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財政政策的抉擇原則及其評價框架
時間:2022-08-28 03:54:00
導語:和諧財政政策的抉擇原則及其評價框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和諧財政政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和諧財政政策的抉擇應該實現“兩只手”的和諧,實現價值觀的和諧,實現短期和諧與長期和諧的統一,實現局部和諧與整體和諧的統一,實現內部和諧與外部功效和諧的有機統一。對財政政策的和諧性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是最大程度發揮和諧財政政策功效的保證。
1和諧財政政策的內涵
和諧財政政策,是指能夠支撐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發展,而財政體系自身又能夠和諧循環的財政方針、準則和措施。和諧財政政策要求既能夠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又不至于損害社會經濟長遠發展和財政自身的和諧循環,從而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和諧財政政策至少應該從兩個角度進行詮釋:第一、內部和諧性。和諧財政政策的內部和諧是指各項財政收入政策之間具有和諧性,形成科學協調的財政收入體系;各項財政支出政策之間具有和諧性,形成科學協調的財政支出體系;財政收入政策與財政支出政策之間有效協調,實現和諧。第二、外部功效和諧性。財政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任何財政政策對社會都具有一定的調控功效。和諧財政政策的外部功效和諧是指各項財政政策的調控目的是統一協調的,在調控中發揮著配套作用,應該防止出現功效矛盾甚至完全抵消的情況;同時各項財政政策均應該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
和諧財政政策的內部和諧性與外部和諧性是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和諧財政政策的內部和諧性是和諧財政政策的內在要求,是外部功效和諧性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內部和諧的財政政策體系,就不可能實現財政政策的外部功效和諧,也就不可能長久支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和諧財政政策的外部功效和諧性是和諧財政政策的本質內容和根本目的。和諧財政政策是構建和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甚至是主要手段,因此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是和諧財政政策的根本目的。
2和諧財政政策的抉擇原則
樹立科學明確的抉擇原則是和諧財政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前提要求,也是構建和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和諧財政政策的抉擇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為依據,以實情為基礎,采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對各項財政政策進行科學比較擇優的過程。總體方向上和諧財政政策應該遵循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的原則,具體來說主要應該遵循以下根本性原則:
2.1遵循市場優先原則,實現“兩只手”的和諧
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中必然存在“市場失靈”,因此政府應該注重發揮主導調控作用,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但是政府主導絕不是政府主宰,回到傳統計劃經濟的老路而不依照市場規律辦事;也不是政府主財或政府主干,不發揮市場活力;政府主導不是要求政府對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都進行全方位的干預,而是要求市場自身能夠解決好的盡量由市場解決。總的來說就是要處理好政府調控(看得見的手)與市場調節(看不見的手)之間的關系,實現“兩只手”的和諧。
2.2遵循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原則
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我國現階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要求和原則。這些要求和原則在和諧財政政策中就是要注意處理好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合理的效益觀價值觀。國內外的歷史經驗表明,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不顧社會和生態效益,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就不可能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和諧財政政策應該注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實現價值觀的和諧。
2.3遵循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注重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追求的是長期和諧。而一項具體的財政政策的外部功效相對來說具有時效性和短期性。如果為了追求短期的和諧而損失效率,實質是對長期和諧的損害。因此和諧財政政策必須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短期和諧必須服從長期和諧而實現統一。
2.4遵循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和諧財政政策的外部功效是相當廣泛的,在抉擇過程中必須根據科學的價值觀對其在不同時段、不同產業、不同區域的外部功效進行判斷權衡。只注重某一方面和諧而損害整體和諧并不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的。和諧財政政策應該綜合考慮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實現局部和諧與整體和諧的統一。
2.5明確主次和先后
財政力量相對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發展的需要是有限的,急功近利思想不僅不能夠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發展,相反會危害財政政策的內部和諧性,從而不利于社會主義社會的長期性和諧以及整體性和諧。和諧財政政策只有明確主次和先后,在實現內部和諧的基礎上才能夠最大程度的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發展。
3和諧財政政策的評價框架
構建和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和體現。為最大程度的發揮和諧財政政策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功效,對其和諧性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是客觀要求。
3.1評價的價值取向
在和諧財政政策的評價中,首要環節是判斷的價值標準,即要求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諧財政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因此在和諧財政政策的評價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一切財政政策都要以其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功效判斷其價值,并做出相應的取舍。
3.2評價方法
任何具體的評價方法都難免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為保證評價的科學性需要采用多種方法并從多個角度進行。和諧財政政策的評價方法至少要注意這樣幾個方面:第一,評價方法多樣性。只注重量化指標的做法很可能導致南轅北轍的后果,只有把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結合起來才可以既保證準確的方向,又能夠做出精確的判斷。其次,評價時機全面化。既要注重事前評價(政策出臺前的評價),還要注重事中和事后評價(即政策實施過程評價和政策實施后效果評價),加強對政策的跟蹤監控才能持久保證其科學性。最后,評價角度多樣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是多方面的,僅僅在某一方面進行評價,難以對財政政策的和諧性形成正確認識。
3.3和諧財政政策的評價框架
和諧財政政策的評價,需要一系列的量化指標。而具體指標的選擇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同一指標體系評價不同具體政策是不科學的。但根據和諧財政政策的內在要求,可以構建統一的評價框架體系,如圖1所示財政政策的內在要求。
4和諧財政政策的評價框架的應用
和諧財政政策的評價框架的建立,至少可以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方面通過該框架可以明確和諧財政政策的內在要求和基本內容,指導和諧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另一方面在該框架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設計出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下面將對后一方面進行說明。
4.1關于和諧財政政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根據評價框架,指標體系首先分為三個一級指標體系,即內部和諧性評價指標體系、外部功效和諧性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內外和諧性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對每個一級指標體系再次分為相應的二級子指標體系,如內部和諧性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再分為收入政策和諧性評價指標體系、支出政策和諧性評價指標體系以及收支和諧性評價指標體系;最后根據具體情況對每一個二級指標體系設計出具體的評價指標,如收入政策和諧性評價指標體系可以采用以下具體指標,具體包括財政收入的各種比例結構、財政收入依存度(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財政收入對經濟增長的彈性(財政收入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比)等。
4.2關于和諧財政政策評價模型的構建
根據評價框架以及和諧財政政策的內在本質,可以從多個角度采用多種方法建立多個可用評價模型。較為容易的是建立線性規劃模型,通過對各項具體指標打分加權匯總,得出總的目標函數,同時根據一定的價值觀設定出一些基本的約束條件。這種評價模型的優點是可操作性強,適用于多種評價要求且難度不大;缺陷在于評價結果受評價人員主觀性影響較大,精確性不高,但通過人員素質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克服。
參考文獻
1劉思華.可持續發展經濟學[M].武漢:湖北人
民出版社,1997
2鄧子基.現代西方財政學[M].北京:中國財政
經濟出版社,1994
3向宏橋.恩施州旅游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財政
政策的抉擇與評價[J].生態經濟,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