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專業課程解讀

時間:2022-01-09 03:41:34

導語:機械加工專業課程解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加工專業課程解讀

1對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課程的突破

1.1融入實踐要素,提高學生實踐能力。1999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大會就指出:21世紀“對人的素質要求在變化,不僅是知識、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應變、生存、發展。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同樣要適應21世紀的發展需要,培養一批批敢于創新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創新的不竭動力來源于對實踐的探討與發現。因此,在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課程制定中一定要特別突出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機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與拆裝、安裝與找正聯軸器等課程都與實踐息息相關。這類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熟能生巧的技能,普遍的由“能”轉變為“會”轉變為“精”。同時,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設置了綜合實踐模塊,要求在教學任務完成后,放假之前進行,這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之一。1.2融入職業要素,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學習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課程的一般為中、高等職業學校,他們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一批批能夠做好技術工作的技能人才。中、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同樣希望自己可以進入技術人才隊伍。按照“課證融通”的原則,在機械大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中,納人國家通用工種或行業特有工種的職業資格標準,使職業學校的教學過程能夠體現職業的工作過程特征、體現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質量[2]。機械大類課程專業大多為國家通用工種的基礎課程,且專業技能課程多需融入到行業特有的職業標準。機械基礎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材編寫“與國家相關職業資格標準中的有關內容相融合”;“普通銑床加工”課程標準中所有項目都遵循相應工種的職業標準要求,明確要求“教材內容的選取應注重吸納銑削加工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以及新設備,吸收產業文化和優秀企業文化。1.3融入企業要素,引入先進操作規范。機械加工技術行業是一個操作性極強的行業,也是極容易受傷的一個行業,在課程中引入企業要素,規范同學們的操作水平,有利于促進同學們進入企業上班后安全生產,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機械加工技術需要操作設備,而各種操作設備結構又大不相同,操作要求也就各不相同。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課程中要充分利用企業技術資源,主動將企業機械使用情況及技術發展狀況引入到課程中,體現工學結合的特征。在課程內容中注意吸收現代制造企業的先進操作技術,切不可將企業已經淘汰的技術引入到課堂教續寫中。普通銑床加工”課程標準將能閱讀銑削加工工藝文件,會制定簡單零件的銑削加工工藝”,“養成規范操作的職業習慣,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識、環保意識、創新意識、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等列入教學目標,這體現出融入企業要素,引進先進操作規范的重要性。1.4融入產業要素,體現業結構布局及未來發展需要。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課程的設計目標應當是圍繞國家的產業布局、結構和重點發展產業,可以培養出一批批可以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技能型人才。我國現在緊缺需要在經濟產業中從事一線生產、管理及現場服務,具備較高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術的技能型人才,尤其在機械工程技術領域,更為缺乏技能型人才,因此課程設計要明確我國的發展需要,不能培養出一批批走出學校就失業的人。1.5融入行業要素,采用國家技術標準與行業技術規范。機械基礎”課程標準在教材編寫建議中要求“應采用國家最新頒布的機械基礎相關技術標準,力求反映機械基礎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恰當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與國家相關職業資格標準中的有關內容相融合”[4]。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設置的目的就是為行業培養大量人才,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及時研究機械產品設計與生產的相關標準,從而確保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技術進展緊密聯系,為培養機械加工技能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課程標準的編寫

2.1課程內容要因地制宜,注重與企業的合作。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課程標準中要明確哪些課程內容應該與企業進行合作。在我們傳統的模式編制中,與企業合作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課程中規定與企業合作的內容不符合課程撰寫的內容,傳統觀點認為,學生在課程中應更注重理論方面的學習,理論是實踐的基礎。而忽視了我們培養的人才最終是會進入企業并效力于企業的,而企業需要的是可以運用于一線發展的人才,因此課程內容不能脫離了企業的發展。課程標準是教材進行編寫的依據,課程標準制定的越寬泛,教材內容就越可以呈現出多種模式,教材內容是對課程標準的創新與發展,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模式及自然條件各不相同,因此依據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者要重充分考慮本地區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是怎么樣的,參照本地區企業進行教材的編寫,使教材編寫的內容可以為企業培養大量一線人才,同時又可以利用企業的資源,為孩子提供大批的就業實踐機會。2.2注重一體化教材編制。工學一體化學材應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以企業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工作崗位為依據,編制出貼近企業工作情境的教學內容,真正體現企業工作流程,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教材內容應該以學生為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內容,例如中等職業學校的同學們,由于他們初中畢業,對于有些知識了解不太到位,如果編制的課程超過他們的理解范圍,很有可能造成對課程的厭煩情緒。另一方面,教材編寫的內容應盡可能的凸顯實踐性、應用性和層次性特點。特別強調教材的編寫是基于企業真實操作流程,并且教材內容要足夠新穎,使學生能夠快速的接受和學會。同時,教材內容要有利于學生培養對于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的興趣,力求真實的表現行業的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以便于學生學習的長久性與全方位性。當然最重要的是教材內容要具有創新性,及時收入機械加工技術專業領域的四新,即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技術。讓同學們對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充滿信心。2.3確定機械加工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首先確定核心課程,再圍繞核心課程選擇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內容要根據就業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設計,例如某一地區的崗位需求是數控機床的具體操作與日常維護。然后根據核心崗位的能力要求確定數控化機床的核心課程為機床結構的基本知識和機械加工與數控加工的工藝知識及機床的操作、日常維護和手工編程。再比如核心崗位的能力要求為機械加工技術能力,那么他的核心課程就為機械加工工藝專業知識、模具制造基礎知識及CAD軟件三維造型與自動化。特別要注意的是專業基礎課程在選擇上既要服務于核心課程,又要滿足崗位能力。專業能力擴展課程是學生進一步提升的課程。這類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學生在崗位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學生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鋪設一條道路和給學生提升崗位遷移能力。

3結語

機械加工技術專業作為學校課程中的一種,不僅需要在專業課程上加大改革力度,同時需要教師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與企業做好交流與合作,了解企業的需求,從而提升自己在課堂上的實踐能力,促進同學們畢業后適應企業的發展。同時教師要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例如網絡教學答疑平臺、多媒體教學等。

參考文獻

[1]李瑩德,芮菊芳.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課程標準解讀[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6,(7):68-69.

[2]蘇月,蓮花.《機械加工技術》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4,(10):251-251.

[3]余鴻春.機械加工技術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南北橋,2014,(7):118-118.

[4]王建.“機械加工技術”教學研究[J].求知導刊,2015,(18):101-101.

[5]孫忠剛,熊建武,龔艷麗等.中職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和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銜接方案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7,(4):250-251.

作者:王金參 單位: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