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城市發展探究論文

時間:2022-01-23 03:21:00

導語:中部城市發展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部城市發展探究論文

一、中部城市發展的現狀

中部城市是全國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貨運輸的集散地和中轉中心,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有著承東啟西、接南進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作用,是東西部經濟合作的橋梁與樞紐,在全國經濟的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部城市的平均生產總值是151億元,城市經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并形成了規模不等的產業集群;城市人口一般都較為稠密;城市傳統文化的積淀一般都比較深厚。

然而面對東部繁榮、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中部城市經濟的整體發展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趨緩勢頭。中部城市數目雖逐步增加,但發展速度不快,且整體規模偏小,城市化水平較低,直接影響了城市功能的發揮。2002年中部擁有城市147個,其中超大、特大城市各1個,大城市34個、中等城市74個、中小城市33個、小城市4個,主要沿京廣線和長江流域分布,構成“十”字型城市群架構。2003年,中部六省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安徽的城市化率分別為42.9%、27.2%、33.5%、34.0%、38.8%、32.0%,平均為33.7%,比全國平均水平(40.5%)低了近7個百分點。

與東部相比,中部城市實力較弱,輻射和帶動能力差,尤其缺乏高輻射和高集聚能級的核心龍頭城市。目前全國有30多個城市的GDP超過千億元,中部只有武漢和鄭州兩個城市GDP超過千億元。

中部城市在區域發展中居于主體地位,但與發達地區比較,差距明顯。城市聯合體已初具雛形,顯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但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城市圈還有很大差距。

中部城市在對外開放方面,從吸引外資到旅游等,均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

二、促進中部城市發展是中部崛起的必然選擇

1.城市發展差距拉大是區域矛盾的關鍵所在

當前的中部城市發展滯后,關鍵在于缺乏帶動經濟增長的要素聚焦點。中部與東部發展差距不斷拉大,根本地在于城市發展差距不斷拉大。

2.發展城市經濟是協調諸多矛盾的結合點

過去很多年中,中部城市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在于其“區位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怎樣發揮優勢?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新的戰略思路應當貫徹“重在點、兼顧線,帶動面”的原則。其中的“點”就是指城市經濟。城市經濟是中部崛起過程中解決區域戰略與國民經濟整體戰略之間、環境及資源保護與開發及發展之間、短期調控任務與長遠戰略發展任務之間、工業化發展緩慢與加快人民收入提高的迫切要求之間、結構調整與總量擴張之間、基礎設施不足與戰略性調整之間、“二元”分割的城鄉經濟之間、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諸多矛盾的最優結合點。

3.發展城市經濟還是積累工業化條件的必由之路

中部崛起應當首先造就自己的經濟增長帶頭地區。在今后十五年或略長一些的時期中,不僅老的省會城市應當大力發展,而且要努力爭取在每個省區形成若干個較大的經濟中心城市。讓這些城市成為當地的“先發”地區。與此同時,還要加快中小城鎮發展,在條件具備的地方推進鄉鎮合并,在此基礎上走出一條具有綜合性多產業構成和協調發展的城市建設之路。

另外,在中部崛起戰略中,基礎設施建設應當把重點放在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與高級化上。改善中部城市的投資環境,當務之急是改善城市環境。從一定意義上說,中部崛起戰略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在各地區造就若干具有現代經濟意義的城市。

三、促進中部城市發展的策略

1.積極促進老工業城市轉型

中部地區有一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起來的老工業城市,其中有不少目前面臨著諸多困難:工業結構層次低,企業設備陳舊,技術工藝落后;國有企業改革不到位,機制體制落后,企業冗員多,離退休人員包袱重,企業辦社會負擔重,難以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主要礦區采掘歷史長,資源瀕臨枯竭,缺乏后續替代產業,環境和生態破壞嚴重;城市或礦區基礎設施落后。必須采取措施積極推進中部老工業城市的振興。

全面推進中部老工業城市的振興,首先要鼓勵中部資源型城市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積極培育接續產業,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加工增值程度,并帶動能源、原材料工業升級,扶持裝備制造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高科技產業發展;其次要加強中部老工業城市的科技創新功能,避免陷入引進——落后——再引進的怪圈,扶持技術創新,發展循環經濟;最后,支持城市或礦區的基礎建設,并解決國有企業歷史包袱和體制性障礙,重點是解決企業辦社會、離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引進外資等改組國有企業的問題。

2.加快中部城市經濟網絡建設,構建一批現代城市群

要加強中部地區城市經濟網絡建設。城市經濟網絡是城市之間從事經濟活動所進行的空間分布與要素組合的框架結構。依托城市經濟網絡,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之間的各種經濟社會聯系把區域內的資源、要素、企業、經濟部門及地區組織變成一個具有不同層次、功能各異、分工合作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系統。中部與東西部相比,中等城市相對較多,基本處于一種勻質狀態,分布比較集中,而且江河湖泊眾多,水路、公路、鐵路等交通網密布,長江、淮河、黃河等幾條大江大河均流經中部地區,隴海線、京九線等橫貫東西南北的主要鐵路干線均在中部地區交匯,具有點多、線長、輻射面廣等比較優勢。而且中部的基礎產業實力較雄厚,特別是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等省,在制造業、建材業和能源工業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比較優勢,并且一般都分布在沿江或沿線周圍,非常便于眾多的中小城市依托一些基礎工業作為支撐,發揮水路、公路、鐵路等交通網絡密布的比較優勢,沿江、沿線、環湖發展和壯大產業帶并形成城市經濟網絡。同時,中部一些城市與東部許多城市平時就經濟交往密切,接受輻射面較廣。因此,中部城市的發展,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綜合比較優勢,按照以點串線、以線結網、以網撐面的運行軌跡,形成體現中部地區特色的城市經濟網絡,尋求區域內外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3.加快中部地區城市產業一體化的發展

城市產業一體化是城市經濟網絡一體化的基礎。因此,為了加快中部城市經濟網絡建設,必須大力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一是要促進城市之間產業內部的分工與協作,延長產業鏈和價值鏈。二是要鼓勵和推進城市之間大型優勢企業與配套企業建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以支柱產業拉動配套產業的發展,以配套產業促進支柱產業的鞏固與提升。三是大力發展城市園區經濟,加快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業為重點的新技術產業群,使工業園區成為城市經濟的聚集地和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4.發揮后發優勢,形成獨特的城市競爭力

中部六省在地理上說是中國的腹地,在經濟上同樣也具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梯度結構中,東部的率先發展為中國經濟的整體騰飛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現在提出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可謂正是時候,中部城市要充分利用中部地區在區位、資源和發展時機方面的后發優勢,揚長避短,形成獨特的城市競爭力,走出一條有中部特色的城市協調發展之路。中部城市具有較強大的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如原煤生產,水利、火力發電,機械制造,加工產業,汽車產業,有色金屬和建筑材料生產等。這些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是中部工業現有的基礎,且在全國工業行業中產值比較高,為中部地區城市經濟崛起鋪墊了基礎。今后要用現代技術改造這些傳統產業,延長產業鏈,實現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另外,中部地區有豐富的能源和勞動力優勢。如山西的煤炭,江西的銅業、稀土和陶瓷等資源,以及中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摘要]從區域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中部城市發展的現狀,并從促進中部老工業城市轉型、加快城市經濟網絡及產業一體化建設、形成獨特的城市競爭力、優化城市投資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促進發展的若干策略。

[關鍵詞]中部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