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降息對經濟增長效應

時間:2022-04-02 10:23:00

導語:論降息對經濟增長效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降息對經濟增長效應

摘要:我國自1996年以來,已連續六次下調利息,以擴大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利息下調對刺激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及制約利率發揮作用的因素作簡要分析。

利息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杠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率的高低會影響人們的投資行為、消費行為,進而影響一國的經濟增長;利率的高低也會影響國際資本流動,從而影響一國的國際收支。因此,利率政策(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已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近年來,我國也比較重視貨幣政策,自1996年以來,已連續六次(其中1998年就有三次)下調利率,以刺激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1凱恩斯理論認為利率下調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

根據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利率的降低會影響人們的投資決策、消費、儲蓄決策,會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增加,這些變化最終會影響GNP的變動,促進經濟增長。這一理論模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I=e-dr(e,d>0)L=KY-hr(k,h>0)ΔYΔI=11-MPC(0<MPC<1)Y=I+C

從公式可以看出,投資與利率成反向作用,利率的降低會刺激投資需求;利率下降也會刺激消費需求,使MPC增大;投資的增加會通過乘數效應使GNP加倍增長;乘數的大小取決于MPC的大小,MPC增大,會使乘數增大,從而使產出增加更多。在簡單模型中,國民收入(GNP)等于消費支出與投資支出之和,消費與投資的增加,會引導GNP的增加。由于投資與消費需求是社會總需求的主要組成部分,二者增加,使社會總需求擴大,如右圖,會導致總需求曲線由AD1向右移到AD2的位置導致高出也由Y1增加到Y2即在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中,利息下降會刺激總需求,而總需求的增加會有效地增加高出,促進經濟增長。

2利率下調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21利率下調刺激了投資需求

一方面,企業總體的投資傾向對利率反映靈敏。在我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以512附圖總供給與總需求戶為代表的重點國有企業;一是為數眾多,分布廣泛,有盈利但不穩定的中小企業;再一類是虧損企業。對第一類企業,銀行樂意將款項貸給它們,對虧損企業,銀行一般不愿意對它們貸款。因此,降息對這兩類企業無甚影響。而對于第二類企業,它們經營靈活,有比較好的獲利項目,有較好的成長空間,但它們資金缺乏,自有資金少,投資沖動十分強烈,同時十分計較利息成本,投資對利率的彈性較高,因此,降低利率對這些企業的投資擴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幾次降息幅度較大(見下表),如果市場環境比較寬松的話,這些企業的投資會大幅增長。

表1貸款利率累計下降幅度

6次利率調整前6次利率調整后累計下降白分點累計降幅%

半年10.086.123.9639.3

1年12.066.395.6546.8

2年13.56.666.8450.7

5年15.127.207.9252.4

另一方面,降息減輕了企業的負擔(特別是國有企業),增加了企業效益,有利于保證投資及維持職工消費。前5次降息,預計若以5億元貸款為基礎,將減少利息2400億元,今年12月7月的降息,接調整后一個年度測算,企業將減少230億元的凈利息支出。這大大減輕了國有企業的利息負擔,為它們走出困境,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據統計,1997年國有企業盈利狀況比上年有所回升,新增盈利約相當于少支付的利息。1998年1—10月份國有企業處于凈虧損狀態,但兩次降息使它們少支付900多億元的利息。可見,降息對扶持國有企業,促進經濟增長起了一定的作用。

22對居民的消費傾向發生變動

中國的老百姓比較求穩,傳統上認為把錢存在銀行里比較保險,以備急需及它用。在消費觀念上,相當一部分人還比較保守,雖利率幾次下降,1998居民儲蓄存款比上年上升了168%。當然,這幾次降息幅度是非常大的(見表二)有人稱,若不是利率降得如此之低,假設回到未降息前的水平,可以想見,居民的儲蓄存款會增加更多,可見降息已降低了人們的儲蓄愿意。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確立,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銀行利率的降低,也促使一些居民將貨幣資金投到國債和股票上來,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發展。隨著今年房改措施的推動,加上消費信貸的作用,調低購房貸款利率,特別是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已降得很低,促進了居民對房產等耐用消費品的消費,這在某些方面促進了消費需求的增加。

3制約利率作用的因素分析

雖然國家連續降息,但似乎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并不明顯。我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并沒達到國家今年經濟增長8%的目標。利率對投資及消費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為還有許多因素在制約著投資與消費的擴張。

31制約投資增長的因素分析從理論上講,利率下會增大企業的投資需求,但在實際經濟生活中,投資對利率反映并不敏感,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約:(1)由于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外貿出口減少,導致一些外向型企業產品銷路受到影響,從而影響了擴大再生產;另一方面,預計外資進入速度亦將放慢,從而抑制了企業的投資活動。(2)企業投資意愿并不太高。我國目前處于買方市場,各7家高家競價銷售,導致價格降低,但成本并沒真正降下來。高成本與低售價使國內國有企業大部分行業利潤率低,高利潤率的項目越來越少,而新的高利潤行業和產品又一時培育不起來,以致許多企業有錢也無處投(當然這也與計劃體制下養成的投資習慣有關)。國家信息中心二季度對5000家工業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在3月份利率下降后,企業投資意向非但沒有提高,反而出現了下降,只有39%的企業有投資意向,比1—4月份的4%下降了兩個百分點。(3)體制問題。一方面,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投資渴望比較大,但它們獲得得銀行貸款的機會與大企業不均等,不能及時獲得款項來滿足它的投資欲望。另一方面,行業進入存在壁壘及資產流動性低使投資增長面臨約束。對利潤率高的行業,政府資金有限,民間資本進入又有障礙。加上資產流動性低,使資產盡快地從低利行業轉向高利行業比較困難。(4)直接融資資金有限。雖一再降息,1998年的股票市場并沒有火爆起來。由于人們的傳統心理,人們普遍是厭惡風險的,因此,不愿把錢投進股票市場,加之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社會保險及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人們總是把資金著眼于以后的開支,如個人把資金花在醫療,任房、教育、失業、養老、應付不測上,不愿進行投資。所以,盡管銀行利率調整幅度很大,并且又降低了股票交易印花稅,1998年的股市資金并沒增加多少,股市處于麻木狀態,出現了類似凱恩斯所稱的“流動性陷阱”。

32制約消費增長的因素分析

據統計,1997年全國消費品零售額的增幅,比1996年回落23%,預計199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扣除物價因素后,將于1997年大體持平,可見,降息對消費支出所起作用甚小。本文以為消費對利率反映不敏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1)在國企業改中,下崗職工增多,導致這部分人收入減少,影響了消費支出。在崗工人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增加,消費態度更加謹慎,這樣MPC不會增加反而會下降。(2)農村消費需求不足。我國的人口大部分在農村,應該說農村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但農民的收入普遍不高,特別是受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今年增長不大,甚至有所減少。民工由于治海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打工收入減少;由于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農產品(如花生)的出口減少,價格偏低,收入減少。再之,農村的消費品配套服務落后,基礎設施落后,電網設備落后及電價過高,造成農村使用電器不便,從而影響了農村對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3)消費品市場正面臨“斷層”危機。象冰箱、彩電等耐用消費品趨于飽和,使的更高的檔的消費品需求擴大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今年把住房改革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由于高品房價格過高,中間環節征稅過多,加上房地產市場不規則,法制不完善,很多人處于觀望狀態,并沒實施購買,造成商品房供過于求。至于公房實行貨幣化分房,個人的支出(特別是職位高、工齡長的人)并不算大,沒有真正直到刺激消費的作用。(4)收入差距過大。目前80%的金融資產掌握在20%左右的人手中。1989年,城鎮居民最富有的15家庭的收入占2958%,最貧困的15家庭的收入占1165%。1994年,最富有的15家庭的收入占4446%,最貧困15家庭的收入占604%。據測算我國的基尼系數已超過警戒線,貧富差距甚至超過了某些西方發達國家,隨著資產向某一部分階層的集中,使得這部分人的消費支出達到相對較高的穩定階段后,收入的增加將不再有個人消費支出的需求,而是幾乎變成了儲蓄,造成要買的人買不起,買得起的人不需要買,出現了所謂“結構型消費斷層”。

總之,利率這一貨幣政策工具對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有一定的影響,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發揮作用也要經歷一段時期。在我國,靠降低利率,擴大貨幣供應量,刺激總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只是短期行為。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還是要解決好產業的結構性矛盾,經濟體制的轉變這一根本問題。在此基礎上,再附以適應的貨幣政策,并使之與財政政策配合作用,發揮穩定經濟,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