了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問題,但人為將資產的價值在整個壽命內進行分攤、對存貨的價值按設定的價值流轉模式進行確認等一系列活動會導致遞延、攤銷和分配等過程,這樣就有可能發生提前或推后確認收入和費用的行為,為盈余管理提供了機會。
重要性和穩健性原則。《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會計核算應當遵守重要性原則的要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何為是重要、重大的事項以及如何劃分重要程度,現實中不可能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只能靠管理當局的主觀判斷,從而有可能影響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公允表達。穩健性原則的運用,使得企業收益平均化和秘密準備金的操作更加容易。
會計方法。在會計核算中應力求準確,但是有些經濟業務本身具有的不確定性,如壞賬損失、存貨跌價損失、或有損失等,因而不得不根據經驗作出估計,從而使會計確認和計量工作不得不借助假定和估計的方法。這同樣為盈余管理提供了條件。
(二)安排真實交易實現盈余管理
負債轉為股東權益。根據現行財務會計制度,企業在計算利潤時扣除了債務資金的成本(利息),卻不考慮股東權益資金的成本(股利),公司負債的利息必須按期支付,而股利卻可以不支付。因此,當公司經營業績差時,通過與債權人協商將債權人的債權轉為股權,可減少財務費用開支和現金流出,提高企業盈利水平。
股票回購。在資本市場中,公司的股票價格包含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業績的預期。因此,當公司公布的業績沒有達到證券分析師的預期時,股票價格將大幅下跌。每股收益是證券分析師預測公司業績的重要指標,當公司管理者預計公司每股收益水平達不到證券分析師的預期時,為防止股票價格大幅下跌,可通過股票回購減少發行在外的股票規模,以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從而達到或超過證券分析師的預期。減少酌量性費用開支。酌量性費用是指費用開支水平可由公司管理者決定的費用項目,如研究開發費、職工培訓費、維修費等。這些費用開支通常是面向未來的開支,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對當期生產經營活動影響甚微。當公司經營業績差,面臨虧損或業績滑坡時,管理者為提高公司當期的經營業績,可以減少當期的酌量性費用開支。
資產處置。資產處置是指企業將其擁有的子公司、經營部門或其它長期資產和投資的所有權有償讓渡給第三方,并以此獲取現金或其它有價證券的行為。當公司經營業績沒有達到預期時,可通過轉讓持有的無形資產、已經增值的有價證券或某個經營部門等獲取收益,使利潤達到預期水平。
放寬信用政策或給予銷售折扣。公司在臨近年末時,看到當年經營業績不佳,可能會通過放寬信用政策或給予銷售折扣促進銷售,以改善經營業績。放寬信用政策包括延長客戶的付款期、向信用不佳的客戶賒銷商品等。銷售折扣則主要是通過價格優惠吸引客戶大量購買。以此來增加企業的利潤。
關聯方交易。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關聯方交易的類型通常包括購銷商品、購銷商品以外的其它資產、提供或接受勞務、擔保、提供資金、租賃、、研究與開發項目的轉移、許可協議、代表企業或由企業代表另一方進行債務結算、關鍵管理人員薪酬。由于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存在大量的關聯方,因此關聯方交易成為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盈余管理結果探討
盈余管理將利益在相關各方面進行了重新分配,合理應用盈余管理能給企業帶來正面影響,有利于促進企業穩定有序發展,也是企業走向成熟的標志。
盈余管理可以維護合同的有效性,減少訂約成本。從有效契約論的角度說,企業是由一系列契約組成,因此存在訂約成本。而企業的經營具有不確定性,訂立的契約具有不完全性和剛性。如果有一定范圍內允許存在盈余管理,不僅會降低訂約成本,而且還可以使企業管理者通過盈余管理行為靈活地面對突發事件,從而較好地克服契約的不完全性和剛性,提高企業價值。例如通過盈余管理對財務報告中的數字進行修飾,使之在合同范圍內成立,減少重新談判成本。
盈余管理有助于減少資本市場波動,穩定市場股價。證券市場的不完全有效性使得股票價格并不能完全反映企業的價值,有時甚至表現出逆向性。在證券市場還不是很發達,投資者的素質還不高的情況下,這種情況更普遍、更嚴重。股價的劇烈波動使股東蒙受巨大損失,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穩定股價是管理者的工作之一。對于一個盈利狀況良好,運行穩定,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來說,由于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偶然事件的不良影響,不明真相的市場可能會做出相反的反映,造成股價下跌,為了讓市場更好地了解企業,讓投資者知道真實的信息,管理者有必要通過盈余管理向市場傳遞利好消息,達到消除不利影響的目的,穩定股價和避免股東不必要的損失。
盈余管理可以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激勵經營者。企業管理者在經營過程中要經常面臨各種風險,有的風險是可控的而有的是不可控的,兩者都影響企業的凈利潤。在以凈利潤作為報酬衡量標準的情況下,風險對管理者的報酬影響顯得尤其重要,如果由于不可控的風險而使管理者承擔了報酬風險,這對管理者來說是不公平的。如一項新的會計政策的頒布降低了凈利潤,就可能會減少管理者的報酬,雖然這并非管理者的工作過失,卻承擔了不該承擔的風險。這樣就會使管理者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安全”的經營投資策略,放棄那些能帶來較高回報但相對風險又較高的策略。盈余管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不可控風險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降低了管理者的報酬風險,給予管理者一定的利潤調整空間,有利于激勵管理者的創新能力,激勵管理者采取更好的策略和行動,更好地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盈余管理可以降低企業的政治成本。政府是企業信息的重要使用者,企業信息決定了政府對企業的態度,管理者通常設法降低報告盈利,避免引起政府和社會大眾過多關注而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加重企業政府支出。稅收是企業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通常通過盈余管理進行稅收籌劃,既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又符合稅法中蘊含的政策導向。
四、結論
綜上所述,從本質上看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當局在合法范圍內,通過選用不同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和會計方法等手段對利潤進行調整,以追求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從動機上看,盈余管理趨于預定的管理目標,實現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其中包括股東財富最大化,符合債務契約約束條件,減少經營風險、避免政治成本、合理避稅等。從手段上看盈余管理是在各種會計政策之間進行選擇,主要是對會計核算上需估計的項目進行調整,如通過改變存貨計價方法,安排交易發生時點及交易方式,選擇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方法等進行調整。從結果上看,盈余管理運用得當,會使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可以使會計報表使用者受益,如企業將最符合公司發展的信息傳遞給信息使用者,有利于整個資本市場的信息交流,增大社會效益。
由此可見,企業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適度的盈余管理是一個企業不斷走向成熟的標志,它體現了企業的有關利益主體用合法手段來追求自身利益的實現。當然,過度的盈余管理也會帶來很大的弊端。盈余管理所產生的結果與管理者的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有極為重要的關系,二者高度統一和結合就可能產生積極效果,對企業、投資者、國家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論及其研究評述.會計研究,2000.9
2.張虹.對盈余管理和利潤操縱的思考與分析.上海會計,2003.2
3.蔣平.我國盈余管理的雙重視角.會計之友,2009.9
- 上一篇:年終機關辦公室工作小結
- 下一篇:社區黨總支黨建工作年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