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應對金融危機的深度思考

時間:2022-03-30 11:06:00

導語:深究應對金融危機的深度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應對金融危機的深度思考

摘要: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是短期內社會經濟工作的中心,必須與長遠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聯系起來思考,更不能為了應對短期的危機而為長期的發展埋下難以鏟除的隱患。為此,需要思考并妥善解決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之間的經濟關系。

關鍵詞:金融危機加工貿易經濟結構

全球金融危機使出口需求下滑,失業壓力不斷上升,出口增速下滑,出口對社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下降,吸收就業的能力減弱,加劇了國內經濟困難,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是短期內社會經濟工作的中心,必須與長遠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聯系起來思考,更不能為了應對短期的危機而為長期的發展埋下難以鏟除的隱患。為此,需要思考并妥善解決以下幾組經濟關系。

一、處理好保增長與保就業、發展加工貿易的關系

金融危機不僅使大量農民工失業,加劇農村失業問題,而且許多城鎮的企業在收縮業務、調整職能部門中裁員,城市的失業問題也同樣在加劇。在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的過程中,保就業理應成為社會最關心的問題,也應該成為政府干預的首選目標。

保增長應該作為增加就業機會的手段,而增長本身不是目的。為了降低失業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不僅要保增長,更應該考慮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嚴重沖擊的條件下,要放棄理想主義的主張——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附加值低,限制其發展,人為增加其成本、降低其利潤率,逼迫其轉型,而應該幫助其度過難關,在財稅、金融信貸政策上繼續給予支持,以保持或增加就業;應該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資本技術構成較低,同量資本如果投資于若干中小企業,會比投資于資本技術構成高的大企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應該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的經營目標單一化——追求收益最大化,在勞動力價格便宜的條件下,它會選擇使用勞動力替代機器設備等生產資料,對就業貢獻更大。還應該運用財政稅收、信貸政策等,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幫助城鎮失業者創業;鼓勵企業縮短工時、減少裁員。因此,在經濟發展中尋求降低失業率,應該成為我國的長期戰略性課題。

二、處理好擴大內需與擴大外需的關系

內需包括國內投資需求和居民最終消費需求兩個方面。增加投資可以擴大內需,但投資的增長必須與最終有效需求相適應,否則,又會造成投資過剩。因此,擴大內需的根本在于擴大國內居民的最終有效需求。而居民最終有效需求的增長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居民支付能力提高,二是需求意愿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和購買力提高了,又愿意花錢消費,消費需求才能增加。要提高居民支付能力,就必須增加居民的稅后可支配收入;要提高居民的需求意愿,就必須減輕未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改善居民的風險預期,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善居民的風險預期困難不小,仍需政府長期努力。

另外要看到的事實是:長期以來,在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我國投資、出口的增長率一直高于消費增長率,這被許多人稱為消費增長乏力。但近五年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但兩位數以上的消費增長已經不能稱是太慢,提高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率的空間并不是很大,我國還必須高度重視出口的增長。應把擴大內需與爭取外需增長結合起來。

擴大內需與發展出口貿易、擴大外需并不是對立的。我國不僅在擴大出口中獲得大量直接的比較收益,而且因為開拓了海外市場,形成有效的國際市場供給,大量閑置的資源,包括勞動力、資本、土地及其他生產資料結合起來,形成實際生產力,有效帶動了我國經濟增長,這是我國三十年來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力。我國的長期發展也離不開擴大內需。但不能把擴大內需與開發海外市場、擴大出口對立起來,不能把擴大內需理解為排斥發展對外貿易。無論是應對金融危機,還是謀求長期發展,中國都應該繼續把擴大外需作為重要支點和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

三、處理好保增長與調整經濟結構的關系

在應對金融危機中,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三線并舉,是把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結合起來的做法。但顯而易見,保增長、擴內需與調結構之間并非沒有矛盾,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顧此失彼、雞飛蛋打。

擴內需是保增長的手段,既是在金融危機影響深重條件下的急迫選擇,也是長期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的需要。擴大投資和居民消費,可以彌補外需下降造成的不利影響。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但在需求擴張中,一些本該淘汰的生產能力又有了市場需求,過剩的鋼材、水泥、建材、家電、副食品等又有了銷路,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投資結構和創新的壓力減弱,市場出清過程被延長,使社會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放慢;在保增長中,政府出臺的一系列企業救助、產業救助措施,可以維持企業利潤水平,避免企業大量倒閉,但同時也意味著在競爭中一些企業生存危機解除,調整產品結構、謀求技術創新、開拓新的生存空間的動力減弱,這又容易導致企業繼續維持原有的增長和擴張方式,忽視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調整,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整社會經濟結構的進程放慢。反過來,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一批企業必然要退出生產,這又會使社會投資放緩,經濟增長放慢,失業增加。

總之,在應對金融危機中,我國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自主創新,謀求經濟結構升級,優化經濟結構,注重技術進步,降低資源消耗,提高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實現內涵經濟增長,促使我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