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創建

時間:2022-07-26 01:16:58

導語: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創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創建

21世紀被稱為是人類社會"大發展與大破壞的時代":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推動下,世界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人類掠奪式的資源開采和大量的廢物拋棄造成了嚴重的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破壞。生態城市-一種全新的城市概念和發展模式,已被認為是解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在中國,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生態城市建設已經被提到議事日程。烏魯木齊市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具有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特征,生態環境脆弱。為此,烏魯木齊市要實現社會、經濟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其最佳選擇,建立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是其最適宜的目標。

1循環經濟與生態城市的基本思想

1.1循環經濟的基本內涵

"循環經濟"一詞,是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所謂循環經濟,是指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遵循生態學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將清潔生產和廢物利用融為一體,實行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循環經濟倡導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是以物質能量閉環流動為特征的經濟模式。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原則是"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即"3R"(Reduce,Reuse,Recycle)原則,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倡導經濟與環境相協調,要求把經濟活動建立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做到物盡其用,其根本目標是要求人們在經濟過程中系統地避免或減少廢物,實現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循環經濟有三種表現形式:單個企業的小尺度循環、面向共生企業的中尺度循環和整個社會范圍內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大尺度循環。文中探討的烏魯木齊市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建設即是基于整個社會范圍內的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大循環。

1.2生態城市的基本內涵

生態城市概念最早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計劃中提出。隨后,生態城市的理念迅速發展,成為一種城市發展的新概念。1987年,前蘇聯生態學家O•Yanitsky正式提出生態城市這一概念,依照Yanitsky的理論,生態城市是一種"按生態學原理建立起來的一類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聚居地,即高效、和諧的人類棲境。"此后眾多生態學家對生態城市作了深入探討。生態城市的科學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7個方面:生態城市的"生態",不是純自然的生態,而是自然-社會-經濟復合共生的城市生態系統;生態城市在空間上不再是"城市市",而是"區域市",是一種城鄉空間的融合;城市生態安全和衛生可靠、優質;城市產業實現生態化和高效益;城市交通、信息傳遞、物資供應等運轉系統和管理系統快捷、高效;創造現代城市風貌,完善區域生態支持系統;發展高水準生態文化和高度的社會文明。與傳統城市相比,生態城市具有和諧性、持續性、循環性和整體性四大顯著特征。由此可見,生態城市的根本特征是既擁有較高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又實現生態與經濟、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1.3循環經濟與生態城市關系

生態城市是一個集自然-社會-經濟復合共生的城市生態系統。在該生態系統中,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體現著循環發展的內涵。從本質上講,循環經濟是生態經濟。它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從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梢哉f,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城市的手段和策略,生態城市是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因而,循環經濟與生態城市之間是路徑導向、目標導向和趨勢導向的關系。

2烏魯木齊市建設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的現狀及意義

2.1烏魯木齊市建設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的現狀

烏魯木齊市是我國西部干旱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但是,其環境狀況一直為人所詬病,特別是冬季的大氣環境污染。工業既是烏魯木齊市的經濟命脈,也是環境污染的大戶。圖1、圖2和圖3展示了近五年烏魯木齊市工業的"三廢"排放情況。圖3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Fig.3Totalamountofemissionofindustrialsolidwaste由圖2、圖3可以看出,雖然2009年較2008年烏魯木齊市的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和固體廢棄物排放量表現出下降趨勢,但"三廢"排放總量總體仍呈增長勢態。具體而言,2005-2009年間,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年均增加9.58%,其中以2007-2008年排放增加量為最大,增幅為25.28%;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年均增加7.59%,僅2008-2009年下降了22.59%;雖然2008年較2009年,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下降了17.13倍,但五年間其年均增幅仍高達13.32%。此外,烏魯木齊市還有諸如交通擁擠,大片舊建筑及棚戶區的拆除、規劃和重建等許多"城市病"亟需解決。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資源與環境承載力將承受越來越大的挑戰,人地關系矛盾的局面將愈發緊張。由此可斷定,烏魯木齊市如若不采取措施,未來烏魯木齊市的環境狀況仍將堪憂。

2.2烏魯木齊市建設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的意義

綜上所述,烏魯木齊市要實現社會、經濟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其最佳選擇,建立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是其最適宜的目標。因而,烏魯木齊市建設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已勢在必行。烏魯木齊市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建成后,其意義將是十分深遠的。它將不僅僅提高烏魯木齊市市民的人居環境,起到以發展促穩定的作用,同時也將為干旱地區,甚至全國和世界范圍內的其它擁有更好的自然條件的城市,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借鑒作用。

3烏魯木齊市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建設指標體系

我國關于生態城市指標體系一直都沒有確切的標準,直至2010年8月18日在河北承德市舉辦的第四屆國際生態城市建設論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王如松教授才建立了一套生態城市建設指標體系與評價標準。文中借鑒生態城市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國家生態市建設指標,遵循生態城市指標選取的基本原則和烏魯木齊市的生態和環境實際,最終確定了烏魯木齊市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表1)。城市是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子系統構成的大型復合型生態系統,該體系遵循此思路,將指標體系設計為四個等級,分別為:總目標層、一級指標層、二級指標層和三級指標層。各級指標層釋義如下:總目標層-實現城市生態的綜合發展。一級指標層-實現總目標需要考核和控制的三個一級指標,包括經濟發展指標、社會發展指標和生態環境指標。二級指標層-綜合反映一級指標層,具體為:反映經濟發展的經濟水平、結構和效益;反映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和生活質量;反映生態環境的城市綠化、生態環境質量和環境治理。三級指標層:評價和考核各分目標狀況的具體因子。

4保障措施

4.1法律保障由烏魯木齊市人大制定并頒布

關于烏魯木齊市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建設的相關法律,從而以法律的形式,將烏魯木齊市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建設的目標固定下來,以確保這場城市建設運動持續性。同時,對于城市建設過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做到有法可依。

4.2合理的城市規劃

合理的城市規劃是建設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的重點。規劃區不應局限于261.88km2的城市建成區,也不應是1.42萬km2的行政面積,而應統籌烏魯木齊市的周邊,將其納入烏魯木齊市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的規劃之中。具體措施包括:(1)將各行政部門分散到各區,并在烏魯木齊市建成多個商業中心,分散客流以緩解擁擠交通。(2)將污染嚴重的企業搬遷至常年風向的下風向、流域的下游處,新建污水處理廠,推廣清潔能源,從而增強"三廢"處理能力,減小環境污染。(3)利用烏魯木齊市經濟開發區建設食品飲料加工制造基地的機遇,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在烏魯木齊市郊外及周邊地區發展生態農業及旅游業,從而全面實現烏魯木齊市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的建設。(4)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將關聯緊密的企業集中于此,形成生態工業園(圖4)。

4.3加強宣傳教育

作為城市的主體,公眾的力量必須參與進來,否則這場城市建設運動將變成政府的獨角戲,這樣的建設是難以為繼的,這也是國外進行生態城市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因此,加強宣傳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宣傳教育要長期堅持并且形式多樣化。只有長期的宣傳教育才能使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建設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的理念得到提升,從而與建設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的步伐相協調。在宣傳方式上,將電視、報刊、戶外和廣播等傳統媒體與網絡、數字媒體等新興媒體相結合,從而擴大公眾參與的面和深度。

5結語

烏魯木齊市如能按上述論述進行循環經濟型生態城市建設,烏魯木齊市定將成為一座在國內、中亞乃至世界聞名的環境優美、經濟發達、富有民族風情地域特色的邊疆旅游城市、生態城市。它也必將成為世界生態城市建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