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12 02:19:00
導語:循環經濟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達國家循環經濟的立法和實踐
循環經濟思想源于西方,其后經過四十余年從實踐到立法再到實踐的發展,已有不少發達國家完成了循環經濟法體系的建構。德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循環經濟立法的國家。而日本是一個經濟大國,也是循環經濟發展卓有成效的國家。分析日本立法實踐的主要過程是先在污染控制和資源綜合利用領域進行綜合立法和單行立法,在此基礎上再制定循環經濟基本法,并根據實踐發展再將循環經濟法律體系擴展到其他特別領域。
1970年日本制定了《固體廢棄物管理和公共清潔法》,該法明確規定了排放工業廢物的企業責任。這與當時工業垃圾引起的污染事件屢屢發生以及末端控制的環保理念是一致的。隨著環保理念的更新,工業污染控制方式從“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控制”發展以及對資源綜合利用理念的實際運用,1991年出臺了《可循環資源利用促進法》。這兩部法律分別是污染控制和資源綜合利用領域的綜合性法律,指導著污染控制和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其他具體法律的制定。
為處理包裝與容器廢棄物,1995年、1998年日本分別頒布了《包裝容器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法》和《家用電器回收法》。這兩項立法很好地把污染控制和資源綜合利用結合起來,初步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理念。在污染控制和資源綜合利用領域的綜合立法和具體立法實踐之后,隨著循環經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于2000年12月頒布了《促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這是整個日本循環經濟法律體系的基本法。在該法制定后,日本對《固體廢棄物管理和公共清潔法》和《可循環資源利用促進法》都予以修訂,以便體現建立循環型社會的新理念以及與《促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相協調。此后又在建筑廢物處理、食品回收、政府采購、及報廢汽車處理等特別領域分別制定了《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綠色采購法》及《報廢汽車再生利用法》。這樣,由基本法、綜合性法和特別領域的單行法構成的日本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基本完成。真正體現了循環經濟閉循環的理念。
其他發達國家的許多企業在微觀層次上,運用循環經濟的思想,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運行模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杜邦化學公司模式。
發達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帶來的借鑒與啟示
(一)建立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勢在必行
為保持立法的穩定性,應當盡量利用已有的立法。目前我國已頒布了《清潔生產法》,這是循環經濟立法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應大力貫徹實施這部法律;現有環境資源保護法律法規有的關注經濟利益甚于環境利益,有的還是以污染“末端控制”為基點,難以滿足有效防控污染、綜合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循環經濟是生產、消費、廢氣物處置等各個環節的綜合,僅在生產環節進行法律調控是不夠的。
目前循環經濟立法的重點應該是加強對消費領域的規范,制定《綠色消費促進法》,減少超前消費、過度消費、不合理消費對環境資源帶來的壓力。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廢棄物再生利用和最終處置方面的立法,實現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控制。循環經濟立法要有其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以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二)認識上要走出誤區
誤區一:認為循環經濟只是單純的經濟發展問題,忽視與整個社會的關聯和互動。循環經濟并非僅屬于經濟范疇,而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及環境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問題。它從單純的經濟及管理轉向經濟—社會—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整合和優化,旨在構建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發展的社會。
誤區二:認為發展循環經濟只是單純地提高資源利用問題,忽視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并非僅限于資源經濟學范疇,而是建立在產業生態學基礎上的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它融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為一體,強調資源系統與環境系統和諧共生。建立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的經濟補償機制,創建以保護地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為標志的環境倫理和生態文明。
誤區三:認為發展循環經濟只是政府行為,忽視市場作用和廣大民眾參與意識。目前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其實質并非單純的技術問題,也是文化觀念和市場價值取向問題。要解決面臨的危機,人類必須進行深刻的反思和變革。要建立起“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法律規范、市場推進、政策扶持、科技支撐”的運行機制。
誤區四:認為發展循環經濟主要靠法律等強制性手段保障,忽視經濟手段的引導調節和科學技術的核心作用。當前我國的環保法律仍然是基于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過分強調污染發生后的被動懲罰,難以根治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所以,發展循環經濟還應利用經濟手段,在發揮科學技術的核心作用上,突破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加快科技投入,支持循環經濟共性和關鍵技術繼續研發,開發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技術、“零排放”技術等,提高循環經濟技術開發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快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推廣應用。
誤區五:認為發展循環經濟僅是工業企業生產問題,忽視區域和社會層面以及其它產業的循環經濟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包括企業、區域和社會三個層面。應在重點行業形成一批循環經濟企業和生態工業園;在重點領域形成若干符合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示范區;同時,也要注重在農業、第三產業等其它產業領域大力推進循環經濟,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三)循環經濟的實施范圍
循環經濟的實施范圍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在企業內部應實施清潔生產,減少產品和物料、能源的使用量,減排污染物,加強物質的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可持續地利用可再生產資源,體現“3R”原則。第二,在企業之間實施生態工業。生態工業是指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組織起來的基于生態系統承載能力具有高效的經濟過程和和諧的生態功能的網絡型進化型工業。它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生產體系或環節之間的系統耦合是物和能量多級利用。第三,在全社會范圍內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建立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行政管理體系和完全價格體系。
現今我國已初步建立起環境資源保護的法律體系,能滿足循環經濟的部分需求,在此基礎上逐步修改、制訂和完善,為循環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完備的法律依據。循環經濟的實施還應當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基礎,綜合運用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使市場成為配置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的主體,通過完全價格體系的建立,利用稅賦轉移和補貼轉移等手段,保持經濟發展的連續性。
參考文獻:
1.孫文營.對循環經濟研究的幾點思考[J].南方論刊,2005
2.張思鋒.對我國循環經濟研究若干觀點的述評[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2
3.李克國.中國的環境經濟政策[J].綠色經濟,2000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日本的循環經濟立法與實踐,剖析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和理念在我國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并指出在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經驗的同時,應該重視對中國條件下發展循環經濟的具體情況和現實途徑的研究,拓展和深化循環經濟研究的視閾,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關鍵詞:循環經濟借鑒啟示
- 上一篇:國外循環經濟立法探討論文
- 下一篇:循環經濟發展方略分析論文